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水利工程改造技术措施的浅谈

时间:2022-07-23 10:29:43

灌区水利工程改造技术措施的浅谈

【摘要】很多大的自然的现象为可能很难抵御,可是随着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预防可以做更多的补救措施,水利工程就是一个调节协和人们与自然之间的一个好的解决水利的办法,其中灌区工程就是一个挺重要的部分,本文就是针对灌区工程改造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以便在灌区水利工程中找到更好的改造的技术和应对的措施,从而更好的做好这项工程。

【关键词】节水灌溉;大型灌区;灌区改造;节水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水利工程事业也是在不断的发展,而对于以往的相对传统的、比较粗放的灌溉方式而言节水灌溉就是在保证基础需要的同时更好的节约水资源。主要就是要根据具体的天气,地理水文特点,有效的利用雨水和土壤水在确保农作物正常需要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措施,合理科学的灌溉,节省用水,从而达到最好的经济和社会的效益的一种灌溉的方式。

不同节水措施的节水效果差异较大。微灌一般可节水30%~50%,节水效果最好;喷灌可节水20%~30%,仅次于微灌;管道输水及渠道防渗可节水10%~20%,有明显节水效果;田间工程改造技术也具有相当的节水作用。根据不同节水措施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喷、微灌和管灌节水措施主要适用于水质有保证的井灌区;渠道防渗和田间工程改造主要适用于引水灌区;对于蓄水灌区和提水灌区,如果水质能达到要求,可适当发展喷、微灌和管灌,主要还是以渠道防渗和田间工程改造为主。

1 节水灌溉技术及对策措施

1.1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又可分为输配水渠系节水和田间节水,包括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畦田改造以及平整土地等,主要是通过减少渠道渗漏及田间深层渗漏、减少渠系及田间地表蒸发,提高渠系水和田间水的利用系数,最终达到水和耕地都能节约的目的,而喷灌的这样的方式也是可以保护土地之间原有的土壤的结构的,保证了整体的灌溉的平均,对于作物的生长来说有了一个很好的水分基础。

1.2 非工程措施

1.2.1 农艺节水技术。主要包括耕作保墒技术、地膜和秸秆覆盖技术、化学调控技术、作物栽培技术、作物套种与间播技术、土地免耕、水肥耦合等。

1.2.2 田间灌水技术。就是采用膜上灌、膜下灌、间歇灌、波涌灌和交替隔沟灌(分根交替灌)等,采用节水型灌溉制度、非充分灌溉制度、降低土壤计划湿润层的最大含水率等,减少土壤渗漏,控制土壤的湿润区域和深度,降低蒸发与蒸腾耗水。

1.2.3 生物节水技术。这就需要分析和利用自然的协调发展了,可以根据种植区域的水资源和整体的光和热的各种能源的实际情况,种植相应的品种,对于植物选择那些可以在灌区适应的,优秀的品种然后在不断的把整体的种植结构更加的合理化。

1.2.4 管理节水技术。这就需要在灌溉方面的配水和用水进行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建设灌溉用水的监测与信息处理决策系统,应用水权理论,改革水价核定办法,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推广计量供水、按方收费,缩小计量单元,吸收用水户参与管理,改革支渠以下田间工程的管理办法等措施,从技术上、政策上、经济上促进节水灌溉的发展。对于灌溉的水的监测和整体的信息的决策管理的系统的建立、加强管理、最终达到合理和优化水资源的使用,这些都是节水灌溉得以实现的需求。要对于灌区内所有水资源实行管理,做好优化配置,而引水灌溉的区域是要了解不同地方水的不同条件和特点的,合理科学的分配和使用保证合理的利用。

而对于水的价格,则是要不同的地方采用不同的水价,按照实际的办法和灌溉的方式定制水价,不同的水域和不同的水质都要有各自的衡量价格,从而通过价格做好资源配置,达到节约灌溉的目的。

2 灌区改造技术措施

2.1 灌区改造技术

2.1.1 以渠道衬砌、渠系及建筑物配套为重点。针对灌区渠系渗漏损失量大、渠系及建筑物不配套的现状,根据灌区实际,加大渠道的衬砌力度,做好灌区渠系及建筑物的配套,设置测水量水设施,减少灌水的渗漏损失,杜绝偷水灌溉、渠系及建筑物跑水与漏水,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

2.1.2 以井保丰、井渠结合、井库联合调度。受整体的河流的水利管理和降水的不断的变少,再加上人们日常个工业的使用水的不断的增加,整体的灌溉水可以使用的地表水就变得很少。那么在灌溉渠按照整体的区域的水域状况,合理做好水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就是很关键的了,只有合理的使用开发,加强整体的优化使用才可以做到更好的更长久的水资源的使用。坚持走以井保丰、井渠结合、井库联合调度的路子才是最好的办法。

2.1.3 搞好土地平整,改造沟、畦尺寸。土地实际的状况是影响整体的灌溉的技术和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的平整度会影响整体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甚至节水方面都有作用,这就需要在灌区不断的改造中最先最好土地的工作,把它农平整,在做好长畦改为短畦,改宽畦为窄畦的工作,最后达到整体的灌溉的匀度和实际的效率的提高的目的。

2.1.4 改面灌为局部湿润灌。对于整体土地的部分水文湿润,不但可以减少土地自身的蒸发,又可以改变土自身对水的利用,更好的为作物提供水源和充足的呼吸的空间,保证根系的发展,有利于根系利用深层土壤储水,节水可达30%以上.增产8%左右。

2.1.5 改进放水方式,发展间歇灌溉。间歇性的灌溉对于整体的水的整体保持波涌的样式进入,在加上土壤本省的自闭的这个性质,就可以在其表面形成一个封闭的膜层,从而加快了水流的速度,这样来讲,对于使用一样的水的数量来灌溉的时候,间歇灌水流前进距离为连续灌的1~3倍,减少了深层渗漏,提高了灌水均匀度。

2.2 发展节水灌溉需要研究的问题

2.2.1 加大非充分灌溉技术的研究力度。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都与灌水地区、灌水作物、地质土壤、水文气象有关,在那些水资源不富裕的地方,就需要从整体的灌区的收益为重点,做到最好的全面的灌溉为宜,更要按照植物需水和产量需求方面分析考虑,做好各个作物的经济需水量,根据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节,按照作物的需求采用不同的灌溉的技术和方式。

2.2.2 加快蔬菜、花卉、果树和珍贵经济作物灌水技术的研究。对于这些作物不同需水量的了解,不同时期的灌溉和灌水办法的分析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等等方面的研究,都是有利于节约灌水的发展的,不了解这样合理的灌水对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是有影响的,最终也会影响整体在市场上的销售,所以看来对于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作物的需水情况的了解和灌水的各种技术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了。

2.2.3 集约化经营。按照现有的联产承包为主的分散经营的模式,不但整体劳动的效率不好,没有很大的规模效益,这样很明显的缺乏了一定的竞争力,这样就会制约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新的技术的不断的推广,那么做好经济的不断发展就需要在整体的方式上改变土地的结构,做好农村和小城镇合并的方式,扩大耕地面积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发展农村的市场和经济,不但可以减少农村人员外来务工,也可以减少城市外来人口的压力,同时对于新的技术的采用也是有帮助的,更可以降低整体的成本,从而加强了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曹红,闰凤容.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实现可持续发展[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2):135.

[2]李小红,杨侃.基于鼓励性的水价体制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6,33(1):78-81.

上一篇: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 下一篇:试论施工项目水暖工程造价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