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期刊装帧美的创造

时间:2022-07-23 02:26:11

论期刊装帧美的创造

期刊装帧是以期刊为对象,对其进行美化和视觉上的设计。一本装帧精美的期刊,总是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作为人类文化意识的表现形式,期刊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着人的文化知识和审美观念构成。我国现代画家、美术家、音乐教育家丰子恺说过,“善于装帧者,亦能将书的内容精神翻译为形状与色彩,使读者发生美感,而增加读者的兴趣。”应用美的形式所产生的审美效应激起读者的心理愉悦,是装帧设计人员不断追求的目标。装帧美不同于自然美,也不同于艺术美,它表现的是社会化的群体的审美意识,是多种因素相互谐调、有机统一的结果,属于社会美范畴。认真研究期刊装帧美的特征,对于认识期刊美的规律、增强创造期刊美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期刊装帧是一种整体性、系统化的运作

期刊装帧一般包括封面、版式、标题、插图和装订形式等方面的内容,它们都有明确的视觉焦点、清晰的视觉脉络,以及合乎规律的饰美空间。它们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相互衬托、相互生辉的综合体。艺术的整体是美的第一要素。哲学家谢林说,“真正的艺术作品中个别的美是没有的――唯有整体才是美的。”装帧艺术尤其如此。期刊不同于其他出版物,有自己独特的内在生命结构与逻辑。它的内容比较宽泛,每期内容由诸多方面合成,文章与文章不形成连续性结构,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特殊的小世界。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期刊性质、文章重点、写作内容和篇幅长短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期刊装帧的这种随意性,在版面、标题和插图的设计上尤为突出。拿标题来说,在同一期期刊上既可以是电脑输入的宋体、黑体、魏体或圆体,也可以是人工书写的楷书、行书、隶书或美术字;既可以横排、竖排或偏排,也可以用加花边、加题花或加题图的方式进行装饰美化。它们都有各自的魅力,设计人员可以根据题意自由选择。不过,这种“自由”不是绝对的,它只有在一个总体构思的指导下才能“享用”。 装帧设计遵循的是“合而求良”的原则,是一定设计思想与设计形式完美结合的命题的实现过程,追求的是一种协调。期刊的总体设计,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美学构思,它贯穿一本刊物设计的始终。设计人员对每一局部作艺术处理时,不能顾此失彼,忘了每一个局部的处理都应与刊物的整体设计保持一致。古人曰“幅有大小,必有宾主”,无主之宾,谓之乌合。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顾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显然是片面的。从本质意义讲,装帧设计就是将若干相对独立的艺术单元串联成新的情节网络和美感层次,从而组成一个形彩俱异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二、期刊装帧以功用目的为主导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乔治・桑塔耶那认为,功用是决定形式的指导原则。期刊装帧的实质是把信息功用的必然要求转换成信息媒介的必然形体,其艺术处理以不妨害功用为限度,避免脱离期刊内容孤立地去创造所谓美的形式的做法。期刊美的创造要贯彻“以人为本,以人为先”的设计原则,始终把读者的期待和感受放在第一位。期刊装帧是以文字编排为主体的视觉传达设计,既存在“合目的性”的内容,又包含“合规律性”的因素,是一种公众性的艺术形式,其侧重点应在秩序与条理、文字排列、块面分割要形成一种合逻辑、有层次的视觉律动导向。“惯例性”是形式美的基本特征,它保证了形式生成过程中传统与创新之间的连贯性与延续性,以及形式的可理解性与可接受性。如果设计人员盲目求新求变,一味追求版式美,字体变化过于频繁,块面分割过于零散,结果版面的内在逻辑性和层次感遭到破坏,信息的显现和传递出现障碍,必然给人们带来阅读上的不便不畅。装帧只有在服务期刊内容的前提下,其美感作用才能充分显现出来。所以,对期刊装帧质量的把握,应看其是否从属于对信息内容传递上的可信性,从属于对文化意蕴表现上的准确性,以及从属于文字载体所给予的审美愉悦与艺术形式创造上的同一性。不过,装帧毕竟是一种外在形式,它和内容密切联系又保持一定距离。装帧虽然以功用目的为主导,但功用并不是它的全部意义,它的意义还应当超越功用范围而获得更丰富的表现。装帧总是以其显现和烘托的情调、趣味、气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读者的感情和思想。这种感彩的达意往往是朦胧的、宽泛的,常常表现为美学家门罗所说的“多味美感”,让心态各异、趣味不同的读者各自获得最大的赏美空间,因此,不必要求出现在刊物上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图饰都具备直接表达思想意义的主题。

