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武术文化的传播

时间:2022-07-22 06:35:17

试论武术文化的传播

武术作为反映人类智慧的一种实践过程,它的具体运动形态,各种规则制度,观念和知识体系以及记录和传播所必需的组织、宣传机构等,已明晰地反映了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按照文化理论,武术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圈层:表现为具体运动形态的器物层;表现为武术体制的制度层;表现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民族情感等内容的心理价值层。在这三个层次中,心理价值层是武术文化的核心,失去了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民族情感的武术充其量只是运动形态。武术文化如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一出现便努力向外传播,这种文化现象除了以自身的力量向外传播外,在历史上往往被民族交往、战争、传教以及现代传播手段带到新的地方,在向外传播过程中,它要遵循文化传播的规律,亦即从扩散到融合,再到变迁的过程。本文将从文化传播理论来讨论武术文化的传播模式及基本特征。

一、武术文化的扩散方式及基本特征

1.扩散的方式

(1)迁移扩散。迁移扩散是一种原始的,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能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文化扩散方式,它是指具有某种思想、技术的个人或集团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地区,结果把这种思想或技术带到新的地区的传播方式。武术如同很多重要的文化现象(如宗教)一样,最先就是以迁移扩散的方式走向世界。据考证,日本空手道源自中国,其中一些流派则明确源于南拳的某些流派。宗道臣在中国的少林寺学得少林拳,回日本后则创立了少林拳法联盟,广泛传授少林拳法。东南亚不少国家的武技,都可以在历史上发现中国武术的影响,甚至都可以被视为中国武术的延伸。

(2)扩展扩散。如果说迁移扩散是武术文化扩散的较原始形态的话,那么武术文化在当今世界各地的流行,主要还是依靠扩展扩散。扩展扩散是指某种文化在空间上通过某地区的公众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随着接受这种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其空间分布也就越来越广。扩展扩散主要通过现代传播手段,诸如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来实现。

(3)刺激扩散。刺激扩散是指某种先进文化所具有的魅力,对另一地区构成刺激,伴随着刺激程度的加深,先进文化向这一地区扩散的速度也就越快。在一些现代武术文化发达地区,武术所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那些现代武术文化较贫乏的地区构成了强有力的刺激,不断促使这些地区引进现代武术文化。伴随着这些地区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经济的日益繁荣,现代武术文化对这些地区的刺激作用也会日益显著。

2.扩散的基本特征

(1)优势扩散性:越是先进、发达、文明程度较高的文化,越容易得到扩散,所以文化交流的主要流向是从文明程度较高的文化向文明程度较低的文化流动。武术文化同样如此,在近代武术文化传播的过程中,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二者间存在着时代的、经济形态的,甚至政治结构和精神文化方面的明显差异,因而分别处于较高和较底的两种不同发展层次,二者交流的主要流向自然是由东向西。这便导致了东西方武术在一个多世纪的交往过程中,后者处于劣势地位。在同一个国家内部,武术文化的优势扩散性同样存在。

(2)扩散的圈层性:武术文化由里向外可以划分为三个圈层:外层的器物层,中层的制度层,深层的心理价值层。那么武术文化在其扩散中也不能不带有圈层性的因果关联现象。扩散的圈层性不仅表现在武术文化自身之中,也同样表现在武术文化的受体之中。从武术文化自身来看,器物层和制度层比较容易变动,较易向外扩散,而心理价值层却往往表现出惰性的稳定状态,一般不易变动。这样,武术文化扩散的圈层性就表现出器物层向外扩散的速度最快,制度层次之,而心理价值层最慢的特征。受体文化的圈层可以有多种角度划分,但总的来说,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圈层,即文明程度较高的文化圈和文明程度较低的文化圈。当外来的文化扩散到受体文化圈时,文明程度高的文化圈比较容易接受外来文化,所以武术文化往往首先被受过教育的人所接受,被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所接受,反之则反。

(3)文化维模功能之制约性:文化的维模原理认为,当一个社会面临崩溃,内部运行机制已经失调,或者处于惰性的慢变状态中时,传统文化会对外来文化进行顽强抵抗,招致一种封闭的文化现象,从而对传统文化自身起到维持和保护作用。解放前的中国,内战不断,,经济萧条构成了当时中国的主要社会背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外来文化必然要受到文化维模功能的制约而难以进行扩散。文化的维模原理又认为,当一个社会内部协调稳定,且处于向上发展的阶段时,社会会呈现出较为开放的局面,文化维模功能相对外来文化的作用也比较"宽容",能够更多地促进社会接受先进的外来文化。如今,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整个社会呈现出稳定向上的状态。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武术文化的扩散相对来说就容易些。所以当一个社会处于非良性运行状态时,武术文化的扩散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反之,则会得到促进。

