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7-23 12:32:15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学校办学经费的来源也日益多样化,如何有效的进行财务预算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我国高校的财务预算在编制、执行、考核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我们必须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有的放矢的加以修正,才能提升高校的办学效益。

【关键词】高校;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

1.当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预算编制存在不足

由于预算管理在我国高校运用的时间不长,领导重视不够,参加预算编制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养,也不可能对学校所有的业务活动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往往仅凭借以前的预算数和实际执行数来编制下一个年度的预算;高校的其他部门预算观念淡薄,或只想为自己部门多争取一些资金,把学校预算理解为争取拨款的工具;我国的预算编制周期和高等院校的学年安排收支相矛盾,不能做到以收入来确定支出,不能按高校的业务量和工作性质进行逐一对应分配预算收支;高校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也导致会造成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完整,不能将学校的各项收支都包括在预算中。

1.2预算执行存在不足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制定有效的监管制度, 造成责任不明、监督不力。造成事前监督不严, 事中控制不力,事后审计监督缺位,致使预算的执行结果千疮百孔,经常出现资金被改变资金用途,造成预算执行数和预算编制数相差甚远,这样就会使预算的约束力起不到刚性作用,失去了预算管理的意义。

1.3预算考核存在不足

高校预算考核制度不健全,预算考核不到位,也没有形成有效的预算奖惩机制,无法有效地激励各个部门进行预算执行,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

2.改进高校预算管理的策略

2.1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首先要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水平,确立预算管理在高校运行管理中的核心位置。高校要组织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并对预算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预算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编制方法。财务部门要把预算编制流程、方法进行公开,进而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 并成立由校领导、财务人员、各个部门预算负责人、各个院系的的领导、教职工代表、学校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等组成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对他们进行必要预算管理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要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端正他们的态度,增进各个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使预算编制的工作不再是财务人员孤军奋战。

其次,要改变高校原来的基数法的编制方法,采用零基预算法,即“以零为基础编制预算”的方法。这种方法不考虑以往期间的费用项目及数额,而是根据预算期间的需求和可能会用到的项目及费用的数额,进而考察这些项目和费用数额的合理性,一切从实际出发,综合所有的情况进行预算编制。这种预算编制方法能够调动高校各个部门的积极性,进而降低预算费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随着学校的高速发展,也可以把零基预算法和滚动预算法结合起来应用。具体的做法是:一个年度的预算采用零基预算法,而将滚动预算运用到整个预算的每个阶段进行,根据上一个阶段的实行情况对下个阶段进行重新修订,但是它的主旨不发生变化,年初制定的预算数额限度内进行灵活地调整,从而保证学校的各项经济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使学校跟上时代的步伐快速发展。

2.2增强预算执行力度

要对审批权限进行严格制定,不能随意地进行审批。学校各个部门的经费审批,必须在编制好的预算数限额进行,不能随便超支,如果存在特殊情况,可以按照学校既定的审批程序提出申请,说明情况,根据调整后的预算数按规定进行预算执行。

要将各院系财务核算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按照部门的具体经济业务设置会计科目,并且按预算部门、预算项目进行经济业务核算工作。同时要控制预算执行进度和方向,使得经费使用符合规定的范围,通过及时检查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及早发现问题。

要加大对预算执行审计。采取定期、不定期和专项相结合的的全程跟踪审计,通过定期预算的执行情况来及时准确掌握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和处理。

要把握适度的预算弹性。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合理的调整,并将突发事件纳入预警体系使之完善,从长远上保证预算的顺利执行。

要制定预算执行中的监督机制,严格进行执行中的监督。首先,在良好的权利责任制度下,一定限度的给予各级院系权利,增加经费运用的灵活性,使其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可以更加变通地决定经费使用的方式和对象。达到当家作主受激励,统筹安排增效率的良好效果;其次,可以实行校内外全面监督,这样能够提高发现偏差和问题的速度,有效及时中止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减小财务风险。最后,进行适时的个案检查,根据上级批示的群众举报案件和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蛛丝马迹,有针对性的对有关部门或经济事项进行检查核实,降低财务风险。

2.3健全预算考核机制

我国高等院校需要建立预算绩效考核制度,分别从社会、经济和项目三个方面考虑部门定额包干经费、部门一般项目经费和部门特殊项目经费,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进行绩效考核。可以在部门之间进行考核,也可以在部门内部进行,形成横向和纵向的综合比较。考核的内容包括部门进行的每一项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合法,是否具有科学性、效益性,并且将这些考核结果跟部门负责人联系起来,进行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惩罚措施。还要建立责任追查制度,对于负有责任的所有人员都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惩罚。

要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奖罚制度,对于工作完成较好的部门及个人进行奖励,对于预算执行工作较差的进行适度惩戒,使被监督对象从中吸取深刻教训、积极改进内部管理工作、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可以在预算工作领导小组下应设绩效评价委员会,专门统计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核算每期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之间的差异,定期进行评估,对差异的合理性进行研究,形成报告;将绩效考评与中干的人事调配任免挂钩,形成一种激励机制促进全校上下争先创优;此外,预算部门也应该认真分析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改进的可行措施,再由财务处根据其措施进行具体的监督执行工作,从而使财务部更好地把握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走势,着眼于薄弱环节,总结经验教训,加强预算管理工作。

总之,预算管理是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提高资金效益的基础,是高校事业发展的财力保障,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增强预算管理意识,依法理财、精打细算,用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加强预算管理工作,为学校稳键、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保障。

上一篇:浅析家乐福自有品牌策略对我国零售企业启示 下一篇:浅谈PLC在模拟闭环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