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23 08:55:37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应用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的疗效。方法 对40例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含前列地尔及其他内科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为内科常规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后患者腹痛,便血及结肠镜下粘膜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腹痛,便血情况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且结肠镜下粘膜恢复率高,治疗后粘膜恢复状态好。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有促进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症状及缺血结肠粘膜恢复的作用,可用于缺血性结肠炎的治疗。

关键词:前列地尔;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镜下粘膜恢复

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结肠血管闭塞性或非闭塞性疾病所致的、以结肠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综合征。缺血性结肠炎多由肠系膜上动脉的中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非闭塞性缺血所致;少数由微小栓子或血栓形成闭塞性缺血所致。本病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其中半数患者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男性略多于女性,以急性腹痛、腹泻和便血为其临床特点,分坏疽型、一过型和狭窄型。常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常见病因如下:①全身低灌注;②血栓与栓塞:③小血管病变;④医源性[1]。临床表现多表现为腹痛及便血,严重者可出现肠穿孔及腹膜炎等。内科治疗包括禁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生素治疗及扩血管,活血化瘀治疗等。前列地尔在缺血性结肠炎治疗中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我院消化科自2010年1月~2014年12月IC患者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55.6岁。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

1.2入选标准 入选标准如下:①所有患者均为老年患者,除外心脏,肝肾功能衰竭及其他严重合并症患者,多为中下腹痛和(或)左下腹痛,继之出现血便,腹痛重而体征轻,高度怀疑缺血性结肠炎患者;②年龄>75岁,出现腹膜炎,肠穿孔等坏疽型者排除本研究之外;③所有患者均在发病72h内行结肠镜检查,符合缺血性结肠炎表现,除外结肠癌,炎症性肠病,血管畸形,白塞病等;④经便常规及便培养检查除外感染性肠道疾病,D-二聚体检查均为阳性。

1.3基础病变 40例患者合并动脉硬化相关性疾病,其中高血压病28例,缺血性心脏病25例,糖尿病17例,脑血管病10例。33例甘油三酯增高,8例有总胆固醇增高。慢性肾功能不全5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1例。10例患者无基础病变,另有20例有便秘史。

1.4辅助检查 对有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者于发病后3~8d内全部全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缺血性结肠炎,并除外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及感染性肠炎等,14例患者在首次检查后2w~1个月复查肠镜,观察其临床特点、高危因素、结肠镜下病变分布特点,部分病例取活检及病理结果。

1.5方法 对照组采用禁食,吸氧,抗生素(喹诺酮类或头孢三代加替硝唑治疗),营养支持对症治疗,丹参30ml加于5%葡萄糖250ml中1次/d静脉点滴,疗程14d。

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μg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注射,疗程14d。治疗后复查2次便常规潜血阴性视为出血停止,治疗14d后复查结肠镜。并于1个月后门诊复查结肠镜。

1.6统计学处理 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

2 结果

2.1内镜表现 40例患者中,累及乙状结肠10例,同时累及乙状结肠和降结肠11例,脾曲和降结肠处7例,脾曲4例,横结肠2例,回肠、横结肠和降结肠1例,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3例,乙状结肠和横结肠2例。内镜下1例误诊为克罗恩病,3例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2例误诊为结肠癌。结肠镜确诊的为34例,节段改变8例,8例2处改变,2例3处改变。根据Marston等按病变程度的分型,本组资料中一过型35例,狭窄型3例,坏疽型2例。

2.2病理组织学特点 病理学检查显示为非特异改变,黏膜活组织检查多可见上皮脱落、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出血、坏死、毛细血管扩张,血栓形成,巨噬细胞内有含铁血黄素沉着,灶性腺体低级别上皮瘤病变。

2.3结肠镜下表现

2.3.1对照组及治疗组于治疗前结肠镜下结肠粘膜表现: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形成,粘膜血管网欠清晰,部分可见管腔狭窄及出血,病变粘膜与正常粘膜之间界限清晰。

2.3.2治疗14d后复查结肠镜所见:对照组可见粘膜大部分恢复正常,糜烂及溃疡面积缩小,部分可见粘膜下红斑,病变粘膜与正常粘膜之间界限更加清晰。治疗组可见肠粘膜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糜烂及溃疡明显缩小。

2.3.3 1个月后复查结肠镜所见:对照组可见大部分粘膜恢复正常,个别可见粘膜颗粒不平及仍存在少许糜烂。治疗组粘膜完全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50.0%。由此可见,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

3 讨论

缺血性结肠炎占胃肠道缺血性疾病的50%,文献报道其年发病率为4.5~44/10万[1]。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最容易受累,约占缺血性结肠炎的75%[2]。结肠镜检查及病理为诊断该病的主要手段。尽早解除肠道缺血状态可以明显缓解和解除其临床症状。

缺血性结肠炎时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血管收缩及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导致微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同时,IC时产生大量炎症因子,造成内皮及组织细胞损伤[3]。前列地尔可以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及氧自由基产生,从而缓解及减轻IC的临床症状。研究结果表明前列地尔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腹痛,血便时间,增加结肠粘膜缓解率,可以作为IC的有效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1]王海燕,等.缺血性结肠炎[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28(18):33.

[2]吕愈敏.缺血性肠病国内讲堂,2008,6(2):6.

[3]杨柳,等.脂微球前列腺素E1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8,2(7):1.编辑/哈涛

上一篇: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分析 下一篇:真空负压采血时的常见问题和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