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企之困 第9期

时间:2022-07-23 01:31:23

当前,浙江的中小企业正处在产业升级转型期、国际经济波动期、宏观调控紧缩期“三叠加”的关键时期,大量中小企业生存面临危机。面对即将到来的大规模资产重组、技术升级,浙江中小企业如何实现华丽转身,已经成为放在企业家和相关部门面前最重要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浙江以惊人的发展速度从工业基础薄弱的小省一跃而为经济大省。然而,2008年上半年,浙江经济增速虽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回落了3.3个百分点。1―5月,浙江全省规模以上亏损企业有1.07万家,亏损面达19.6%,亏损总额比上年同期增加60.9%,众多企业老板也纷纷成了“落跑新娘”。浙江经济中一直存在的隐患逐渐清晰地显露出来。

困 局

“货款拖欠一两天并不可怕,关键是没了偿还能力,变成了坏账。”陈锦林是杭州某电子企业的负责人,说起近况,这位做了十几年继电器生意的老板抱怨连连,“今年上半年以来,美国几个客户的货款一拖再拖,现在竟然连人也联系不上了。”

陈锦林的公司在杭州西郊的老和山脚下,规模虽然不大,产品的销路却一直不错。在他的印象里,拖欠货款的现象往年也偶有发生,但从未像去年和今年这样猛烈。

“银根收紧绷紧了企业资金链,提高了企业财务成本,原材料持续涨价、人民币不断升值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加上次贷危机这么一闹,我们已经不敢再接单,尤其是美国客商的单子。”

就在陈锦林为了货款焦头烂额之际,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也接到了省内多家外贸企业的报损,其中有2家台州地区的机电企业,共有315万美元出口应收账款无法收回。

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的统计数据则显示,一季度公司受理的报损案件达到112起,涉及金额2200万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2倍以上。其中1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报损案件4起,涉及金额达895万美元,而2007年同期超百万美元以上的大额报损仅1起。这是自2002年中国信保浙江分公司成立以来,首次遇到报损案件突然大幅增长的情况。

陈晔已经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美国次贷危机对她的影响。“每个月工资卡上的钱明显比去年少了。”作为杭州中艺经贸有限公司的一个普通业务员,她所在公司的外贸出口额曾经排在杭州市同行的前5位,然而,“现在出口的形势已经大不如前了”。

而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中小企业困境最直观且触目惊心的表现则是普遍出现的停工、半停工以及倒闭现象。

“眼下的情况变得更严峻了,温州中小企业的困境在加剧。”温州市经贸委主任姜增尧表示。

受多方面因素叠加的影响,全省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的情况比较明显。

在被誉为中国“纽扣、拉链之乡”的永嘉桥头镇,纽扣厂家已经从鼎盛时期的560多家缩减到现在的50多家。

一位给打火机提供外壳电镀上游服务的企业主称,目前温州经营的70多家打火机企业中真正能够保证全年开工的“最多不会超过30家”。

“温州30万家中小企业20%停工、半停工,这个现象仍在漫延。”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

而企业的工业产值同样不容乐观。

统计显示,2008年上半年,温州33个工业行业中,有24个行业趋于回落,而鞋革、化纤、饮料等行业6月份出现了负增长。

“整个上半年,温州工业尤其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至今都没有止跌回稳的趋势。”姜增尧说。

而在以纺织闻名的绍兴柯桥,众多中小企业也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我们打算挺到9月底,形势再没有好转,肯定考虑关门转行。”绍兴的杨敏和称。今年年初以来,杨敏和的公司共接到纺织品外贸定单3个,总金额仅1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85%。50开外的杨敏和是绍兴数万个纺织企业主之一,做纺织品出口生意已有10多年时间。

“人民币破七,银根紧缩,成本也增加了。这生意怎么做?”坐在简易的办公室中,杨敏和一脸无奈与茫然。

绍兴柯桥是中国轻纺城所在地,也是中国最大的纺织业基地之一,中国柯桥纺织指数早已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数据。浙江省60%的外贸依存度中,绍兴纺织业是重要的贡献力量之一。

