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7-23 03:12:32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和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员要求的提高,加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十分必要。然而,在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存在学习基础较差、缺乏职业理想、个人道德修养较低、社会责任意识不强、职业认同感较低等问题。我们选取部分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现状调查,从而分析造成现阶段学生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并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加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出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护理人员知识水平、职业道德修养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护理工作者培养主阵地的高职院校,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提升职业道德,通过对服务对象身心健康的维护推动社会的协调发展。

1加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护理人员高尚的情操、亲切的语言和富有人文关怀的行为,能给患者以关心、同情、安慰、鼓励,有助于患者大脑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进而使其身体状况得以改善,提高护理质量。二是有助于构建新型护患关系。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患者是护理的核心,其思想、行为、情绪、感受都会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其需求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因此,护患纠纷减少,护理质量提高,护患关系更加和谐。三是有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不仅有助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还会通过患者及其家属传递到家庭、社区、社会,充分发挥了医院精神文明的窗口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

2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及成因分析

为了更好地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设计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现状调查问卷”,选取1—3年级5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出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0份,对问卷进行归类统计,结果显示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普遍不高,与护理职业要求相去甚远。如在对“你对所学专业是否感兴趣”的调查中,非常感兴趣的学生不到23%,不感兴趣的占25%,说不清的占52%;“你认为护士职业道德与医疗质量的关系如何”的调查中,认为关系大的学生占42%,没关系的占28%,中间态度的占30%;“能否接受患者的红包、金钱和宴请”问题,拒绝接受的学生占48%,可以接受的占36%,视情况而定的占16%。造成学生职业道德认知偏差的主要原因如下。(1)社会方面因素。一是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学生受到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表现为受利益驱动部分学生个人利益、小集团利益至上,忽略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诚信缺失,讲实惠、讲实利风气盛行。二是医疗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医务人员看重经济收入,更有甚者以经济收入衡量自己的价值,淡化了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感,忽略了职业道德修养。三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学生重智育轻德育。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学生重视专业技能学习,认为职业道德培养可有可无,忽视了“成人”与“成才”的关系。(2)学校方面因素。一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落实不到位。职业教育应当培养学生技能和品行,但是目前很多学校过分强调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学生职业理想、职业目标、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职业素养落后于职业技能。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以知识灌输为主,教育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知”与“行”严重不协调。三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水平低,在教授专业课程的同时难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四是职业指导缺乏系统性,没有独立的工作机构,投入有限,效果不理想。(3)学生个人因素。一是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自信心不足,进取心缺乏。二是学生自我认知不正确,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能客观地对自身条件及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三是学生对职业道德认识存在误区,把护理技能学习看成首要任务,热衷于考取资格证书,但对护理职业道德培养不感兴趣。四是学生年龄多在17~20岁,身心发展尚不成熟,是非辨别能力较差。

3加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3.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不仅要技术精湛,更要医德高尚。因此,要始终把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教育与时代的要求、市场的需要相结合,牢固树立“今日护理专业学生是明日护士”的意识,把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作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以适应职业发展需要。

3.2加强课程建设,全方位开展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要重视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把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人文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中。一是要调整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除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外,还应重视护理礼仪、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医护法规等内容,注重发挥其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主导作用。二是改革教学方法,开设活动性课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是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增强学生沟通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四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树立良好职业形象。

3.3运用多种载体,丰富职业道德教育手段

一是要根据护理专业学生身心成长、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精心设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积极有益、活泼生动、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活动,并在活动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并感知医德教育,潜移默化中提高医德修养。二是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自尊自重、自强自信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三是要强化班集体建设,使学生做到与同学和睦相处、集体荣誉至上。四是要强化学生日常管理,把职业道德教育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五是要建立校院合作机制,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开始,娴熟的操作技术必须通过亲身实践来掌握,人文关怀理念必须在与患者接触中去感受、领悟、习得并强化,从而坚定学生成为一名优秀护理工作者的决心,培养责任意识。

3.4形成家庭、社会教育合力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以学校教育为核心,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构建职业道德教育网络平台,让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达到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目的。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建立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技术精湛、道德高尚的护理人才。

作者:魏全民 单位:武威职业学院

上一篇:民事诉讼法修改动向研究 下一篇:师生工匠精神弘扬与职业道德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