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子弟小学里的老外

时间:2022-07-23 12:15:07

打工子弟小学里的老外

每个周二和周四,59岁的李驰都会比平时提前吃完中午饭,骑上他的黑色捷安特自行车,一路向北京的西北方向进发。穿过熙熙攘攘的中关村大街、安静整洁的北大清华,再一路向前骑,来到外地人口每年不断增多的肖家河地区,穿过一条狭窄拥挤,晴天经常尘土飞扬、雨天则是臭水聚积的小巷后,便来到一处热闹的所在——正是下课时间,不大的院子里四处是追打嘻戏的孩子,从四五岁到十来岁都有。看到李驰,孩子们挥着手大喊:“Teacher,Teacher!”

这里是有着500多名农民工子女的风华爱心希望小学,李驰已经在这里做了6年志愿者,他每周来两次,6年里从不间断。

“安静,安静,

Sit down,Sit down!”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虽然涌进了教室,但延续着下课时的吵闹和兴奋,还有几个男生在狭小的过道里追逐。李驰敲起了桌子,大喊:“安静,安静,Sit down,Sit down!”显然,孩子们是不怕他的,70多个孩子的嘈杂声盖过了李驰的声音,他又继续敲桌子,走到几个跑来跑去的男生面前让他们回到座位上。

“现在算好的喽,以前他上课的时候,‘安静’这两个字一节课得说200多遍。”看门的老大爷搬了个小板凳到李驰的教室墙根下晒太阳,眯缝着眼睛笑眯眯地说。在老大爷的印象里,这个老外从来沒对孩子们发过脾气,孩子们调皮捣蛋不好管,李驰沒有骂过他们,只是有时得把噪门放得很大。

一片混乱中,李驰开始给孩子们挨个儿发作业。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英文名字,有时被叫到名字,有的孩子还反应不过来,旁边的同学捅捅他,“老师叫你呢,你就是Mark。”作业是一张纸,纸上沒有一个中文,全部是英文的句子填空。这次作业的重点是练习一般过去时,每个孩子的作业李驰都认真地批改过,作业上有李驰用红笔打的对勾和叉,最上面写着“Excellent”或是“Good”。

发作业的过程并不顺利,不时有孩子跑过来问李驰问题,有调皮的孩子趁机跑出教室去。李驰再敲一阵桌子喊上几句,然后叫几个孩子来黑板上写单词。

门外的老大爷已经习惯了这种嘈杂,“这老外人不错,经常自己掏腰包给孩子们买东西。有时买水果,圣诞节买蛋糕,平时爱给孩子们照相,照完洗好多相片,每个孩子都给发。我看这一年下来,怎么也得花个几千块钱。”平时来这里的志愿者很多,走马灯似的,中国人外国人都有,老大爷说始终如一做下来的只有李驰一个人。

45分钟的课结束了,孩子们又精力充沛地喧嚣着冲出教室。李驰抓起杯子喝口水,清了清噪子,拖着微胖的身躯走向简陋的办公室。

李驰来中国10年了,他的英文名叫Patrick Lynch,来中国之前是美国的一名IT工作者。那时他只是来中国旅游,谁知道来了之后就喜欢上了这里,再也沒有离开。在朋友的推荐下,李驰在中国科技大学做起了外教,在一次和大学生们闲聊时,他得知了这所爱心小学需要志愿者支教。出于好奇,他费了不少劲儿找到这里,却被眼前看到的景象吓了一跳,“我沒有想到在北京这个繁华的大都市还有条件这样差的学校,很明显他们需要帮助,所以我就做起了志愿者。”

除了在中国科技大学任教,李驰还给一所国际诊所培训护士的英语。他的时间安排得很紧,以至于在家里为自己熬一锅最喜欢喝的粥的时间都沒有。风华学校孩子们的作业他带回家来批改,有时要改到很晚,有孩子写出了出乎他意料的答案,他便毫不吝啬写上“Excellent”,心中很是为自己的学生自豪。

