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工程高估冒算的原因与对策

时间:2022-07-23 04:21:38

基建工程高估冒算的原因与对策

自国家基建工程实行招投标以来,工程建设成本有所下降,节约了大量的工程建设资金,但基建工程决算高估冒算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近年来,不少基层审计机关公共工程决算审计的核减率超过了10%,有的甚至超过50%。本文仅就基建工程高估冒算的原因及改进对策作一简要剖析。

基建工程高估冒算的主要原因

一是责任与利益不匹配,“羊毛”出在“牛身”上。从相关执法机关检查对高估冒算问题的处理处罚来看,被处理的几乎都是建设单位,很少甚至没有对施工单位和编制决算的责任人进行处理、处罚,施工企业不仅不对高估冒算问题承担任何责任,而且还能从中得到经济实惠。由于公共工程建设资金大多是国家的,国家实际上是基建工程高估冒算的最终受害者。少算工程款,并不会给建设单位(或项目)负责人带来任何好处;相反,多结工程款,可能会使一些人尤其是项目负责人带来更多的实惠。

二是预算与决算不一致,“计内”损失“计外”补。为避免申报工作项目规模过大,难过审批关,有些建设单位通过化整为零、少报建筑面积等手段,来“压缩”工程规模。在工程实施后又通过变更工图、增加零星工程项目等途径,来扩大投资规模,再为“压缩”工程解“压”。一些施工企业为了从可能的变更工程中捞动更多的实惠,不惜用最优惠的价格参与工程项目招投标,取得工程项目施工权。然后在变更的项目和“零星”工程上做文章,进行高估冒算,弥补招投标中的“损失”。

三是监督与制约不协调,“监理”缺位“空档”留。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一些工程项目的监理人员,在日常交往中,与施工单位的相关人员尤其是施工单位的领导滋生了“感情”,丢掉了职责,给施工单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高估冒算开了“方便之门”,也为工程质量留下了隐患。

遏制基建工程高估冒算的对策

一要让责任者为基建工程高估冒算埋单,从源头上遏制基建工程高估冒算。建议出台相关规定,对基建工程决算审计(包括社会中介机构、国家审计机关)核减额超过一定比例的,一律由施工单位承担审计费,并由有关机构按核减超过该比例以上的部分,对施工单位处以等额罚款;并降低相应施工企业资质,取消相关工程决算编审人员的资质。严厉处罚措施,迫使施工企业不敢高估冒算。中介机构必须忠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得与施工企业串通从基建工程决算编制高估冒算中捞取实惠;否则,向其行业自律协会举报课以重罚,直至吊销其执业资格。

二要给随意变更项目增加投资者处以重罚,减少施工单位进行高估冒算的机会。要强化对财政性资金投入工程项目的计划管理,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楼堂管所建设,要严格按招投标时所明确的设计图纸施工,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变更工程设计,增加“附属”工程项目,对随意变更项目增加投资的责任人要处以重罚。迫使相关单位进行工程立项、报批、招标时,必须通盘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将所有与工程相关的投资事项全部纳入工程立项、报批、招投标。使施工企业难以从增加的或变更的工程事项中,捞取更多的实惠。

三要对监理失职渎职行为实行责任追究,使施工企业难以偷工减料。完善对工程监理的监督、约束机制,对监理不到位的监理公司处以重罚,对失职、渎职的工程监理人员实行责任追究。迫使监理公司和相关监理人员必须忠实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能,为工程建设牢牢把好质量关,使施工企业难以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四要深入施工现场,工程项目实行全程跟踪审计。及时掌握工程施工的第一手资料,使“隐蔽”工程变“透明”,使施工企业通过偷工减料、虚报隐蔽工程量方式进行高估冒算的行为难以得逞。

(作者单位:于都县审计局)

上一篇:基层央行综合监督检查应突出抓好三个工作环节 下一篇:审计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