二、武术文化与输入地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武术文化作为外来文化向输入地扩散的同时,也要与输入地传统文化发生碰撞与融洽。碰撞表现在渗透与反渗透,改造与反改造的相互作用上,融合则表现在两种文化的价值观趋于一致。当武术文化向输入地扩散时,它的器物层和制度层既容易被接受,也容易被改造,这种改造一般来说不会影响武术文化的精神内涵。由于心理价值层的不易变动性,所以当涉及到两种文化心理价值层次的碰撞与融合时就显得比较复杂。若文化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的文化背景有所相似的话,那么两种文化的碰撞就不会太剧烈,融合也不会很艰难。例如,东亚同属于东方文化类型,均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大文化背景极其相似。所以当我国的武术向东亚其他国家传播的时候,很容易被当地的人们所认同,武术在这些国家的发展也自然比较顺利。如果文化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当武术作为外来文化向输入地扩散时,当地的人们常常以自己的价值观念来判断外来的文化,因而较容易忽视武术文化的真正精神内涵。在这种情况下,两种文化的碰撞就会相当剧烈,两种文化的融合也就相当艰难。为了消除两种文化的碰撞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并使两种文化最终走向融合,这就需要文化输入地人们的价值观念对外来文化的认同。当然,这种认同必须建立在对外来的文化的正确理解基础之上。与此同时,武术文化不可能做到一成不变,它也要适应当地文化的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说,两种文化正是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逐渐走向融合的,没有这样的适应过程,新的武术文化是难以形成的。两种文化融合的顺利与否,关键是找到双方价值观的契合点,一旦契合点被找到,碰撞便自然消失,融合便能够顺利进行。

三、武术文化的变迁

武术文化的变迁无论是哪一种文化传播方式,都不是简单的照搬或征服,它始终与文化的整合作用分不开。外来的文化在与本土文化相互接触过程中,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融合吸收,形成与原来的文化有所不同的新文化,这就是文化的变迁。所以扩散、融合只是过程,而变迁才是结果。武术文化在向世界各地传播过程中,它不可能原封不动地移植到输入地文化中,它必然要被打上输入地文化的烙印。当人们提及相扑时,我们就会想到日本那种别具风格的相扑情形。尽管相扑如今是日本的传统体育项目,被誉为大和民族的“国技”,但当我们考察它的渊源时,无论在称谓上抑或活动形态上都会使人强烈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深深印痕。不过,当我们把中国古代相扑与今天日本的相扑仔细比较时,可以发现,它们还是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显然,日本相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更多地吸吮大和民族自身的文化乳汁,而成为其一枝独特的传统体育奇葩。然而,武术文化的变迁是经过扩散、融合的长期过程之后的结果,期望武术文化能在短时间内很快发生变迁是不现实的。我们在武术的传播中应清楚地认识到两个问题。首先,文化能够融合,但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够融合,不是文化的所有部分都能融合。它有待于两种文化相互认识的程度,有待于两种文化相互需要的契机。其次,对西方体育文化不加思索地生搬硬套。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对于西方体育文化的理解自然没有西方人那样深刻而透彻,如果我们一味地盲目照搬,那武术文化在世界上是难以实现完美变迁的。实现武术文化的变迁,闭门造车和全盘吸收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将武术文化的优秀枝芽嫁接到其他民族文化的株干上,它才可望顺利成长。

四、结束语

我们在考察中国武术事业的发展时,应把握住两个关键点:(1)武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由器物层、制度层和心理价值层三者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将三者任意地割裂必然会造成对武术这种文化现象的误解。(2)武术文化的传播是一个由扩散、融合到变迁的连续过程,不能孤立地、片面地认识它的每一阶段。武术作为文化现象在向另一文化圈传播过程中,外部的社会环境对武术文化的传播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但阻碍武术文化传播的最主要因素是两种文化层次的差异,因此,武术文化的器物层和制度层一般来说比较容易为另一文化圈的人们所接受,而它的心理价值层却往往容易受到排斥。由于两种文化心理价值层次的差异,两种文化的融合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顽固地排斥和盲目地照搬都将阻碍两种文化融合的进程。只有对本民族文化批判地继承和对外来文化有选择地吸收,才能促进两种文化的顺利融合,并最终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武术文化。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上一篇:论英语普通名词与冠词界定的运作机制 下一篇:对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