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时间:2022-07-23 09:09:21

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且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本文首先说明了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分析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关键字】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策略

1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与内涵

对于研究性学习,广义上,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研究问题并且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学习;狭义上,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自然、社会等方面选择一些专题进行研究,通过这种研究获取一定的知识,并且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指学生通过研究一些问题来主动的掌握新知识;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一些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来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手段。

对于地理这门课程,地理的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生活中选择一些研究专题,对其问题进行自主研究,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分析其因果关系,最终寻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或者说是教学方法,能使学生自主的发展,学生可以在更大的课堂中学习新知识。虽然说是研究性学习,但是与研究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它是一种学习方法,只是通过研究某个问题的方式来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新的东西,掌握新的技能,这种过程并不要求一定得得出结果,但是要有所收获。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识,符合新时代教育的要求。

2研究性学习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2.1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首先需要一个研究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运用相关知识,验证这个假设,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把新知识和旧知识都运用到研究过程当中,并且要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2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学会正确有效地收集、处理信息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学生围绕这个问题,需要主动地去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最后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在研究性学习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手段、途径来有效的获取信息,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这些途径包括网络、文献、地图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手段,加上自己的判断,选取有价值的信息来对问题进行研究。所以,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2.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怀疑课本的权威,积极个性的发展。教师应该设立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看待问题,并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地理的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条件,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研究过程当中,这样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深度,培养出学生的实践能力。

2.4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必不可少,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每个小组都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围绕小组问题来共同努力,小组成员要互相合作,共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料,动用大家共同的智慧,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得出结论。小组活动过程中,每一个成员都要有集体意识,要细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并积极分享自己的见解,成员之间要相互理解和尊重,心中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了最后的结论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能锻炼出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3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3.1地理教学着眼点的确定策略

地理的研究性学习和传统的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教学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书本为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知识的积累、理解,没有做到实践。研究性教学与之不同,它更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活动也主要是以学生的自主实践为主。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课本中的知识,同时也要注意其他学科在地理学中的渗透,让学生从感兴趣的问题入手,积极参与到探索研究当中,亲手实践,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收集资料,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灵活,更加牢固,教学效果更好。

3.2教师角色的定位策略

在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新转变自己角色。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①教师是学生研究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设立能为学生提供和发现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热情;②教师是学生研究活动的指导者,指导学生选择、确定研究方向和课题;指导学生对地理及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的途径、方法、处理信息的方式、分析思路、提炼观点和相互分享讲评等课题研究方面的技能;③学生是研究活动的合作者,研究性学习教学是师生、生生间的合作学习过程,教师要以探索科学知识的求真务实精神去影响和带动学生,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去追求科学知识的真理所在。

3.3教师教学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相结合的策略

教师应该改变对自己的定位,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为中心给学生讲解新知识,在研究性学习当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思考的空间。同时,由于学生对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对问题的认识也不一定到位,这就对自主研究造成了障碍,教师要及时的给予学生帮助,对于同学遇到的问题、难点,给予讲解、引导,并且鼓励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信息来自主完成任务。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一定要发挥好指导作用,并且把握好学生的动态,以保证研究性学习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黄端端.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必修1)中的实践与效果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

[2]刘云贵.研究性学习的探究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5

[3]王铁.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系统的理论探索和调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

[4]张庆红.地理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8

上一篇:刍议初中物理教学 下一篇:日语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