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小组合作“三境界”

时间:2022-07-22 01:26:21

试论语文小组合作“三境界”

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如排山倒海之势强势入驻各大课堂,探其实质,即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学会学习是一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实现师生、生生相互对话,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自由展开讨论、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以及自我反思。在互帮互动中,增强学生合作意识,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王国维有人生三境界之说,新课程改革也历经三个阶段。

境界一:误入迷途深处

自新课改伊始,合作学习如火如荼,通过大量观察发现,很多合作学习都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缺乏合作学习的环境。如: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教师立即要求小组讨论,基础好的学生高谈阔论,基础不好的学生望而却步,还有部分学生借机说闲话;教师则袖手旁观或无所事事或假装这组看看那组瞧瞧。教师一声令下,讨论结束,小组学习成了摆设。

境界二:觉今是而昨非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为人们津津乐道,但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首先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没能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技巧,缺乏合作学习的成长环境。其次,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乏主动性,更谈不上合作,不愿和别人分享成功的心理。在课堂上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教师过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心理健康品质的培养。展示点评中,有些孩子幸灾乐祸、嘲笑别人。第三,不分析班级情况,依样画葫芦。合作学习,拿来就用。随意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不管小组间的水平,不明确学生的任务。

特别是语文学习,比如古诗文,如果教师一味淋漓尽致的讲解,古诗文的美感就在时间里消磨殆尽,学生也会渐渐的失去对古诗文的兴趣,如果能够让学生带着疑惑参与进来,在小组合作中进行交流,倾听,思想情感就会在碰撞中生成。

我在讲授《离骚》时,我猛然间发现了对屈原的评价,然后我就请学生挑一个最合适的称谓来说说屈原,并说明理由,学生有的挑文学家、思想家,有的挑诗人、“天才”。这时的话教师开始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或改编自创一句话给屈原,同时我也给出了事例,你是苦难的承受者,你是净化灵魂的大丈夫。你走了,却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些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既有语言的生成,又有精神的享受,还有思想的升华。这就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吹落眼前花。”语文老师的心里事:在细节中促进学生语言动态的生成。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随意忘却自己的责任,否则就是“水风吹落眼前花”。

境界三:舟遥遥以轻徉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语文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怎样将小组合作落到实处、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效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记得前不久,去观摩洋思中学的示范课《再别康桥》,教师就采用了以读带学、以读促学,老师读学生读反反复复。揣摩如何绘出诗之景、诗之境、诗之情。这堂课老师的朗读功底好,声情并茂、俨然是个演员,学生素质不错,很快就被他带入了情境,去揣摩品味诗人的情感。这堂课语言是距离学生最近的通道,因此如何充分应用语言魅力显得犹为重要,老师的语言美为学生打开了绿色通道。

今天,我已不再为什么教学模式自扰之,教学方式的差异是一种个性,我相信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我们没有必要千人一面,更没有必要不加变通的拿来,只要是适合自己的,不管洋思经验还是綦江精神,只要能为自己所用,统统拿来,这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当然,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我们自己,只有融入了自己的精髓的教学风格才是最好的,学贵在创新,教贵在创新,这一点永不过时。

上一篇:中国梦:梦想照进现实 下一篇:On Roles of Mr. Stevens in The Remains of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