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微软“黑屏”事件的理解与思考

时间:2022-07-23 03:04:05

对微软“黑屏”事件的理解与思考

摘 要:通过对微软黑屏事件以及微软所的公开信的内容,从是否侵犯了中国家庭用户的物权,隐私权,是否是与自力救济以及行为是否涉嫌垄断,并由此所引发的对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与民族企业的思考5个方面来对微软“黑屏”事件描述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关键词:微软黑屏事件;物权;隐私权;自力救济;垄断行为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271-01

2008年10月20日,美国微软公司宣布即日起通过“自动更新”向WindowsXP专业版以及Office用户发送Windows正版增值计划通知程序,如果用户没有通过微软的正版验证,桌面背景在用户开机进入后将会变为纯黑色,尽管用户仍可以重新设置桌面背景,但每隔60分钟,桌面背景将重新变回为纯黑色。此外,用户登录时会看到一个登陆中断的对话框,并在屏幕右下方会出现一个永久通知和持续提醒的对话框,显示“您可能是软件盗版的受害者”。而盗版Office(包括XP、2003和2007版本)用户也未能幸免,软件将被永久添加“盗版”的视觉标记,该事件在社会掀起一阵波澜,虽然据调查只有不到5%的网民受到了影响,但仍然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就是所谓的微软黑屏事件。

1 从物权角度分析

毋庸置疑,微软享有WindowsXP操作系统与Office办公软件的著作权,但这种著作权是否意味着微软的未经用户的许可侵入用户的电脑,使用“黑屏”手段并在用户的操作界面强行提示建议用户使用正版的消息?我国的著作权法规定软件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技术措施权,同时民法上也允许权利受到侵害的主体采取“自助”行为,那么,微软的上述手段是否是依法行使其技术措施权,亦或是合法采取“自助”行为?

我认为,技术措施权的行使必须以一定条件为前提,如果中国的电脑用户使用的是非法软件,微软拒绝予以更新,这当然无可厚非。在承认微软具有知识产权的同时,微软也应当对中国家庭电脑用户的电脑所有权以及软件使用权予以同样的尊重。所有权人对自己所有物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因此家庭用户对于其自己的电脑也当然的享有完全的排他性的所有权。每过一小时一次的黑屏行为,不仅妨害了家庭用户对电脑的正常使用,也是对家庭用户对于自己电脑屏幕背景的处分权的一种侵害。我们无法否认电脑屏幕也是家庭电脑用户的个人财产之一,微软以侵犯他人财产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显然是侵犯了家庭用户的物权,是违法的。

其次,微软在公开信中指出“该计划仅为正版验证工具,不影响电脑功能性使用”,但对于微软来说,是否进行破坏电脑功能性使用的操作并非是判断微软上述行为是否违法的要素,因为实施这一行为本身已经是违法的了,微软可以行使自己的技术措施权,禁止非法复制其软件,拒绝对盗版软件进行更新,这本身已经体现了软件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技术措施权具有一定的进攻性,即阻碍电脑用户从盗版软件中受益,也体现了技术措施权的一定的防御性,即可以保护受著作权保护的软件本身,但除此之外,微软无权对用户的电脑进行其他任何的具有侵权性的操作。

2 从隐私权角度分析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在本案中,微软在公开信中“明确承诺该计划不会以任何形式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但验证家庭用户所使用的软件是否为正版软件,必须对家庭用户的软件进行采集,调查和分析。软件信息作为一个能体现个人有关的情报与资料的信息,自然也属于私人信息(个人信息)的一部分,微软这一行为,无疑是触犯了家庭用户的隐私权,是与其所声明相悖的。

其次,每隔一个小时黑屏一次并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强行提示消息的行为更是严重干扰了家庭用户的私人生活安宁。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具有决定权,因此,决定微软是否骚扰了家庭用户的私人生活安宁和阻碍了正常使用家庭电脑的私人活动,取决于家庭用户本身,而非微软的一纸声明。对于正版用户,微软同样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通过系统预设的自动更新程序安装验证程序,不仅是对家庭用户的物权的侵犯,更是侵犯了家庭用户的隐私权。

3 自力救济,还是滥用权利

自力救济是私力救济的一种,是指当权力主体的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所采取的必要的保护自己权利的措施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与自助行为等等。我国对自力救济的要求十分苛刻,是在短期内无法使用公力救济手段并且不得以使用自力救济否则会造成利益的受损的情况下才适用,这是因为自力救济在本质上是以对他人造成损害的方式实现的,因此,为了防止以私力报复和私人暴力行为的发生,我国一直对自力救济采取一种限制与慎重的姿态。就“微软采取的黑屏行为是一种不得已的打击盗版的自力救济行为”的观点,从自力救济的几个要素中考虑,都不符合要求:

第一,微软的黑屏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首先,正当防卫针对的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象是实施不法侵害者本人,而家庭用户对软件的使用是一种合法使用,不存在侵

害一说,并且家庭用户并非实施不法侵害者本人。微软的黑屏行为并非等同于之前微软打击番茄花园的维护著作权的正当行为,因为番茄花园是作为盗版者的角色的,而家庭用户不是。第二,微软的黑屏行为更不是紧急避险,因为紧急避险是在紧急的情况下不得以而为之的行为,而众所周知中国电脑用户使用盗版微软软件已经是存在时间较长的一个现象了,微软一番沉默的常态采取行动,完全无紧急性可言。

4 对微软“黑屏”事件的借鉴

面对着微软在此次“黑屏”事件中有恃无恐的态度,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我国《反垄断法》就是要禁止滥用市场垄断地位,微软过去利用盗版占据了垄断地位,又凭借垄断地位将软件卖高价,攫取垄断利润,现在更凭借垄断地位用黑屏“威慑”用户,这与其说是保护知识产权,不如说是滥用知识产权。当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还无法判定微软此次的“黑屏”行动是否属于滥用其知识产权与支配地位,是否涉嫌垄断时,我们是否应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中国软件产业为什么出不了微软这样的优秀企业?当我们的相对较具有潜力的金山公司所研发的WPS软件更适合国人使用需求与习惯且提供免费下载时,却几乎无人问津? 1997年,微软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97的价格仅定价97元人民币,很快击垮了当时在中国还很流行的金山WPS软件。但此后,Word97的后续产品Office系列在中国的价格回到了100美元上下。面对着微软如此肆意的价格弹性波动,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知识就是财富,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企业的财富。使用国产软件,有利于国内软件产业和软件外包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国家产业升级,还有利于国家信息安全,避免受制于人。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微软降价来推广正版软件,而应当积极地用低价的正版国产软件来替代盗版国外软件。

从长远来看,中国具有成本比较的优势,而且市场潜力巨大,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但无论是外企入侵国内市场还是国内企业与外资合作,如果自身不能控制核心技术,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作为企业命脉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方手上,那么中国企业仍将长时期处于被动地位。中国在从观念、技术、制度等方面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要加大自主开发知识产权力度,加快制度建设,以尽快形成自主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中国企业则应该更加重视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权益,坚持掌握知识产权的主导性,抓住知识源泉的命脉,以无形的力量为民族企业发展创造更广阔的良性环境。

参考文献

[1]郑鹏程.反垄断法专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丁丽瑛.知识产权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胎儿利益保护的民法探究 下一篇:基督教传统下的西方法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