医务人员在血液检验中的安全防范分析

时间:2022-07-23 03:46:46

医务人员在血液检验中的安全防范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在血液检验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地某大型医院血液检验科48名检验人员进行血液感染事故调查分析,并与医院其他科室120名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次数对比分析,统计2组感染原因及次数。

结果:检验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发生率普遍高于其他科室人员,其中尤以针刺致血液感染的发生率最高。

结论:血液检验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主要表现为针刺感染、医疗器械擦伤感染、黏膜感染等。强化安全防范意识、选择安全可靠的血液学检验产品、加强检验设备消毒处理及重视意外损伤处理等是减少检验人员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医务人员 血液检验 安全防范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90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80-02

血液是多种病原体或传染病的传播载体,检验科医务人员长期与携带危险性的物质,如HBV、HIV等接触,存在被血液感染的高风险,因此加强血液检验室医务人员的安全防范尤为关键[1]。为探讨检验科医务人员有效的预防感染的安全防范措施,本文对48例检验科与120例其他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对比分析,取得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某大型综合医院血液检验科48例医务人员作为调研对象,其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50岁以上4名,40~50岁12名;30~40名28名,20岁以下2名。工龄>20年7名,10-20年17名,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采取调查问卷、查询病历、电话访问等方式调查受访者2010年-2012年3年期间医院感染情况,包括受访者年龄、工龄、学历、职称及岗位等基本因素,对其中发生感染患者感染原因、感染次数等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t检验。

2 结果

48例观察组与120例对照组受访者3年间感染情况统计。从结果来看,检验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发生率普遍高于其他科室人员,其中尤以针刺致血液感染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医院人员与患者进行黏膜接触。见表1。

3 讨论

在血液检验过程中,提取的患者血液标本往往携带着各种病原病毒,检验人员与这些病毒频繁接触,极有可能造成自身性感染,同时与患者接触又形成交叉感染。在病原病毒中,HBV和HIV两种病毒影响最大,其中我国HBV携带者超过1亿,而艾滋病病毒感染呈上升趋势,这大大增加了血液检验人员与病毒血液接触的机会,相应的感染风险也显著上升[2]。

3.1 血液传播途分析。从临床统计来看,HBV和HIV等病毒在血液检验室传播途径分为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以直接传播为主,如:①针刺。主要为诸如针头、刀片等误丢再拾起时刺伤或划伤;或者在给患者抽完血后拔出针时被针头刺伤,针头或刀片等携带的全血、血清或血浆等渗入皮下和循环系统,引起感染,这也是引起HBV血液感染的最主要原因。本组调查显示,2组系针刺原因致血液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45.8%和23.3%,明显高于其他诱发因素,说明针刺因素是当前导致医务人员感染的主要诱因,而检验科人员感染率要高于其他科室,进一步说明血液检验人员更容易因针刺发生感染,必须加以重视;②操作擦伤。主要为操作检验仪器设备被硬物擦伤,与全血、血清或血浆发生接触;③黏膜接触。黏膜接触主要发生在检验试管未封闭、离心等导致血液飞溅,血液中携带有HBV和HIV全血、血清或血浆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接触,造成感染。

3.2 医务人员在血液检验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3.2.1 选择安全可靠的血液学检验产品。选用安全可靠的血液学检验产品对防范检验过程中发生感染风险有重要的价值,这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得到验证。真空采血技术目前已得到普遍应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采血、标本运输、上机处理机废弃等检验环节医务人员与血样接触的机率[3]。

3.2.2 检验设备的消毒处理。消毒处理是减少检验人员血液感染的基础工作,但随着检验设备的增多,特别是大型检验仪器的添置,一方面使得手工操作的次数增多,另一方面需要回收的污染物品增多,如吸管、试管、滴管、离心管、玻璃器皿等,还有一次性注射器、免疫血清学反应板等制品等,还有易出现表面污染的离心机、生化分析仪、细胞技术器械等,均需要医务人员进行耐心细致的杀菌消毒,尽可能做到一次已消毒,对一次性物品要消毒后毁形,防止重复使用。

3.2.3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效洗手也是减少感染最基本的防范措施。细菌病毒无处不在,尤其是在接触检验仪器设备和患者血样后,必须立即有效的洗手,并坚持勤洗手、有效消毒,以最大限度减少病毒感染的几率。

3.2.4 检验过程中意外处理。①医务人员免疫接种。对无乙肝表面抗体的工作人员常规注射乙肝疫苗,首选基因疫苗[4];②妥善处理伤口。在检验过程中如意外出现损伤或皮肤沾血.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污染的创面和暴露的黏膜,用0.9%的氯化钠反复冲洗伤口后去用包扎;③及时向上报告。受伤后及时向科室报告,以寻求更大的治疗,也有助于帮助掌握受伤情况,为医院干预意外事件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谭显清,李骏.检验科血源性感染的危险与防护[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6(11),1100-1101

[2] 廖友芝,胡慧欣,金淑敏.基层医院检验科医技人员职业安全防护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7,22(12):46-47

[3] 高洪元,徐守芳.医务人员在血液检验中的安全防范[J].医学信息,2011,24(9):386-387

[4] 卢群涛.检验科人员在血液标本检测中的安全与防护[J].医学检验,2011,18(6):73-74

上一篇:如何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下一篇:阑尾周围脓肿外科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