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规模养殖污染情况及措施

时间:2022-07-22 10:12:41

县级规模养殖污染情况及措施

1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属长白山区,全市幅员面积15195km2,人口227万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本市大力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畜禽养殖方式从过去以农村分散饲养为主逐步发展到现在的以集中式规模化养殖为主。为便于运输,降低成本,养殖重点区域从过去的偏远农村逐渐转移到城市近郊及城乡结合部。养殖数量及规模也在逐年增加,按猪年出栏500头以上、奶牛存栏10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200头以上、蛋鸡存栏2000只以上、肉鸡年出栏5000只以上标准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规模化养殖小区、养殖场和养殖户达2800多个,猪养殖数量达17万多头、奶牛达1600多头、肉牛近2万头、蛋鸡达200多万只、肉鸡达1000多万只。

2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现状

多年来,随着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畜禽粪便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呈现出畜禽粪便及污水产生量大、污染程度加剧和范围扩大等特点。

2.1畜禽粪便及污水产生量大目前,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养殖场和养殖户达2800多个,年产畜禽粪便达31万t,年产污水达25万t。其中,养殖户年产畜禽粪便18万t,年产污水15万t,粪便年产生量占全市规模化养殖业年产生量的58%,污水产生量占全市规模化养殖业年产生量的60%。而绝大部分的养殖户都是粗放管理,畜禽粪便有效利用率要比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低得多,畜禽粪便及污水污染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可以说,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2.2畜禽粪便污染程度加剧随着畜禽粪便产生量的增加及养殖方式的改变,污染程度也日益加重。过去农村的一家一户散养,畜禽粪便产生量少,自家土地足以消纳。目前的集中式规模化养殖使畜禽粪便的产生量大大增加,由于养殖户科学管理水平较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而且本市的绝大部分养殖场都属于微利企业,没有能力置备畜禽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畜禽粪便随意丢弃或任意堆放在露天环境中及污水任意排放的现象极为普遍,既浪费了大量有机肥资源,又严重污染了周围的水体、空气及土壤,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近年来,本市关于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案件时有发生。

2.3畜禽粪便污染范围扩大近年来,由于本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为便于运输,降低生产成本,本市很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都集中在城市近郊和城乡结合部。东昌区是本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目前,全区规模化养殖户达50多个,不够规模的养殖户则不计其数,这些养殖场均建在东昌区近郊及城乡结合部。在满足市区老百姓生活需求的同时,大量含有毒害成分的畜禽粪便恶臭气体及高浓度污水严重污染着附近的生态环境,威胁着市区周边的环境质量。这种状况在本市所属其他县(市、区)也普遍存在。

3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造成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一是养殖数量的增加,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方式及养殖区域的变化;二是前些年,各级领导在提倡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同时,没有意识到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三是多年来,政策上的农牧脱节使畜禽粪便不能及时被农业生产有效利用起来;四是经营者生产管理粗放,只注重眼前利益,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五是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管理工作刚刚起步,各级管理机构还不健全,监管还不到位;六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环保等相关部门执法较困难。

4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管理对策

4.1强化管理,建立健全基层管理机构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管理工作刚刚起步,各级管理机构还不健全。全市7个县(市、区)环保局只有4个县成立了农村生态环保站,这项工作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尽快建立健全各县(市、区)农村生态环保机构,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最好是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工作中,这是做好本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管理工作的前提与根本保障。

4.2加强宣传,提高经营者的环境保护与法律意识目前,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普遍存在粗放经营管理的现象。根本原因是经营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必须采取集中培训、散发宣传单等形式加强环境保护及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从而提高经营者与老百姓的环境保护及法律意识。

4.3加大政策扶持与科技投入力度,逐步改善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造成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严重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经营者没有经济能力购置畜禽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本市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要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及科技上的投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并组织环保、农业、畜牧等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提倡农牧结合、种养平衡一体化,鼓励养殖户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建“四位一体”(即畜禽舍、温室、沼气池、厕所一体化)能源生态工程,配备质高价廉的有机肥生产及污水处理设备等,以逐步减轻和改善本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状,实现环境与效益的“双赢”。

4.4制定严格的整改措施及审批制度,杜绝新的污染源的产生针对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限期整改措施,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审批制度。环保部门应和畜牧、农业等相关部门协调好,尽量减少农牧脱节的现象。对没有做环境影响评价污染严重的养殖场要限期进行整改,直到达标排放为止。在水源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等敏感区域禁止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现有的养殖场要限期搬迁。新建规模化养殖场要严格按照环保部门“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的制度进行建设,做到达标排放。

4.5抓试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管理工作要选好试点、抓好试点,以典型引路,全面促进本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管理工作。东昌区金厂镇位于本市市区近郊,是全市经济强镇,区位优势明显,而畜牧业和蔬菜生产又是金厂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多年来,为本市市区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农副产品。目前,全镇已发展肉猪近4万头,奶牛近1000头,肉牛年出栏量上万头,蛋鸡10万多只,鲜蛋的供应量占城区市场的一半以上,年产蔬菜近2000万kg。可以把金厂镇作为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管理工作的试点乡镇,在资金、政策、科技上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帮助养殖户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料,再将有机肥料提供给蔬菜生产基地,生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把金厂镇真正建成经济发达、社会稳定、环境优美的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管理样板乡镇,带动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上一篇:贷款贴息指导养殖规模发展 下一篇:规模养殖污染整治及监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