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7-22 09:35:38

不同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为结节性甲状腺肿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222例,分为全切组(n=38)、近全切组(n=87)、次全切组(n=47)、部分切除组(n=50), 手术方式分别为: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近全切术,甲状腺次全切术, 单纯病灶或腺体部分切除术。比较各组随访期间术后甲退、声嘶、术后复发的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期间全切组患者术后并发甲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近全切组、次全切组及局部切除组(P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近全切术;甲状腺次全切术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可并发其他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癌,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以往的观点多主张行局部病灶或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近期多数研究者认为宜行甲状腺近全切或全切术治疗[1]。本研究对222例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住院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222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甲状腺全切组(全切组)、甲状腺近全切组(近全切组)、甲状腺次全切(次全切组)、单纯病灶或腺体部分切除组(部分切除组)。全切组38例,其中男12例,女26例;年龄23~69岁,平均(48.5±13.2)岁;伴甲亢8例,疼痛14例,声嘶6例,呼吸困难10例;B超显示病变位于两侧,呈多个结节,几乎无正常甲状腺组织。近全切组87例,其中男22例,女65例;年龄24~67岁,平均(47.1±12.6)岁;伴甲亢19例,疼痛32例,声嘶12例,呼吸困难24例;B超显示甲状腺组织内广泛分布粟粒状细小结节,有正常甲状腺组织。次全切组47例,其中男15例,女32例;年龄22~68岁,平均(47.9±12.9)岁;伴甲亢10例,疼痛18例,声嘶7例,呼吸困难12例;B超显示单个、较大的甲状腺结节。局部切除组50例,男17例,女33例;年龄23~70岁,平均(48.1±13.5)岁;伴甲亢11例,疼痛17例,声嘶8例,呼吸困难14例;B超可见单个的孤立甲状腺结节。

1.2方法 所有患者行全麻成功后,常规行颈前弧形切口,探查甲状腺情况,根据探查结果选择手术方式,全切组术中完全切除双侧甲状腺;近全组先行次全切除,再在残留腺体创面充分探查,将发现的结节逐一剔除,切除90%~95%的甲状腺组织;次全组术中切除双侧大部分甲状腺组织,保留10%左右;局部切除组仅仅切除包块或局部腺体,保留50%以上甲状腺组织。

1.3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0.0软件包。

2 结果

2.1病理结果 222患者均经病理检查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其中伴囊性85例,伴增生46例,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155例。

2.2随访结果 2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3±0.9)年。全切组患者术后并发甲退的发生率最高,明显高于近全切组、次全切组及局部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组患者术后无1例复发,明显低于近全切组(P

3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其发病率约为4%~7%[2],近年来呈逐年增加趋势,其复发率接较高,复发率为10%~30%[3]。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由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变呈弥漫性,难以彻底切除干净,术后易并发甲减、复发,因此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应谨慎选择。但近几年来,对已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需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医师通过术前的甲状腺功能检查、彩超和CT检查可获得较准的信息,这为选择合理手术方式提供了依据。对那些无压迫症状,肿块较小并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无甲亢表现结节性甲状腺肿者可定期检查或服用甲状腺素治疗1~2年[4]。

研究表明,结节性甲状腺肿为双侧、多发且合并其他甲状腺病变者手术不彻底易增加复发率,因此术中应结合B超检查结果探查双侧甲状腺,尽可能的检出术前未发现的结节,减少术后假性复发率和遗漏合并的疾病。本研究结果显示,全切组术后随访期间复发率明显低于近全切组、次全切组、局部切除组,提示甲状腺全切术有利于降低术后复发术的风险,同时说明切除甲状腺组织越少,复发率则越高,其原因可能是:①术中结节未完全切除而造成假性复发;②甲状腺组织被过度破坏引起术后甲低,刺激TSH的分泌,导致甲状腺滤泡增生。相关文献报道,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率较高,与手术切除甲状腺组织少,残留小病灶有关[5]。另外因甲状腺肿可伴有其他甲状腺疾病,术中应进行冷冻快速切片检查,并根据所获得诊断信息及时调整手术方案;对可能合并其他病变的手术标本宜多处取材,以免漏诊[6]。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认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等良性疾病宜行甲状腺全切除、近全切除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复发率,因此,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疗应提倡甲状腺全切、近全切或次全切,而摒弃局部切除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

但从术后甲状腺减退发生情况来看,全切组发生率高达100%,而近全切组、次全切组均低于5%,局部切除组无1例发生甲退。提示随着甲状腺组织的切除范围的增加,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也相应增加。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相关并发症统计显示,甲减发生率为1~30%,喉返神经麻痹为0.3%~1.7%[7]。因此,为了减少复发率,则会增加甲状腺的切除范围,增加甲退发生风险。如何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甲状腺外科医生共同面临的难题。我们认为,手术时游离甲状腺上极,术中进行止血、结扎、钳夹、切断等操作时,尽可能靠近甲状腺腺体,辨清喉上神经,防止其受损伤。本研究222例患者中术后有4例出现神经麻痹,随访3个约左右均恢复正常,其原因可能是术后水肿压迫造成。游离甲状腺下极和峡部时,注意两侧喉返神经的走向并不一致,因此,仔细解剖,直视下切除腺体,可有效避免损伤喉返神经,本研究所有病例均无喉返神经损伤发生。游离切除甲状腺外背侧应确保甲状腺被膜完整,可防止误切甲状旁腺。

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在甲状腺全切除后会发生甲退,需长期口服甲状腺素片治疗,但服用剂量应适当,并且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均能获得满意效果[8]。另外,在确保无残留病灶情况下,尽可能保留正常甲状腺组织,亦可能降低甲退的发生率。

总之,甲状腺全切除术是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的方向,而近全切、次全切也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加以提倡,对术后发生甲退的患者,可终生服用甲状腺片或优甲乐。而甲状腺局部切除术由于患者术后复发率高应谨慎选择。

参考文献:

[1]邓如岗,王志明,吕新生,等.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外科治疗[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13(5): 333-345.

[2]纪光伟.甲状腺全切除术的现代观念[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2,39(2):136-138.

[3]何建苗,蒲永东,曹志宇.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原因及防治[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0):799-800.

[4]臧元星.结节性甲状腺肿100例外科手术治疗疗效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 16(5):116-117.

[5]梁辉,康洪林,姬宏斌.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再手术73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02):167-170.

[6]王庆晁. 现代甲状腺外科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54-255.

[7]殷放,张百萌,桂西青.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医药,2009,(01):68-69.

[8]周佳杰,田力平,刘亮,等.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指征与处理[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2, 22(1):78-79.编辑/哈涛

上一篇:链霉蛋白酶在胃镜检查时提高粘膜清晰度的效果... 下一篇:心理护理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