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开创校企合作新局面

时间:2022-07-23 03:18:13

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开创校企合作新局面

摘要:研究校企合作模式成功运作的案例,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对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与特大型企业合作培养人才、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向订单式培养深化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探索;模式培养

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专业面狭窄,忽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高等教育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使得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高校和企业这两个重要的社会组织建立起合作关系并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双赢。校企合作是目前各大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使学校和企业的需求实现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下面就以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校企合作为例对校企合作的意义、模式及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校企联姻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以经济、管理、外语、信息工程等学科为主,兼有人文、社科类专业,以本科教育为主,辅之以专科教育,计划到2015年左右,本科专业达到30个左右,在校生突破万人。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目前总资产100多亿元,员工65000余人,肉类年总产量30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列160位。双汇集团发展目标是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专、做精、做久,使双汇成为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到“十二五”末,双汇集团将发展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国际化大型食品企业集团。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双汇班”55名学生,经过3个月的面试选拔、5个月的一线生产实习锻炼,最终有22名学生被正式录取为该集团员工。其中,7名学生被武汉双汇分公司直接聘为生产一线业务骨干,15名学生经考核被录取为营销业务人员。郑州成功财经学院首期“双汇班”圆满结束。

二、校企合作的意义及模式探索

1.校企合作的意义

首先,目前人才市场上,诸多用人单位希望录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这对一直在学校学习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而校企合作可使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我院目前通过开设“双汇班”“金蝶班”“中原班”等方式进行校企合作,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学生参加工作实践,获取工作经验,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用人单位录用新员工所需的工作经验。

其次,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毕业生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如“双汇班”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参与车间的屠宰、分割、包装等一线生产实践,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岗位、职业的感情。

再次,校企合作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通过在相应企业的实习,学生能够及时了解企业人才缺口状况并适时补给。通过实践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学校可以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企业用人需求,实现校企合作新型的培养模式,大大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最早起源于19世纪德国的“双元制”办学模式,盛行于20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目前,根据我院的具体情况,适合我们的校企合作模式有以下3种。

校企合作模式一:根据企业需要进行短期的技能培训,培训完后,经公司组织考核合格,就可按合同上岗就业。这种合作针对性强,突出了培训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性强,就业率高,就业稳定性好。这种模式的不足之处是:学校很被动,培养多少人、什么时候培养,完全根据企业需要,学校没有主动权。这是一种初级的校企合作模式,目前,我院与金蝶有限公司开展的“金蝶班”、与双汇集团开展的“双汇班”及与中原物业开展的“中原班”就是此种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二: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订,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企业工程师走进学校给学生授课,同时学校教师走进企业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的素质,促进校企双方互聘。通过校企双方的互聘,真正实现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目前,我院与双汇集团的合作正在准备向此模式转变。

校企合作模式三:“订单”式合作。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生由学校选拔的学生和企业招收的员工组成,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企业在具体的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在操作上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如学员的招收、课程的开设、学生就业方向选择等问题,目前我院开展“订单”式培养的条件尚未成熟。

三、校企合作的建议

1.加强校企联系,分层次深入开展合作

目前,公办院校学生就业大部分是企业、毕业生进行双向选择,很少有学校主动联系企业让学生进行毕业前的顶岗实习。而我院在这方面走在前列。如双汇集团每年接收2000名左右的大学毕业生,但大部分实习学生是企业去学校招聘而来的,很少有学校和教师介入跟踪实习效果。我院目前“双汇班”所采取的毕业前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深受学生和企业的欢迎。

2.精简合作企业,提高合作质量

目前,我院建立了几百个实习基地,在其中应选择一些合作企业进行深入的合作交流,不能仅仅停留在泛泛地接收实习生上,而应该在从前期企业培训到学生进入企业的职业生涯如何规划以及以后如何更进一步对接等方面下工夫。具体做法是:首先,统计整理合作企业数量,根据学院专业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调查,对企业管理模式、运营机制、校企合作计划进行合理分析,选出适合合作的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其次,对学生进行岗位趋向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学生选择相对集中的岗位,就该岗位的要求及特点向企业咨询,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岗位认知度,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喜好选择相应的职位。

3.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不辞而别或工作不积极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对校企合作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学校要加强学生这方面素养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在进入合作企业前了解该企业的企业文化,提高学生对该企业的归属感和亲切感。其次,要加强学生敬业精神、职业责任感、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服务心态。再次,要定期询问合作企业内学生的表现情况,合作双方共同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以利于学生在该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要以校企两方面“双赢”为目标,让企业在确立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成绩评定等方面发挥相应的作用。学校应时刻关注企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在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灵活的培养培训方案上起积极的先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爱琴.“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2]张炜,屠立.关于高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

[3]李海燕.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责编:晓 月

上一篇:通识教育理念下的艺术设计基础教育 下一篇:论儿童传媒的特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