而今,走在柯桥商业区,大大小小的纺织公司与门店鳞次栉比,但多数门庭冷落。

“和其他人聊,发现一单生意没有的也大有人在,出口形势从来没有这么差过。现在看起来还算平静,但深水底下酝酿的大变化很快就要显现出来。”杨敏和说。

他所说的“大变化”正是纺织企业全面洗牌的到来。今年以来,一些原本在柯桥做纺织品外贸的企业已经开始纷纷转型,转入灯具制造,甚至手机制造等其他领域。

“今年以绍兴为主的纺织外贸企业数量将淘汰10%左右。”一位业内人士称。

根据中国柯桥纺织指数、中国义乌小商品指数等重要的轻工业领域指数,受出口贸易形势影响,各行业外贸景气度直线走低。由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加快、贸易摩擦增多及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等原因,全省出口增幅在2007年下半年已出现回落,今年1―6月的增幅若扣除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因素影响,增长仅为14.7%。

探 因

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的若干难题中,银根紧缩首当其冲。

一项由浙江省经贸委、省中小企业局、省外经贸厅、省企业联合会等部门共同完成的调研显示:银行信贷紧缩,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重重。2008年浙江省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新增贷款由2007年的1487.27亿元,同比缩减为1093.69亿元,减少了1/4。

“对救命资金的渴求,就像上甘岭的志愿军,一手拿着枪,但是枪里没有子弹,一手拿着水壶,但是水壶里没有水,嘴巴里念念叨叨着:‘水水水’。”一些企业主反映。

事实上,温州大多数企业正常的生产资金需求是能够满足的,尤其是那些规模大、生产经营效益好、信用等级高的优质企业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最多只是心理层面预期资金偏紧。

但部分中小企业就没有这么幸运。它们普遍面临融资环境趋紧、资金较为紧张的局面,即使手中有地产、房产等抵押物,银行也会提出严格的要求。

“现在银行对贷款抵押物的要求很挑剔,不但嫌我房子旧,还嫌我房子地段不好。”奔波寻求银行贷款的一位温州人感叹道,“在贷款政策收紧之前,各家银行对抵押物的要求并不算高,一般只要是具有合法产权的商业用房、写字楼、标准厂房、住宅,甚至老一点的房子都能当作申请个人贷款的抵押物,但随着银行放贷政策越来越紧,能做抵押物的房产范围也越来越小了。”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关于住宅抵押,温州各家银行的要求是必须60平方米以上、房龄在20年之内、评估价达到50万元以上。

企业融资难度增大。货币调控政策的累积效应逐步显现,企业资金面总体趋紧。二季度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为98.5,跌入不景气区间,中小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仅为93.4,有22.3%的中小企业感到融资困难。

正门不开,只好走偏门。因为从银行贷不到款,民间借贷开始暗流汹涌。

民间融资风险上升。部分地区非规范的民间融资规模快速扩张,由于这些民间融资的投机性、高利性、非实体性倾向严重,有的还带有欺诈性,一旦发生风险,不仅影响民间融资的放债人,还有可能通过担保、借贷关联带来信贷风险。

“短期借贷是不少企业在资金链紧张时的‘救命稻草’,可是一旦发生支付风险,容易引起连锁风险反应,甚至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冲击。”一位从事多年民间金融研究的学者不无忧虑地表示。

“以前中小企业是船小好掉头,现在是船太小反而经不起风浪。”周德文说。

生产要素成本提高成为悬在浙江中小企业头上的另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其中,屡屡上升的原材料价格让企业主们苦不堪言。过去一年里,温州打火机企业倒闭了八成,其中主要的问题是,打火机的原材料锌、镍、白金、铜等价格大涨,原来2万元一吨的铜,现在涨到了7万多元,锌也从原来的8000多元涨到了近4万元一吨。