放不下的责任

瘦弱的梁小华是风华小学的校长。1997年,毕业于商贸英语专业的她本来可以有一份安稳的工作,但是当她看到周围农民工的孩子到了入学年龄还在到处乱跑,觉得自己应该担起这份社会责任。在丈夫的支持下,25岁的梁小华创办了这所爱心小学,刚开始时只有十几个孩子。十几年中,梁小华经历了种种困难艰辛,几易校址,最后落脚在这座原是肖家河大队支部的院落里。院子里的房子在外人看来既矮小又破烂,但梁小华已经很知足了,她说这是学校所呆过的最好的一处地方了。不过每年20万的租金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此外这片地方已在拆迁范围内,还能呆多久谁也不知道。教室的屋顶前些天开始漏风,施工队看过后说存在安全隐患,必须彻底修理,一平方米需要100多块钱。

梁小华说,现在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在周围做小买卖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

李驰钦佩梁小华的人品,虽然身为外国人的他对很多事情想不通,但他知道梁小华办这所学校不容易,“她是非常好的人,她才值得写。”李驰伸出大拇指。梁小华说他们平时交流不多,李驰很客气,从来不在学校吃饭。有时天太热她会为李驰准备点西瓜,李驰不吃,让留着给孩子们吃,“每次我们都得再三说,他才肯吃一点。”梁小华说。在这里教英语6年,李驰从来沒要过一分钱。

在每周四下午的课上,李驰会拿出一台录音机,教孩子们学唱英文歌。歌中的每个单词他都先教会孩子,孩子们跟着磁带唱的时候他则在讲台上伴舞,不好意思开口唱的同学看到李驰的样子,很快放下羞涩加入到大家的合唱中。“李驰上课的方式很特别,孩子们在他的课上特别活跃,也不怕他。”其他老师们说。

梁小华说,自从到这里教课之后,李驰很少有缺课的时候,他回美国都是选孩子们寒暑假的时候。年前他家里有亲人去世,他回去一周就回来了。“不管是三伏天还是刮风下雪,他都准时骑着自行车过来。有时我们真是挺感动的,一个外国人,这样不图名不图利地来帮助我们的孩子。”

风华小学每周二有一节课是安排给志愿者们上的,总有来自北京各所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找到这里,希望为这些孩子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梁小华告诉大家,这节课他们可以教孩子们音乐、美术、地理、书法等课,学校有统一的教材,志愿者们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自己发挥。李驰也会带自己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学生过来,一来让他们看看这里的学校和孩子,另外希望他们能在这里做一些志愿者工作。“虽然来之前有思想准备,可来了一看还是让我吃惊不小,我小学的条件都要比这里好很多。”一名大学生志愿者说。

孩子们在这位老外老师的课上,很难掌握好自己的“度”。李驰也承认为孩子们上课是一件“Hard work”。李驰说他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看到孩子们一直弄不明白的地方突然想通了。也许语言的障碍使他很难让孩子们弄明白什么时候要用过去时,什么时候要用现在完成时,但当孩子们在他一遍遍地举例示范下终于恍然大悟时,李驰笑得特别开心。“现在班里英语考试得90分以上的能占到70%,我知道有的孩子抄别人的,但是不要紧,多抄几遍自然也能理解。”这就是好脾气的李驰,他对孩子们从来沒有责备和抱怨,每个孩子在他的眼里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他说这些孩子的家庭条件可能不如城里的孩子,所以他希望他们在英语上能有一些优势,以后能和其他孩子竞争。

李驰很希望能一直留在北京,他喜欢美丽的颐和园,喜欢充满艺术氛围的798,喜欢逛北京的小胡同,喜欢北京的小吃。北京让他觉得很舒服,如果有时间,他还喜欢去中国的各个地方旅游。现在,北京又有了一群让他割舍不下的孩子们。他喜欢为孩子们照相,说很多孩子家里沒有照相机,给他们拍照留个纪念,让他们长大后记得自己在风华小学学习的时光,等老了还能让后辈们看看。

无法知道李驰的英语课究竟让孩子们学到了多少英语知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沒有穿过名牌、生活在北京城外的孩子们现在如果遇到老外,都会有胆量用夹杂着英语的汉语和他们交流。

上一篇:社区服务商厚德暖人心 下一篇:保安,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