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联系生活,提高生物课堂效率

时间:2022-07-22 02:38:56

紧密联系生活,提高生物课堂效率

[摘要]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标下的生物学知识传授,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注重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生活 课堂效率

生物学知识取自于自然,源于人们的生活。可以说生物学起点是生活,终点也应该是生活。因此,生物学教学必须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和实践活动,只有将知识的课堂变成生活的课堂,生物学教学才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正如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所说:“教育即生活”。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生物学科和生活的联系,用生动鲜活的生活实例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引导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和促进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将生活实例适时的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中,使其变得更加有效?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生活出发,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在于激发一种兴趣,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好感。众所周知,生活资源来源于生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最近,与学生间的感情最深,容易引发学生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及探究欲望。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教材中的知识相融会,把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入生物学的“科学世界”,然后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来,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整个生物课堂的教学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自然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了。

例如,在学习“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知识点时,可以联系具体的生活实例提出问题:我们每天喝的牛奶是怎样在牛的体内“炼”成的?学生通过思考与学习,了解到: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运输,对蛋白质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包装;线粒体――为整个过程提供能量动力。通过牛奶在牛体内“炼乳”的过程,让学生很容易理解“细胞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密切配合的”。

再如,在学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时,可以这样引入:陈大妈的儿媳前几天生了一个女孩,结果陈大妈与其儿子不但未精心照顾,反而恶语相加,辱骂儿媳没本事,生不出男孩,请你分析陈大妈与其儿子的想法对吗?生儿生女由谁决定的?这样的引入,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和有趣,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课堂上引入学生熟悉的事物,不仅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出发,更容易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究知识,进而促进对知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像这样以生活为信息载体的知识内容会让学生极易接受,而且会产生如下比较好的良性效应:情景好奇兴趣。鉴于此,教师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应以生活出发,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结合生活实例,提高知识同化效率

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把生活中的实例与教材内容密切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是将知识内化了。比如:在讲解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时,可以提出为什么同一把青菜在夏季室温下很快干瘪,而放在冰箱中几天还完好如初?讲完酶的特性后,学生很容易就能解释要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有奶迹、血迹的衣物,而一般的洗衣粉做不到,用温水配合加酶洗衣粉使衣服洗得更干净。还有,人在发烧时为什么不想吃东西?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如何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等等这些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的同时,使他们感觉到生物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旁,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此外,结合生活情景让学生进行思考,可以避免知识永久沉睡在学生脑海中,使学生紧密联系生活,产生智力情感,引发求知喜悦,促进思维活跃,也就是提高了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即知识的同化效率尽可能的提高了。

三、设计生活性的生物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悟,断悟又生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实验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探究性的设计并开展实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基本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呼吸作用原理后,为了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的实验,如“探究水果保鲜的条件”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先由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哪些条件可能影响水果的保鲜;然后分组设计实验步骤,分别探究同样大小的新鲜苹果在下列三种情况下的保鲜效果:室温,低温;隔绝空气,不隔绝空气;干燥,湿润。同时要求学生把实验设计成表格,观察实验后再填写表格。最后通过比较各小组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得出水果保鲜的适宜条件:低温、低氧、适宜的湿度。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使他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向更高层次升华。学生亲历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是探究性学习所倡导的,也是高中新课程标准中能力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进行生活化的生物实验探究,学生能将理论上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也提高了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回归生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尝试分析生活实际问题,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能培养一个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以生活问题为基点,观察生活事,分析身边事,巩固了新知识,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能力与其“生活”达到和谐统一,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清晨人们到树林中去晨练,这种做法正确吗?让学生先自由讨论,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实际情况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晨练适宜在旷野中进行。把生物知识同实际问题相联系,让学生进行分析,这样,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增加了生活常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设计丰富的关于生活资源的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最基本、最常用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分析、概括、简单推理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质,形成科技志向,训练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算是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这个目标的升华了。

“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最可靠的信息源,是因为生物学这门学科不仅是研究生命的科学,也是研究身边的科学,它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生活”能将抽象化的知识内容变成有“形”的物化的东西,可以诱发学生的直接思维,产生感性认知。如果能合理利用生活中的生命现象,既能提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原动力,又会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带给学生一种轻松安全的感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会自觉地参与到课堂中,并积极地思考、大胆地置疑,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对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使“生活”成为教育的中心,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从而大大提高生物课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汪忠.生活 社会 生物.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谢建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中学生物学,2005(10)

[3] 刘恩山,方红峰,郑春和.生物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李守玉.重视联系“生活”提高教学有效性.中学生物学,2010(4)

上一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打造高效生物课堂x 下一篇: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