三、期刊装帧要把“情”作为审美的原动力

中国有句古话,“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设计家眼里,一切人造产品都是人的情感的外化,人与社会的种种复杂关系,都统一到主体与客体情感的交融之中,这是一种以情感为核心的物我同一美学观。英国艺术批评家克乃夫・贝尔说过,“艺术家的感情只有通过形式来表现,因为唯有形式才能调动审美情感。”英国著名艺术史家、美学家罗杰・弗莱也认为,“审美的情感乃是一种关于形式的情感。”装帧艺术的情感性,与自由应用形式美的要素和规律有直接关系。如色彩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驿动,或给人兴奋、温暖的感觉,或给人宁静、舒适的感觉,或给人高贵、华丽的感觉等,所以,我们通常把色彩视为“感情的语言”。又如,节奏是同一形象的点、线、面、色有序的、循环的组合,或重复,或交替,或间隔,或渐变……它们在和睦的律动中呈现出科学性、逻辑性、趣味性和审美性在装帧设计上的无穷变化,从而产生韵律,诉诸人的感情。节奏既是装帧的组织基础,也是装帧的情感基础,它是组织版面、表达情感、激起美感的理想手段。装帧设计就是应用各种形式要素和形式规律的表情性能创造形象,设置氛围,表现情趣,以此来打动人、吸引人。可以这样说,没有情感的显现,也就没有装帧美,所以要变“形式装帧”为“情感装帧”。但是,情感不能笼统视为美的最本质的东西,因为情感的概念常常被赋予各种含义。只有“震撼人心”又“照亮人心”的作品,才能称得上真正具有美感力度的作品。在现实观念上,有人把装帧美看作与情感毫无联系的东西,装帧不过是一些纯线条、纯块面和纯色彩的合成。有人注重了情感,却在所谓“现代感”的招幌下排斥对期刊思想内容和文化意蕴的理性分析,仅仅凭借心灵直觉即兴地去把握期刊装帧的审美价值,“情”因此成了泛滥无归的情,在期刊装帧设计上难免轻怪浮漂,甚至低下媚俗,这实属艺术创作中的一种非科学性倾向,都是审美观念的错觉在期刊装帧上的具体表现。

四、独创性是期刊装帧的生命所在

一切成功的装帧都有其最突出的形状、色彩、纹饰、版面和装订形式,集中表现了该期刊的独特之处,是此期刊与彼期刊的区别所在。法国著名画家马蒂斯认为艺术创造就像生活,假如大街上的人都穿着西装,那这个世界会变得多么乏味、无聊。期刊装帧没有新颖而独特的个性,给人“似曾见过”的感觉,就很难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很难激发读者的喜爱和订购动机。目前,仍然有一些期刊的装帧显得直白和简陋,停留在近乎千人一面的模式中,究其原因,在于设计人员对刊物的性质功能和文稿内容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贴切的艺术表现。各种期刊都有自己的办刊宗旨和读者对象,学术期刊不同于文艺刊物和科学杂志,刊载的都是学术理论文章,有的侧重哲学,有的侧重美学,有的侧重法学,有的侧重经济学,有的侧重艺术学,有的侧重历史学等。设计人员只有从刊物内容中获得独到的感受和理解,发现一个闪光的环节和侧面,形成独有的想象和构思,有意识地突出应该突出的方面,表现应该表现的主题,才能创造出真正独具特色的装帧美来。一切期刊装帧都是通过个体的人来实现的,这种熔铸了个人审美理想的形式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审美理想是设计人员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理想一经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便带有明显倾向性,对所感知的方面能迅速产生相应的情感反映,出现相关的美的意象,并透过他创造的物化形态显现出来。一切装帧美都是设计人员实践审美理想的产物,因而富有个性特点。所谓“造之者富,随之者贫”, 装帧设计贵在创新。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创作活动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人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人的创造力。创造力是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生产力,是决定装帧的成功与失败、优秀与低劣的关键所在。只有那些在艺术上不懈探索、锐意创新并有着敏锐艺术感受力和丰富艺术想象力的人,才有可能在不断设计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而那些缺乏创造力、一味地因循模仿乃至赶潮流的设计人员,是很难在期刊装帧上有所作为的。

