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区”里“候鸟”型的新客人

时间:2022-07-22 04:01:07

“无人区”里“候鸟”型的新客人

每当冬去春来,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缓缓北移,便有数不清的候鸟从南方返回藏北高原。

踏着春的脚步,一批批“候鸟”型的新客人也开始向藏北高原云集。这些人来自各地和内地各省市,其中有个体商贩,各类手艺人和建筑工人。他们不辞辛苦,告别故乡和亲人,带上牧区需要的各种商品和自用工具。沿着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以及川藏公路,向藏北高原挺进,进入“生命”的双湖和尼玛草原。他们搭起帐篷,支起各种货摊,办起流动服务点,或是租“门脸”开办不同的小商店、饭馆和修理铺,用商品和手艺换取牧民的钞票和畜产品。当无人区飘起雪花的时候,他们又三五成群从藏北高原动身回故乡过冬。

双湖和尼玛两地飞来这类“候鸟”型客人从上世纪80年代的1千多人,增加到现在的四五千人。他们走遍了双湖特别区和尼玛县城以及各个乡村。他们当中有铁匠、木匠,泥瓦匠,有修羊圈、揉皮子的;有修理汽车和摩托车的;有经商的,照相的,镶牙的……“候鸟”的浪潮;中开偏僻封闭的大门,给沉寂的荒原带来琳琅满目的商品,带来技术,带来新的信息,带来知识,带来繁荣的机遇。

内地商贩到这里经商,要克服许多困难,不说路途遥远,高寒缺氧,生活不习惯等等,连最起码的语言交流,就是一个不小的障碍,这却难不住他们。很多人进藏没有多久就学会了用简单的藏语对话,时间长了有人还能用藏语介绍商品的用途、性能。讨价还价时手势多于语言,样子滑稽,逗人发笑。他们还结交了不少藏族朋友,从多种渠道了解藏族群众的消费心理和需求变化,及时把握行情。

双湖特别区是一个地域辽阔,居住极度分散的县级特别区。它因其5000米的高海拔而有“人类生理极限试验场”之称。当我信步于这里的城镇街道时却欣喜地看到,80年代的帐篷商店现在变成了临街的店铺,许多“候鸟”型的客人在这里开办了名目繁多的店铺:电话超市、迎宾饭店、宏发超市、海盛商店、鸿运超市、富佳百货、家家乐超市、康佳大药房、顺达修理部、王师傅汽修部、永安百货店、雅洁干洗中心、川味一品香、重庆火锅等多家店铺和饭馆,出出入入的人还真不少。

这不禁让我想起80年代来这里时,为找不到一家饭馆吃饭而发愁,那时这里一年四季吃不到新鲜蔬菜,整顿饭只有干菜和罐头,现在却不同了,“候鸟”型的新客人不仅为这里运来了各种新鲜蔬菜,还在这里开办了不同风味的多家餐馆。

在索嘎中路西头,有家湖北菜店,店主是来自湖北孝感地区的陈国华。4年前,他来这里后先投入20多万元,购买了一辆红色中巴车,雇上司机和售票员,每年6月至10月,跑双湖特别区至那曲地区的长途客运。这是当地历史上的第一辆长途客车,既解决了人们出行难问题,也使他很快赚到了钱。这两年,他看到卖蔬菜获利大,嫌半月一趟的长途客运太辛苦,另外车也旧了,于是将客车转卖给这里的四川人魏登明,让初中毕业的女儿当帮手,改行开起了卖蔬菜水果和日用百货的两间店。

这里除了“湖北菜店”外,还有“四川菜店”、“双湖菜店”。他们所经销的蔬菜和水果约有30多个品种。其价格大约为:韭菜4元、大葱3元、青椒5元、小油菜3元、洋葱2元、白菜2元、茄子3元、西红柿5元和西瓜5元不等。所经销的鲜猪肉价格每斤为20元,冻猪肉为13元。

“四川菜店”店主黄正平说,由于路途远,租车运输成本高和损耗大的原因,这些从拉萨运来的蔬菜和水果的价格自然要高于拉萨市和那曲地区,但需求仍是很旺。他一个夏季进五六次货,至少可以赚到几万元。

扎着红白相间格围裙、戴顶布帽的张女士来自湖南鱼米之乡,有着南方女子的秀丽与能干。她和丈夫自2008年1月开办了第一家“家家乐超市”后,又在2009年6月开办了第二家“靓丽日化”商店,并让高中刚毕业的女儿来经营。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张女士说,去年她和丈夫一个夏天经营得来的收入,比在内地开店一年赚得还要多。

在尼玛县荣玛乡,从甘肃农村来的货郎王海民和冯超两位青年,他们是挑着货郎担子来到这里的。王海民说,没想到,这里最受欢迎的商品是电动奶油分离器、儿童玩具、各种食品和色彩艳丽的服装。他很遗憾地拍了拍身边的一个大纸箱子说,这类商品带的太少了。

他们是2010年7月13日乘坐青藏铁路列车,第一次出远门当货郎的,在到达那曲镇后,听说这里的乡村挣钱容易,7月19日便带着货郎担,搭乘一辆卡车从那曲镇出发,奔波一周时间到达这里。他们住在牧民空闲的定居房里,拾牛粪为燃料,闲暇时打扑克开心。夜里,席地而卧睡在藏毯上。他们刚来这里有些不适应气候,嘴唇发紫,脸上爆了皮,每天挑上上百斤的两个大纸箱也是够吃力的。王海民说,生活艰苦些,但收入还可以,每天晚上在灯下点票子一般都有上百元钱,心里很快乐。

在双湖草原上,来自河南的曹国平父子修理摩托车的手艺可是大显身手。牧民现在买摩托车的多,需要修车的也多了起来。父子俩经常带上工具和配件到措折强玛乡、嘎措乡、多玛乡等乡村去修车。夏来冬去已有5年时间。许多“趴窝”的摩托车,都被父子俩给修理好了。在协德乡一个白色帐篷里,今年40多岁的曹国平告诉记者,他们一年修理摩托车三四个月,可以挣到10万元左右。难怪家乡好几位修车人看着眼热,也跟着他跑到无人区来。看来,只要有本事,无人区倒是一个施展本事的好地方。

2010年夏天飞进双湖的“候鸟”有多少?“老双湖”的人大副主任昂杰说,从四川、安徽等地来的农民建筑队、手艺人、商贩至少有二三百人。

“候鸟”们在这些地方展翅飞翔,机动灵活。他们像放牧的牧民一样,流动经商,流动服务,哪里没有商业网点,哪里需要建设,哪里需要技术,哪里闭塞落后,他们就飞向哪里,“候鸟”型的新客人,为草原带来了新的活力。

上一篇: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保护做点事 下一篇:《小莲庄》砚边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