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激活美术课堂生命

时间:2022-07-22 12:48:59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激活美术课堂生命

摘要: 美术教师应站在关注生命成长的高度,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活跃美术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宗旨。近年来,作者在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活美术课堂生命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性的探究。在此加以总结,与同仁分享。

《高中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三条强调: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提高美术素养,并进一步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通过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从中可知,“过程与方法”绝不是美术表现方法和美术创作过程,而是高中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站在关注生命成长的高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激活美术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宗旨。近年来,我在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活美术课堂生命上进行了一些实践性的探究。

一、在情境中诱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赞可夫曾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表达感情。”我们在让学生参与学习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和需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其参与学习的兴趣。也只有当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时,他们才可以带着积极的情绪参与学习。情境教学既符合美术教学的特点和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因此,美术教师可以根据美术课的特点,精心设计情境教学环节。如美术鉴赏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三课《心灵的慰藉》,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在宗教流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了解东西方一些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上课伊始,我就先播放视频――佛教音乐《观音灵感歌》,让学生跟着视频入情入境,看着精彩的影片、听着悦耳动听的歌声。由于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的心思就自然而然地投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这就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也为学习新知铺路搭桥。我巧妙地运用了创设情境这一教学方式,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对艺术的鉴赏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教学效果。这种带有娱乐性质的教学活动,由于淡化了强行灌输式的色彩,不但唤起了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来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诱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

二、在质疑中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信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探索,才能常有创新。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不宜简单地、直接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质疑问难,以求得知识内化和思维的能力发展。在美术教学中不妨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有创意的问题。比如:教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到鉴赏西方现代美术表现主义画派蒙克的作品《呐喊》时,针对许多学生推崇西方传统写实性美术,而对西方现代美术中的抽象性、意象性美术缺乏认识的情况,我在出示表现主义画派蒙克的作品《呐喊》的画面时,(这是当时流行于北欧和德国的“表现主义”,它的绘画是执著于打破艺术的和谐美感,用更紧张的色彩和丑陋的、扭曲的形象表现心灵的内在冲突和痛苦。)就引导学生根据画面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纷纷质疑,以画面为线索提出让我意想不到的既有价值又有创意的问题。如:“画面中的那个怪物是人还是鬼?”“为什么这样难看的画也是美术,到底美在哪里?”……学生提出一连串问题,使我感到有些意外和惊讶,从这些问题的提出中我们不难发现蕴藏在学生思维深处的创新潜力是多么惊人。姑且不去研究问题的结果如何,单看学生能针对画面所发现的新问题,可以想象,学生的思维在涌动、在翻腾,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在闪烁、在飞扬。当然,学生发现这些“新问题”时,我们首先要肯定、赞赏他们,再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问题的讨论,明辨是非,增强参与学习的信心。通过上述问题的讨论分析,析疑解答,学生明白了不仅要敢于质疑,并且要善于质疑,并在质疑中解疑,才能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不会感受到新的问题的提出在大胆质疑中生成的激动与喜悦呢?怎么不会增强参与学习美术的信心呢?

三、在交流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乐趣

英国剧作家马辛杰说:“人们对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而,我们要注意发挥同学们的集体智慧,让他们积极参与不同见解的讨论、交流、探究中来,明辨是非,让他们在不同见解中提高自己参与学习的乐趣。这就要求我们经常提供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组织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讨论、交流、探究问题,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发表独到的见解和主张的机会,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使美术课堂活起来。因此,将“课堂讨论”有机地贯穿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在美术鉴赏课中,我们应提倡“各抒己见,取长补短”的理念,特别是对重点画面的特点的观察和理解,更应该放手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品析、交流探究。在讨论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渠道中找到根据,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与众不同的见解。当然,对学生的见解,无论是否正确,是否完整,只要是经过反复思考,敢于大胆创新的,我们都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参与课堂、参与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白陶(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白陶的造型除了像雏鸟外,你能看着画面说一说它还像什么吗,为什么?”这个问题一提出来,真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感觉,学生激起了好奇心,个个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并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有的说像一匹骏马,有的说像一条忠实的狗,有的说像一只温顺的小羊,等等。只要学生的理由充分,想象合理,我就给予充分肯定、赞赏。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充分尊重了学生自己的个性理解和体验,还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把整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只有用心引导、点拨学生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在不同见解中参与学习美术的乐趣是无穷的。

四、在读画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

语文课教学要从读入手,“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同样,美术课教学也是要“以读为主,读悟交融”。那么,美术课到底让学生读什么呢?读画面、简介、时代背景等。课堂40分钟是有限的,在教学中,教师适度地讲解、精当地点拨是必要的,但讲解前必须以读为前提,以读为基础。如果一堂课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解,接二连三地提问,挤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没有或很少有读的机会,就会导致上完了一节课还是有很多学生对已学的知识一无所知,无法达到美术课应有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没读懂该读的内容不要轻易开讲,而且把准可读之处,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更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法,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阅读状态。例如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三课《托物寄情》,主要是描述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图文并茂,生动逼真,情感浓厚。我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一)初读感知,理清思路。让学生认真读画面的内容和文字简介,通过对画面的整体感受,理清艺术家作画的思路,对画面有初步的感知。(二)细读品析,体会情感。在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细细观察画面,品析画面中的诗句。这样,学生的情感受到了感染熏陶,也就得到了升华,学生也能更进一步了解元代诗人、画家王冕当时画《墨梅图》(中国画纸本)的意旨,进而明白历代不少诗人、画家通过对物象的人格化,寄托自己的精神情感,以表达更深层次的自我。(三)精读重点,拓展升华。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读画面的重点处、关键处,让学生经历一个情感的提升过程。学生就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领悟艺术家选用的不同题材,赋予的情感内涵和主题思想也不一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读画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也让学生在读画中激发自己参与学习美术的欲望。

总之,我们要让美术课堂成为“师生人生中的一段经历”,让师生的心灵在交流、撞击和放飞中得到“生命的满足”。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应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用生命培养生命,用智慧培养智慧,这是美术教学的归宿,也是美术教师的归宿。唯有如此,才能在美术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课堂、全程参与学习,激活美术课堂的生命,使美术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大根.高中美术新课程理论与实践.莱芜:海南出版社2004.4:10-11.

上一篇:远程教育培训之我见 下一篇:电子作业的批改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