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方法,提高汉字教学效率

时间:2022-07-22 10:49:23

注重方法,提高汉字教学效率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尝试积极寻求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深知有效的识字教学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识字教学;激发兴趣;创设氛围

一、多管齐下,激发兴趣

我曾教过几届一年级,发现学生识字水平相距太远,有的学生能把大多数课文完整地读下来,而有的学生识字很少,在语文练习中还有拼音可以参考,而在数学练习中离开教师读题,就什么也不能做了。为此,我常在班里举行识字比赛,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还经常为他们提供一些没有拼音的儿童读物,吸引他们主动识字。学习写字是耗时费力的事情,小学生往往是稳不住情绪,再加上儿童手部肌肉容易疲劳,手和眼的动作还不够协调,把字写好是不太容易的,教师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来激起学生的写字兴趣。如,给学生讲书法家的习字故事,讲解汉字的起源和作用;利用多媒体进行汉字的偏旁、结构、布局特点以及笔顺演示;学生的写字演示以及评价。做为语文教师,自己首先必须能写一手工整、规范的汉字,尤其是能写一手好粉笔字。一手认真、规范的板书,既给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也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写字欲望。

二、不拘一格,快乐识字

减轻学生写字的负担。许多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记住汉字,总让学生反反复复地练习写字,单一、机械地抄写也是导致学生书写不认真乃至产生厌倦的一个原因。教师应该尝试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快乐识字,在轻松愉快中学习识字,记住字形,在一种快乐的心境中练习写字。如,采用图示法、演示法、表演法、绘画法、游戏法、故事法、猜谜法、编顺口溜法、比较法、联想法等。但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把握这样几点:(1)要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而不仅仅拘泥于某一种;(2)教材与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以及生活的改革与创新;(3)培养学生自主独立识字的

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总之,识字教学应在方法上不拘一格,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

1.让学生当小老师,把识字主动权交给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识字教学中也应充分利用这一学习方式,还学生自主课堂,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比如,在教学中出现了要学的生字,老师不是重讲解,而是让学生去说去谈、去讨论,鼓励学生当小老师介绍自己的识字“妙招”,如:“大地开花”——由一个抓住象形字的特点或同音字的特点多方面进行拓展,通过合作交流的过程完成识字任务。与此同时,“变魔术”“猜字谜”“编童谣”等都是课堂教学中小学生最喜爱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浓厚的识字氛围萦绕学生的学校生活,激发了学生的识字热情。

2.创设情境,直观教学

实践证明,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识字,利用有效的手段,能点燃起孩子智慧的火花,改变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使用挂图、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表演、绘画、音乐等。在识字的同时,让学生看清写法,以便模仿着把字写好。

三、拓宽渠道,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中的生活”“生活中的语文”始终是语文教师要遵循的两个原则。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考虑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鼓励孩子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使学生跨入更大的汉字乐园,也

必将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有更多、更新奇的发现。

1.创设氛围,在校园中识字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校园这个识字的“活课本”,鼓励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墙刊、宣传栏、标语或书刊杂志,跟其中的熟字朋友“打打招呼”;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利用课前三分钟及课间时一起做“生字开花”“组词接龙”等游戏;师生一起动手在班级的墙报上设一个“汉字百花园”或“有趣的汉字”专栏等。让浓厚的识字氛围充满学生的校园生活,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巩固识字教学成果。

2.在家庭、在社会生活中识字

教师应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宣传识字教学目标,动员家长密切配合,在家庭中创设识字氛围,帮助学生尽可能多的识字。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给家中的物品、摆设做“身份证”;家长在指导认识生字后,和孩子一起做“找熟字朋友”游戏,把认识事物与识字相结合;看电视、书刊时想方设法让孩子读一读,及时鼓励孩子,对于孩子不认识的字给予热情指导和帮助,在阅读中鼓励孩子识字;带孩子走出家门,有意识地询问孩子认识哪些字,不认识哪些字,并鼓励学生记写生字,主动记忆,鼓励孩子在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事物中识字……还可鼓励家长指导与帮助孩子搜集字谜、自创字谜、自编识字顺口溜,增强识字的趣味性,在识字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不同字体的欣赏也感受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

(作者单位 江西省广丰县大石小学)

上一篇:浅谈化学教学需重视的内容 下一篇:如何提高历史文字型材料题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