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要点

时间:2022-07-23 02:14:38

气管切开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要点

关键词:气管切开 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6-0217-03

气管切开术是急救手术中常见的手术之一,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抢救垂危病人的手术,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只需要专业技术护理,不需要心理护理。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这种认识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因为气管切开病人不仅面临生命威胁,而且遭受躯体的伤害和精神的打击,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病人的心理负担较重,此时如果能够在技术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减少患者痛苦,有助于转危为安。因此对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应该是心理护理和技术护理相结合的专业护理模式。

1 气管切开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

1.1气管切开术前患者的心理状态

除了昏迷患者之外,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是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常有以下几种心理状态:

1.1.1精神紧张 在手术前,患者一旦知道了将行气管术后,首先的反映就是精神高度的紧张,心中不踏实,不思饮食,睡眠障碍。

1.1.2精神焦虑 有的患者则显得精神抑郁,不爱讲话,觉得自己的病不是好病,可能是癌症,对自己的家庭、爱人、孩子,甚至朋友、邻里都产生过多的想法。

1.1.3精神恐惧 患者在手术前,总是显得害怕、胆怯,总有死亡邻近的恐惧感,自己无法控制此种状态。

1.1.4精神悲哀 患者于术前总是感觉无形的难受、伤心,恨自己的病,对自己战胜病魔没有信心。

1.1.5精神空虚 患者大脑一片空白,既没有积极配合手术治疗的欲望,又没有放弃的请求,完全是一种被动状态。

1.1.6精神绝望 对治疗和手术表示出不抱任何希望的情绪,自己早已抱定最坏的思想情绪,万念俱灰。

1.2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

1.2.1 恐惧心理 气管切开的患者病情多较危重,且术后不能发音,对自己的各种感受不能用言语直接表达,还要忍受伤口疼痛,同时又担心发生各种术后并发症导致严重后果;伤口愈合较慢、愈合后留下伤疤影响美观;担心医疗费用过高给家庭造成负担。这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使患者有一种恐惧心理。

1.2.2依赖心理 由于气管切开后不能发音,对各种需求无法直接表达,不能经常与亲人见面,这时患者把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他们觉得自己的生命掌握在医护人员的手中。他们认为让那些工作认真、技术熟练、善解人意的护士进行护理更为放心。

1.2.3焦虑心理 气管切开病人看到的是完全陌生的环境,以及自己身上安置的监护和呼吸辅助设备,活动受限,引起躯体不适。各种仪器发出的噪声,沟通障碍,引起心理不适;吸痰的刺激等均可使患者产生焦虑情绪。

1.2.4悲观心理 当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无明显转机时,往往会产生悲观心理。对治疗、护理态度消极,精神不振,情绪不稳定,常无缘无故发脾气,责骂医生、护士,甚至拒绝治疗,要求出院等。

2 气管切开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

2.1手术前充分告知

对意识清醒的住院患者在行气管切开术之前,医护人员应在手术之前来到患者床前,以亲人般的面目对患者进行鼓励,建立起患者抗病的信心,使其消除紧张、绝望等情绪,使患者了解手术的具体意义、目的和最终对气管的处理结局,让患者放心、放下思想包袱轻松地接受手术。具体要向患者交代、解释以下几项内容:(1)气管切开术能解决哪些危重病情。(2)气管切开术本身的安全性。(3)气管切开术后我们的护理工作如何进行。(4)气管切开术与患者原发病的关系。向患者解释了以上内容后,能极大地消除患者的紧张状态、焦虑情绪、恐惧心理、心情绝望等心理状态。

2.2手术过程中恰当的安慰鼓励

气管切开术常常在床旁完成,对意识清醒的住院患者在行气管切开术时,护理人员要随时守护在床旁,注意观察患者情况,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配合,战胜疾病。当其痛苦难忍时,除语言上给予安慰外,适时轻拍患者的手,以示安抚。使之感到被重视、被关心,有安全感。

2.3手术后应用多种技巧进行交流沟通

患者完成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工作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从精神上消除患者对该手术的不适应性精神紧张。热情地告知患者对气管内套管的暂时性不适应是正常现象。对吸痰所引起的反射性暂时性的咳嗽也属正常进行解释,告诉患者咳嗽能将气管深部的分泌物咳出,对肺部大有好处,恰恰起到了气管切开的良好效果,不必紧张和恐惧。

气管切开患者语言交流障碍,患者的各种需求只能通过面部表情、手势以至于躁动来表示。护理人员要设法与病人建立起非语言的沟通方式[1]。能写字的病人可以给其笔和纸让其写出来。对无文化者,必须教会患者与医护人员做手势交流。如患者疼痛时,皱一皱眉头并指一指疼痛部位;口渴时做手握水杯喝水状;小便时拍拍小腹;大便时指指臀部;不能入睡时闭眼摇摇头;腹胀时指指腹部手提成拳等。还可根据情况将使用频率较高的需求(如不适、热、冷、疼痛等)自制成图文并茂的卡片,嘱患者点头或摇头表示确认或否认,从而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并给予合理解答或解决。这样,护士既可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又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动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抚触可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交流[2]。护士查房时,对某些患者可采用抚触方式进行非语言交流。如握住患者双手,可以从心理上减轻患者创口疼痛感;对于儿童可抚摸患儿的额头,使患儿产生亲切感,减轻恐惧心理;对于老年人,可摸摸脉搏,听听血压,拉拉被子,使患者感到护士对他的重视、关心、体贴,消除顾虑和不安,增强治疗的信心和勇气。

“微笑是最好的语言”,护士在术后应热情、主动,以微笑的面容,平静的目光注视患者,并表示同情、关心和鼓励,使患者产生温暖、安全、亲切感,并能平静地接受治疗,从而减轻导致患者痛苦的各种心理应激状态,如焦虑、抑郁、失望、无助等。娴熟的技术,沉着、稳重的举止可消除患者心理疑虑,给患者以安全、信任感。护士能在危、重、急症患者面前表现出勇敢、坚毅、镇定、当机立断等非语言行为,无疑能使患者的情绪由恐惧、焦虑到平静、稳定,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

总之,气管切开病人的心理护理关键就是:在优秀的专业的护理技能基础上,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密切交往与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优良的仪表、亲切的语言、文明的举止、贴心的服务来稳定患者的情绪,让患者始终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减轻他们的痛苦,以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程春霞.132例气管切开患者心理需求的调查与护理[J].丹东医药,2009,18(1),59-61.

[2] 叶呈暖. 非语言交流在气管切开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7,2(1),62-63.

上一篇:控制医院感染中的护理管理措施 下一篇:针刺伤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