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越来越小忧虑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

时间:2022-07-23 02:33:27

年龄越来越小忧虑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

被尊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在耶鲁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怀揣着一个教育梦想:“予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回国后他多次游说曾国藩,才得以上书慈禧太后,获批准。然而容闳在上海设立学校招生后,应者寥寥,一年的时间竟凑不足第一批的30个名额。

当年的门可罗雀,孩子与家长的谨小慎微,与今日为了出国留学各外事部门门庭若市的火热大相径庭。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国门刚刚打开,形成了一次出国留,这些人大都经历过上山下乡,在他们心里交织着“洋插队”的外国梦与“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的情结。而今,这一代留学归国的人大都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精英,在各自的领域开始显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中国市场经济逐渐进入轨道,又加入了WTO,与国外的联系越来越多,信息量越来越大,留学越来越容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派出国,许多国家认识到中国教育市场的潜力,不断放宽政策限制,于是近些年我国留学生大军中涌现出越来越多年轻稚嫩的面孔。据不完全统计,“小留学生”的数量已占到中国留学生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有资料显示,自1978年至今,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达70多万人,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攻读的专业几乎涵盖了全部现有的学科门类,留学规模和数量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在申请自费留学的学生中,上世纪90年代比80年代年龄下降了10岁。于是我们能看到许多新的关于留学的名词:小留学生、留学垃圾、烧钱机器等等。

据各省市级教委有关部门证实,出国留学生中以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著名学府的学生居多,其次是高中生。他们倾向于去欧美国家,如美国、英国、瑞士、新西兰、爱尔兰、德国、芬兰以及澳大利亚等,申请在国外读本科的中国学生每年以近10倍的数量增加;与此同时还有许多初中生倾向于去韩国、日本等国家留学,人数也是节节攀高。

是什么原因或者说是什么样的心态使得中国小留学生的人数如同2006年至今的股市一般,牛气冲天呢?

留学原因

逃避“高考”

国内升学和就业竞争压力大,中学生要面对一锤定音的中考、高考的激烈竞争,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如果考不上重点的中学和大学,最终会影响前途和人生。许多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坦言,出国学习就是为了逃避“高考”。与其考不上大学,不如早点儿出国,这样既不会有高考落榜的失意,又能让别的同学心生羡慕,毕竟洋文凭看起来要比土产的稀奇、金贵得多。

找到一份好工作

国内大环境下,世人的眼中都认为只要出国,在国外有语言氛围,就能学好外语。留过学“镀过金”,获得留洋文凭似乎比一般国内的普通高校文凭更吃香。甚至更流行一种“留学三步曲”的说法:学会一门外语,取得一个洋学校的毕业文凭,在国外找到一份好工作。仿佛只要出国,人人面前都是一条平坦的金光大道。

“光宗耀祖”情结

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这部分人没有出过国,对国外的真实情况并不了解,只是听说国外生活美好无忧,于是为了“光宗耀祖”脸上有光,为了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儿女身上,他们不惜拿出所有的积蓄甚至于倾家荡产,都要把孩子送出国去学习。

国外的“留学生经济”

随着市场的国际化,我国小留学生多,也是因为某些国家发展“留学生经济”导致的。近几年,发达的西方国家把开拓中国的留学市场视作教育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之一。除了经济门槛不可降低以外,其他方面的留学门槛越来越低,于是出国留学的年龄也就越来越小,人数越来越多。其实,这种留学和文化教育已无关系,人家盯着的只是家长们的钱包,而不是孩子的学习。教育还是钱包,哪一个更重要?各国留学中介的良心在此受到考验。

国内教育存在的弊端

低龄留学热潮出现的原因还在于国内教育供求关系存在矛盾,许多孩子无法考上理想的大学,每年中国数百万考生的命运系于一次高考。

在教育发达的国家,一年至少可以考两次,每次考试成绩两年内有效。一些国家还由各省、州或大学自主考试并将考期错开,这就不会出现一次考试定终身的情况。

留学中的问题

小留学生纷纷涌出国门去另一片对于他们而言完全陌生的国度留学,开始他们向往的锦绣前程,然而,他们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真的同想象中的一样吗?

有关中国小留学生在国外的负面描述频频出现:比富斗阔、傍款傍洋、热衷赌博和种种玩乐……于是“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留学生被捕并被驱逐离校”、“3名中国留学生涉嫌福冈灭门血案震惊日本社会”之类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有媒体甚至打出了“留学垃圾”、“烧钱机器”、“劣迹天涯”这样刺目的标题。

一些中学生在国外糟糕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中介公司有直接关系。这些中介惯用的手法是与国外的中介或学校联手搞“野鸡大学”来招摇撞骗,干“中国人坑中国人”的事。中介想尽办法把钱从学生家长的口袋里掏出来,然后,再想尽办法把学生送出去。只要跨出国门,一切都与中介机构没关系了。许多家长对国外情况并不了解,也没有明确的留学目的,在申请过程中又过分依赖中介机构,表面看来是为孩子的前途着想,实际上他们出去后就成了断线的风筝,易于引发方方面面的问题,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

中国留学生市场上最盛行的说法是,中学生出国可以很快适应当地的语言环境。然而,众多中国不满18岁又特别喜欢扎堆的孩子被圈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他们又怎么能很快适应当地的环境呢?再则在国外,由于中外文化存在的差异和隔阂,有可能你很难找到当地合适的口语交流对象,虚心好学地请教可能碰到的却是不乏礼貌与涵养的回绝;一些学校或是打工的地方,中国留学生太多,你根本找不到说英文的机会,久而久之很多人也就忘记了学外语的初衷。还有,由于生存压力,很多人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打工,更是无法专心学业。

除了中介的不负责任这个外界原因外,留学生问题更多的原因还来自小留学生们自身。国内18岁以下的学生适应能力相对较差,不确定因素较多,出国后身体状况、精神压力、人身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都面临着困难与挑战。高中阶段其实是人生重要的发展阶段,许多观念还不成熟,较容易融入异域文化中,又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而这时家长又不在身边,不能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如果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意志薄弱,有可能误入歧途。如果过早出国,还有可能难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很难有归属感。同时小留学生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心智尚未成熟,花钱如流水,又喜欢互相攀比,相对又比较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与外国人沟通又难,在异国他乡求助无望时易有忧郁感和失落感,行为上容易出轨。

国内与国外的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大差别,国外注重学习能力和服务社会的培养,重点在人格的建树,而国内教育客观上还是围绕着高考,重点在知识的掌握和应对高考方面的训练,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是很难适应另一种环境的。

建议

中国的基础教育质量举世公认,比如中国学生的数理化基础相当扎实,接受教育的知识总量大,结构全面。如果我们再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那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基础教育模式了。

一个人只有熟知本民族的文化并对其充满自信,才能够充分利用其优势去闯世界。孩子在国内完成高中或大学教育,大学毕业后掌握了一门专业,再选择出国深造,可以有更加明确的攻读方向,有较强的生活能力,心理和生理更加成熟,在挫折面前有较强的承受能力。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国人民送出了两个“教育大礼包”:第一,2007年助学金、奖学金方面支出要从2006年的18亿人民币增加到95亿,2008年要增加到200亿;第二,逐渐恢复师范生免费制度,今年先从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开始。这是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掌声最密集的地方,10分钟内7次被与会代表的掌声打断。

每个中国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是否出国留学,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国外留学,尤其是尚未成年的孩子。

读书只是人生的一个开始,有追求肯努力,终将会有属于自己的远大前程,且不论你是在国内念书还是去国外求学。

上一篇:当心:“鲜亮”到令人垂涎的干果等 下一篇:把你的生命交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