五、时代性是期刊装帧的本质特征

期刊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载体,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最快的速度展现人类进步的最新成果。20世纪中期,人类社会面临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先进的技术使得生产的含义与效率发生了质的变化,技术的智能化使得生产的投入与产出变得极为自动与简易。现代文明的新建构,使装帧设计人员对观念、思维、智慧、力量、速度、效率这些抽象美感产生了极大兴趣,并试图在点、线、面、色的关系组合中探寻表现这种感觉。抽象几何图饰在期刊装帧上的广泛应用,就是人类宏观与微观世界视觉领域扩大的必然反映。抽象是对自然物象和感性经验的超越与升华,它远离感性与自然,更贴近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的总体感受,在社会现代化初期往往相对受到青睐,成为一时风尚。然而,当人类跨入21世纪,在高度物质文明包围中享受新生活带来的舒适与便捷的人们,却感受到一种被时尚潮流驱动的疲惫与无奈。人们愈来愈强烈地感觉到,以往引以为骄傲与自豪的工业文明,如今已滋生出一股与人类日益疏异的力量,将自然的品格和人类的灵性从现代生存空间中渐渐抽走,于是,人们反过来又不约而同地回归到感性与自然,去寻找亲切细腻的感情与人情味。“绿色”“天然”“环保”等词语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回归自然”的呼声伴随着纷纷走向原野、山川、村寨的脚步,直入人的心田,侧重于具象风格的图饰便越来越多地被装帧设计人员所采用,这正是设计人员为迎合当代人“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而推出的设计风格。“设计是生活方式的设计”,其含义不仅是指物质生活的一面,它还是精神世界的反映。它包含了人的主观因素,凝聚了人类的生活理念和审美观点,是一定时代信息反馈的总和。信息时代带来人们的生活观念、行为方式、价值标准、情感特征等不同程度的演变,形成一种没有区域与国界的、似乎相同又不尽相同的崭新的文化形态。设计文化不再简单地被界定在非此即彼的绝对范畴,而更多地具有了交互性与包容性,表现出了不同文化并存共生的时代特征。

结语

在艺术主张纷呈的今天,期刊装帧人员常常成为书籍装帧领域里的领军人物。装帧设计的创新是以期刊装帧的创新为先导的,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装帧设计总是最先出现在期刊上,所以“超前意识”对一名期刊装帧设计人员尤为重要。有了“超前意识”,才可能有摆脱心理定势和常规模式的创造性的思维方法,也才可能有设计上的突破与创新。设计人员要把思维打开,大胆采纳新的设计理念,开启新的艺术视角,应用新的创作方法,不断提升期刊装帧的文化品位和审美功能。21世纪的中国期刊装帧理应有一个根本性的突变和飞跃。

参考文献:

[1]张国利.现代设计美学[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

[2]辛亚华.工业艺术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辛华泉.形态构成学[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4]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

[5] Donald A Norman.情感化设计[M].付秋芳、程进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6]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朱锷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

[7]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M].蔡伸章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江门市五邑大学艺术设计系

上一篇:艺术学学科独立进程中的机遇与问题 下一篇:论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