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空间理论与外语教学

时间:2022-03-24 12:45:01

合成空间理论与外语教学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客观世界、身体经验、人类认知能力和生理基础等多种综合因素相结合的产物,对话语意义的理解涉及话语接受者的一个动态的心理认知过程。作为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认知语言学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理论,合成空间理论(Space Blending Theory) 从认知科学的视角解析了话语接受者在理解话语时所经历的心理轨迹和认知推理过程,因其强大的阐释力而倍受关注,该理论对于隐喻、双关语、移就格、委婉语、幽默等许多语言现象的阐释已得到中外学者的论证。然而,鲜有学者将该理论成果与外语教学相结合,本文将探讨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从而有效地促进外语教学的开展,尤其是词汇教学的开展,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和对话语理解的准确性。

一、合成空间理论对话语理解的认知阐释

合成空间理论是由Fauconnier & Turner(1994)在心理空间理论(Mental Space Theory)的基础上共同提出来的,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空间是指认知者联想时启动的想象空间,Fauconnier把人们的思维和意识流动想象为从一个心理空间到另一个心理空间的移动,认为人们在认知操作时把概念从一个空间映射到另一个空间。Fauconnier(1997)总结了合成空间理论的五个主要特征,即:跨空间映射、从输入空间来的部分投射、类属空间、事件的整合、层创结构。一般来说,合成空间包括四个心理空间,即类属空间、输入空间I、输入空间II和合成空间,合成空间是一种动态的、创造性认知活动,它的核心过程是概念整合。

概念整合是人们进行思维和活动,特别是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活动时的一种认知过程,指将来自不同认知域的两个输入心理空间通过跨空间映射有选择地提取部分意义投射到有层创结构的合成空间。输入空间包含来自范围的相关信息,同时也包含文化、语境、观点和其他背景信息的附加结构。例如,“计算机病毒”这一概念就是整合了“生物学与医学”源域空间中的病毒和“计算机与程序”目标域中的某些特点而形成的。这种合成空间的层创结构并不直接来自输入空间,其中包含着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Fauconnier指出,它是通过以下三种相互关联的方式来产生的:(1)组合:将两个输入空间的投射组合起来,这种组合后的投射形成各个输入空间以前均不存在的新关系;(2)完善:借助背景框架知识、认知和文化模式,组合结构从输入空间投射到合成空间;(3)扩展:合成空间中的结构可以扩展,即根据它自身的层创逻辑,在合成空间中进行认知运作。

二、合成空间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1.重视基本词汇的教学,引导认知联想。一方面,基本词汇数量相对少,出现频率高,比较容易掌握;另一方面,基本词汇在使用频率、儿童语言习得及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都占有绝对重要的作用,许多词都是基本词汇的派生词或合成词。据语言研究者发现,学会英语常用的1000个词,就能理解一篇规范文字的80.5%的内容;学会了5000个词,就能理解97%左右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很有必要注重基本词汇的教学,应该多创造机会促进学习者对基本词义和用法的掌握,而不要盲目追求词汇量,要多增加学生的积极词汇量。此外,教师不仅要注重词汇的讲解,还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积极的认知联想,建立词汇的心理空间,发展语义网络,激活背景图式知识,形成背景知识框架。例如,从“journey”一词就可以联想到“traveler, time, starting point, destination, route, plane, car, train”等等。

2.注意培养学生的概念整合能力,正确解读话语。正如Lakoff & Johnson所言,隐喻无所不在,它存在于我们的语言中和思想中。日常语言中的隐喻性的语言表达比比皆是,例如,“foot of the mountain”、“mouth of the river”、“Life is journey.”、“数据库”、“信息高速公路”等。因此语言的理解,决不仅限于对话语字面意义的解码,还在于对说话人话语中的隐喻化语言的解译。

合成空间理论是西方认知语言学领域中的一个新理论,其核心是概念整合,它使人们更进一步了解语言理解的认知方式和机制,能更好地帮助学习者正确理解话语。概念整合是一种普遍的认知过程,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该将它的基本原理运用到语言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一些语言现象,培养学生的概念整合能力,提高正确理解词语和话语的隐含意义的能力。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每天都不可避免地面对充斥着大量隐喻的语言材料。例如下面这句话就是出自一篇经济新闻:“The north is crippled with the burden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o an extent that the south hardly begins to understand.”,显然“cripple”一词在句中是比喻的用法,将源域(lame)和目标域(economy)的某些特点通过概念整合,在合成空间便获得“The north is in a difficult situation because of the effects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o an extent that the south hardly begins to understand.”

3.重视目的语文化和背景知识的教学。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单位的意义以身体经验为基础,其含义需参照使用者(包括语言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自身所形成的相关的认知体系和其赖以产生的环境――包括族群环境、文化环境、地理环境等。然而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人们对话语的理解还要受到来自目的语文化的各种各样的概念整合现象的影响,如果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不了解就将无法理解其话语意义,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要重视目的语文化和背景知识的教学,拓展学生文化和背景知识的概念图式。

例如,如果知道了生物学和医学中的“病毒”这一常识性的知识,即它不是人体本身所固有的而是从外面入侵的,具有不易察觉、传染快、破坏性强、需要采取措施等特点,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将生理病毒特性与电脑、社会、心理等概念进行整合,从而获得“计算机病毒”、“社会病毒”、“心理病毒”等合成概念的含义。又如,美国第38任总统杰拉尔德・R・福特在一次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我是一辆福特,不是林肯。”只有了解关于汽车和美国总统的背景知识才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常识和背景知识告诉我们:林肯既是美国历史上伟大的总统,同时也是一种最高级的名牌汽车,而福特是当时廉价、大众化的汽车。通过总统空间和汽车空间的对比映射和合成,就不难理解他的话语意义:谦虚地表明自己是大众喜欢的总统。但是,要想真正理解“木马病毒”这一概念就必须了解其源自的典故和希腊神话。下面以Coulson引用的一则笑话《蒙纳德茨兄弟病毒》(简称MBV)为例:

MENENDEZ BROTHERS VIRUS: Eliminates your files, takes the disk space they previously occupied, and then claims that it was a victim of physical and sexual abuse on the part of the files it erased.

同样,要看懂这个笑话,首先必须了解有关的文化及背景知识:少年Eric和Menendez是兄弟,他们杀害了父母,获取了父母价值百万美元的住宅,而他们在法庭上的辩词是:自小受到父母对他们在身体上和性方面的虐待,他们杀害父母是出于自卫。根据合成空间理论,源域(蒙氏兄弟)与目标域(蒙氏兄弟病毒)通过跨空间映射有选择地提取部分意义投射到合成空间,即这种计算机病毒干了错事还进行自我辩护,这和蒙氏兄弟的做法一样荒谬可笑。

综上所述,合成空间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新理论,为研究话语意义的构建和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而且要不断汲取最新的语言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教师若能主动将合成空间理论引入到教学中指导外语教学和学生的语言学习,并积极探索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将更有效地提高学习者对话语理解的准确性,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一篇:高等学校建筑文化传承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公安刑事科学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学新体系构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