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安神散加减外敷内服治疗失眠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23 07:11:13

自拟安神散加减外敷内服治疗失眠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通过应用自拟安神散加减外敷内服治疗失眠120例临床疗效观察,探讨其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西药。 方法搜集病例120例,年龄在30~65岁,病程在3~4年,男46例,女74例,参考2001年中国精神疾病分类的诊断标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诊断标准CCMD-3》[1]失眠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失眠。结果治疗组经穴位贴覆联合中药辩证治疗,患者失眠症状明显改善,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夜醒次数、睡眠深度,做梦情况,醒后感觉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如药物依赖成瘾,生理功能下降,认知损害,行为异常等),疗效稳定,不易复发。 结论自拟安神散加减外敷内服治疗失眠取得了满意疗效,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并发症及后遗症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下降。

关键词:自拟安神散;外敷内服;中医治疗;失眠

失眠是指睡眠时间质量差,从而产生疲倦和多种不适或注意力不集中,乏力,警觉性差,情绪烦躁等症状从而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当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生活各方面压力增大,失眠已成为当今社会睡眠障碍。我国研究者认为发病率在10%左右,并逐年上升,且由于失眠出现诸多心脑血管病,故治疗尤为重要,而西医西药治疗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而受到限制,其中中医中药治疗则有着不可替代作用。本人通过应用自拟安神散加减外敷内服治疗失眠取得较为理想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2013年2月,共搜集病例120例,年龄30~65岁,病程3~4年,男46例,女74例,参考2001年中国精神疾病分类的诊断标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诊断标准CCMD-3》[1]失眠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失眠。

1.2纳入标准按照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指导原则》[2]的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SPLEGEL量表6项内容(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夜醒次数、睡眠深度,做梦情况,醒后感觉)评分,确定纳入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治疗标准》确定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痊愈:指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显效:指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指症状基本消失或部分改善。无效:无变化甚至加重。

1.3 方法治疗组:①处方:生龙骨,生牡蛎,丹参,茯神,夜交藤,炙甘草,浮小麦,大枣,合欢花,远志,首乌,珍珠母等等份研末,蜜炼成膏,均匀涂于创可贴上;②选穴,三阴交,神门,睡眠穴,涌泉,内关等;③方法:以上膏药穴位贴覆留置。对照组以王不留行贴上穴。中药内服则以上方为主。属热扰神明则合凉膈散加减。肝郁化火,则合龙胆泻肝汤加减。痰热内蕴则合清火涤痰汤或温胆汤加减。胃气失和则合保和丸加减。瘀血内阻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心脾两虚合归脾汤加减。阴虚火旺则合黄连阿胶汤加减。心胆气虚则合安神定志丸加减。心肾不交则合交泰丸。肝郁血虚合酸枣仁汤加减。对照组则给于睡眠诱导剂或镇静催眠药。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用χ2检验。P

2结果

治疗2w后,治疗组治愈16例,显效24例,有效16例,无效4例。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23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可见治疗组经穴位贴覆联合中药辩证治疗,患者失眠症状明显改善,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夜醒次数、睡眠深度,做梦情况,醒后感觉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如药物依赖成瘾,生理功能下降,认知损害,行为异常等),且疗效稳定,不易复发。

3讨论

目前对失眠的治疗有心理疗法、西药内服法、外治法等多种治疗方法。单纯心理治疗难以从根本上治疗本病且疗效不稳定。口服睡眠诱导剂或镇静催眠药虽然起效快,作用强,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药物依赖成瘾性,造成妨碍患者正常工作、学习、健康甚至引起不良社会反应。而且由于部分药物价格偏高,造成患者医疗费用负担。而中医中药则以其辨证论治,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通过整体治疗则体现其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小而成为现代治疗失眠的首选方法[3]。

中医认为失眠属于组国医学中“不得卧”“目不暝”的范畴。中医认为导致失眠的病因不外3种,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劳倦过度。失眠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不和,阳不入阴,阴不敛阳,神不守舍而导致夜寐不安,甚至彻夜不眠等。《内证治裁.不寐》言:“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4]一为阴虚不能敛阳;一为阳胜不得入于阴。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心主神明,心神得养则神安,神安则寐。而脾为阴阳气血生化之源,水谷精微化为气血,统摄于脾,脾功能正常则气血生化不息,受施于肝,肝体阴而用阳,气血充足则肝体柔和,邪火不扰动心神则寐。肾主藏精,上奉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则神志安宁,夜寐则安。所以失眠总的病机是阴虚于内,阳胜于外,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实者以痰热、内火、淤血为多,因而治疗之法首取宁心神,故笔者采用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远志,合欢花等安神定志,解郁安神,使五脏安和,心志欢悦。以炙甘草,浮小麦,大枣。方取自《金贵要略》,其有着养心安神,补脾和中,舒缓气机之功。夜交藤则具养心安神,现代研究发现夜交藤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远志则养心血,镇惊,养心,安神[5]。诸药合用共奏镇静,养心安神,补脾和中,滋肾养阴之功效。而穴位贴敷如三阴交,(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穴),通过药物作用,使肝、脾、肾气血津液运行通畅,心神得养,神安则寐。涌泉穴为肾经井穴,肾阴阳虚衰均可致火不归源,虚火妄动,通过穴位贴敷引上浮之虚火下济肾水,心肾相交而能入睡。穴位贴敷神门,睡眠穴,内关则达到安神定志,养心安神之功效,所以以上方结合临床辨证分型加减配合穴位贴敷则取得了满意疗效,通过对比观察其疗效的确优于西药治疗,而且并发症及后遗症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下降。

参考文献:

[1]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诊断标准CCMD-3[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指导原则第一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 Yeung W F, Chung K F, Man-Ki Poon M, et 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insomnia: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Sleep medicine reviews, 2012, 16(6): 497-507.

[4] Poon S K, Goyal S, Cheng A, et al. Searching for Eviden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A Review and New Opportunities[M]//Data Analytic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4: 1-16.

[5] Yu T, Leixiao Z, Youping H U, et al. Clinical Research of Present Situation 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Insomnia in Recent 5 Years[J].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3, 7: 060.

上一篇: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原因分析 下一篇:MSCT及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胃肠梗阻定位定性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