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急、危、重病时该怎么做

时间:2022-07-23 09:05:57

在我们的一生当中,除了成功、爱与阳光,还会遇到一些难以逃避的突发事件需要我们正确地处理和面对。这就是院外急救,是我们必备的生活常识之一。在“一切皆有可能”的今天,当我们或者我们身边的人突发意外,出现急、危、重症时,到底该做些什么才对呢?

一、正确的呼救方式

面对突发状况,应该立刻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这是一个连小孩都知道的生活常识,但奇怪的是,在危机时刻,却往往有很多成年人没能做好这最为关键的第一步。

无论是120还是119的急救人员,在工作中都会或多或少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急救中心接到电话,用最短的时间紧急赶到事发现场之后,却会莫名其妙地受到别人这样的愤慨痛斥:“你们120真是太不负责了!我一个劲儿地给你们打电话,可就是没人接!”可核实才发现,家属不断拨的电话号码居然是:102!可见,人在紧张慌乱中,头脑特别容易混乱。

基于这一点,要特别提醒大家,当我们的家人或者朋友突然倒下,需要你立刻呼救时,不但要头脑冷静地拨对电话,同时还应向急救中心讲清以下几点:

事发地点:在电话里,一定要跟120接线员讲清患者所在的具体地点,要求准确、明了。正确表述地址:所属区(县)、街道、小区、楼号及门牌号。

“我在××大街××小区,快点派车过来!”这种表述最让120接线员头疼。不少人想当然地认为,120司机会对市内各个地点都很熟悉。其实,在一座城市里,往往会有2个甚至2个以上的地方存在重名现象。

此外,报告地址时,最好将周边明显的建筑物,如加油站、地铁、商场等信息告知120接线员。比如:“这里是北门里1号,在和平电影院的对面。”

患者的具体病情或灾情:一定要尽可能地告知120接线员,需要急救者目前表现出的最典型的发病症状,他是出现了出血、骨折、昏迷还是急腹痛、中毒、交通事故……如果是家人,还要说清他的既往病史以及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

往往有人会这么抱怨:“你问那么多干啥,赶紧派车过来就行了!”但请注意,重症疾病的发生是非常复杂的,比如说肚子痛,可能是急性阑尾炎导致,也可能是心脏病发病前兆,而后者则需要紧急处理。

在此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

1.联系方式。一定要讲清自己的姓名,现在正在使用的呼救电话号码,以便120随时联系。

2.派人接应。如果所在地是在家里或者小巷中,呼救后,应立刻派一人到交叉路口或联系地点等候,以引导救护车进出。

3.携带物品。如果是家人突发急病,要带好患者的病历卡,如患者需要住院,则需带好其内衣、牙膏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4.移除障碍。及时将楼梯或走道上影响搬运患者的杂物暂时搬掉,以便120能使用担架,迅速完成对患者的搬运工作。

5.再次呼叫。当呼救10分钟后仍不见救护车到来,可再次向120急救中心询问。

二、急救黄金时间:4分钟

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应在事故现场对患者做必要的急救,并应认真、仔细地照料患者。

众所周知,创伤急救的黄金时间是伤后1小时内;猝死急救的关键时间是心跳、呼吸停止后的4分钟内。

如坐等救护车的到来,一些危重患者的病情会加重、恶化,甚至死亡。在有些大城市里,因为交通路况等问题,从呼救到救护车到达事发现场,平均需要10分钟,这已经超过了抢救猝死者的时间范围。因此,在呼救的同时,应该给患者做必要的急救,这样可提高一些危重患者的生存率。

按急救常规,现场目击者应该采取以下几项急救措施:

1.初步检查患者的神志、呼吸、循环等体征。

必须保持患者的正确,切勿随便推动或运患者,以免造成病情加重。例如,对脑外伤昏迷不醒者,家属抱着患者的头乱摇,会造成颅脑损伤的加重;高空坠落伤者,搂头抱脚的搬运会使患者已受损的颈、胸、腰椎断裂而导致肢体瘫痪;如果骨折,不经固定地搬运,不仅会使患者痛苦加重,而且会使骨折端刺破局部血管和损伤神经,从而引起出血增加和局部肢体后期发生萎缩。

2.呼救的同时,家人应积极施救,要一直坚持到救护人员或其他施救者到达现场接替为止。

如果患者的病情没有危及生命,则家人应留在患者的身边,尽量给予其精神上的安慰,并进行必要的生活上的照顾,耐心等待救护车到来。

如果患者病情危重,甚至已处于昏迷,由于舌根下坠堵塞气道入口处,应首先考虑用仰头举颏法使患者保持气道通畅。比如,对倒在地上出血不止者,应及时止血、包扎。对于骨折者不能搬动肢体,可临时用木板、扫帚柄等物固定肢体。

如果发现患者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术。

3.救护车到达现场后,应向救护人员详细地反映患者的病情或伤情,以及现场简单的救治经过,以便急救得到连续性和完整性。拨打电话叙述病情和进行心肺复苏,都同样重要。

那么,到底是先打电话还是先救人呢?

这要因情况而异,对那些失去知觉、呼吸停止的成年人,要先拨打120再进行自救互救。而对出现溺水、电击、急性上呼吸道异物阻塞等情况的人员,则要先进行2分钟的心肺复苏,再拨打120急救电话。

(摘自《看病不花冤枉钱:大医院就医手册》)

上一篇:论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的影响 下一篇:长寿夫妻应具备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