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刑事科学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学新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7-23 02:54:38

公安刑事科学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学新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公安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又离不开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又必须依托于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体作用。从这一认识出发,我们根据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教学特点,经过长期的探索,构建了公安刑事科学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学新体系,并在教学改革中对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课程进行创新和发展。

一、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

从创新型教学的要求出发,反思过去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的教学,笔者认为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教学内容上,由于传统的专业教科书内容陈旧,严重脱离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学生学习专业不是为了训练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观察、处理问题的能力,而是纯粹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为之的演练过程。二是在教学方法上,由于传统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导致课程内容越来越多,而教学时数却越来越少,这样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课堂上就只能一讲到底,学生没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也就变成了机械形式的理论灌输。三是在考核方式上,由于传统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是封闭的、教条式的,考核的方法也是教条知识记忆式考核,即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这样极大地抹煞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针对这些问题,对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我们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出发,主要开展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修改教学大纲,确立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新的教学大纲剔除原有专业教学大纲中陈旧的知识,以及在过去刑事科学技术教学体系膨胀过程中所揉进的、与专业本身并无内在联系或本不属于本专业内容的知识,压缩专业课的讲授内容,引进科学发展的新知识和学科研究的一些前沿课题。在新的教育体系与教育内容中着重突出了对当前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及刑事犯罪的新手段、新方法和高智能犯罪的关注和面临的问题,强调了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创新为中心主线,按照专业发展规律重组了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新体系。二是构建“网络”知识结构体系。在确立新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对每一章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分解和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了“网络”知识体系。这种“网络”知识结构是互相融会贯通的。通过对每一章的深入研究首先找到贯穿这一章的基本原理作为知识“主干”,构成这一基本原理的概念和范畴则被看成是这一章的网状知识结构。

(二)教学方法改革。一是积极开展课堂讨论、实验,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根据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内容较为抽象这一特点,将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实验、模拟现场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理论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判断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把专业原理课教学与教师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加强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高度工作责任感和富于创新进取的意识。三是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了解、认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学好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理解和掌握专业的主要理论与技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就需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多次带学生到基层派出所、分局、社区实习和调查,并要求学生用所学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并从中寻找薄弱环节和理论知识的空缺和不足,这样多次的往复,从而达到理论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三)考核方式改革。专业原理课程教学特点,在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上进行了改革,把对学生的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改变了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现状,将考核的成绩分成几个方面,教学过程中要完成课程考核成绩的60%,课程教学结束期末闭卷考核成绩只占总成绩的40%。

一是在考试内容上突出本课程的特点。通过调整学科知识体系与教学知识体系的关系,确定教学内容和章节的基本知识点和重点,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引进本学科的最新成果,与当代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并把其作为重要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是在考试命题上,坚持科学性的原则,主观性命题和客观性命题形成相对合理的比例,以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为基础,以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为重点,形成相对稳定的开放式的知识考核体系。三是在考核方法上,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把整个教学过程与考核过程统一起来,把整体考核分解成4个有机部分:其一是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考核,其二是理解能力与研究能力的考核,其三是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情况的考核,其四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二、在改革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体系

构建公安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新体系,不仅在实践中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更加适应公安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育要求的教学新模式,而且也充分体现出了对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学科体系的创新,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

(一)在公安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学科体系中实现了对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这个主题的创新。就学科的本质和特征来讲,它更加关注科技新的变化、新的发展,也正是这种不断的变化和发展的新技术,才能推动学科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和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的。然而我们原有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忽视了这种客观存在的变化和发展,通过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所实现的这种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体系,能够使学生更加贴近社会现实,理解和掌握新的理论基础知识,并把这些理论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学科专业的创新和发展。

(二)在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新体系中体现了专业学科理念的创新,即从专业理念上实现了由被动变主动的专业教学转变。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只注重理论的讲授和答疑,缺乏对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在受专业教育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学生的束缚作用。在专业教学新体系改革中,强调了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的核心理念确立起来。

(三)在刑事科学技术教学新体系中实现了专业功能的创新,即实现了由专业理论讲授解析到实践操作巩固的一体化教学体系的转变。在以往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感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功能、创新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使专业教学成了某种职业的理论公式。从本质上看,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区别于其他一些证实科学和具体科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和首要功能,就是它既要不断的分析、发现和超越本专业的理论,同时也要不断地在专业功能上突出实践性和创新性。只有这样才能驾驭本专业学科的发展趋势。

(四)在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实现了专业理论发展方式的创新,充分体现了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征。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发展一方面离不开社会实践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总结人类先进的科学经验成果,尤其是要不断地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科学前沿的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己。不断充实学科内容,完善学科体系,并创新和发展科学体系,使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方式更具开放性、创新性和发展性。

(作者单位: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上一篇:合成空间理论与外语教学 下一篇:象形文字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