一些玩具企业也面临着类似的烦恼,仅浙江绍兴就有近一半的企业亏损。一家玩具企业的老板透露,目前各种原材料,包括钢材、石油产品PVC等今年均出现了大幅上涨,其中玩具的填充物上涨了100%,钢材也上涨了30%以上,玩具行业的利润已经被压到最低。

“其中关键一点就是,虽然原材料涨价了,但很多终端的产品价格却始终涨不上去。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企业不涨价是等死,涨价死得更快。原先企业所采取的低价格、低成本的竞争计划完全失效了,一些没有实力的小厂业务被大厂吃掉了,自然难以生存下去。”周德文表示。

生产成本明显增加。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的比重为87.6%,财务费用增长35.4%,管理费用增长19.8%。

长三角制造业不仅面临原材料上涨的危机,还有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更是给企业带来了新挑战。曾经为国外诸多品牌做过代加工的浙江某服装企业负责人表示,因为服装类企业的特点是劳动密集型,因此劳动力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50%以上,“劳动力成本如今大规模上升,我们的海外订单已经流失五成。”

上半年全省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1.8%,月均增加277元。据企业反映,今年普通工人工资普遍上涨20%左右,个别企业甚至高达35%。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在全国的位次已由一季度的第15位下滑至末位,企业景气指数由第12位下滑至第14位。

“出口产品虽有加价,但马上又被美元贬值吃掉了,这种小步快跑的贬值方式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慢性但巨大的冲击。”嘉兴某玩具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没坚持按签订合同时的汇率结算,他2007年底接到总价45万美元的订单,还没等到3个月后交货就已缩水近7万元人民币。若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在销售额与前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公司2007年利润减少近三成。

而以纺织行业为例,人民币升值除了给企业带来直接的汇兑损失之外,更严重的是压缩企业利润空间,同时减弱产品出口的价格优势。根据相关部门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服装行业销售利润率将下降1%―4%。而中国纺织行业整体平均利润率是3.9%,承受力非常有限。

与此同时,一场看似遥远的美国次贷危机,在导致美国消费市场疲软的同时,也让众多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浙江企业备受牵连。

美国采购商对中国第三大日用消费品展会――义博会的热情也有所减退。与之前相比,义博会美国采购商与会人数的排名已从第二位退至第五位。

国际市场风云变幻,原先主要出口美国的一些义乌经营户也开始转变思路,关注国内市场,从而寻找新的市场支撑点。而在浙江省统计局的报告看来,需求结构变化也是造成中小企业生存困境的原因之一。

上世纪90年代,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老百姓的消费需求被充分释放出来,而浙江以日用消费品方面为代表的轻加工制造业正好契合了这一要求。随着时代的变迁,国民需求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以住房、汽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重工业开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这也使得浙江的中小企业地位开始发生转变。

题图:针对浙江企业出现的经营困难,浙江省党政主要领导频繁到基层、企业调研,各级政府出台帮扶政策,积极帮助企业解困。图为2008年7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在永康市考察当地企业。

相关链接:我省节能降耗任务艰巨

2008年上半年,我省单位GDP能耗预计同比下降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6%,均低于上半年目标。当前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面临多重压力。一是结构节能进展缓慢。当前居民用能刚性增长,三产节能成效不明显。一季度工业行业结构变化对节能的贡献率只有1%。二是能源消耗总量增大。一批新建高耗能项目投产,一季度分别推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上升2.2和1.2个百分点。三是企业节能潜能受限。虽然电力和成品油价格上调能促使企业节能,但在技术节能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企业难以取得大的节能绩效。1―5月,重点用能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比2007年同期只低0.6个百分点。四是能耗降低空间趋小。2007年我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0.83吨标准煤,能耗水平居各省市区第4位,已处于全国先进水平,进一步下降的难度增大。

――摘自浙江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2008年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报告》

上一篇:解困,政府打出“组合拳” 下一篇:产业升级“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