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研修: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7-22 06:05:42

互助研修: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张青涛,青岛市第五十三中学校长。山东省青春立功三等功获得者,青岛市优秀青年工作者、市十佳青年志愿者、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市教学能手、市德育先进人物,青岛市教育局“三八”红旗手。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联结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在学生健康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全面提高班主任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实现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高效提速,必须构建起一个外源发展与内部发展相结合的班主任培训培养机制,通过外部推动力和内部驱动力共同作用改变班主任的心智模式。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构建互助研修模式是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比较有效的方式之一。

一、开展互助研修,

改变班主任研训模式

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水平参差不齐,许多班主任没有充分估计到客观存在的社会条件给学生成长带来的影响,不能适度调整德育自身的目标和手段,不能正确判断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往往用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去解决心理问题,教育方式方法不为学生所接受。而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班主任培训多以专题讲座为主,培训内容基本是从理论到理论,更多注重的是教师理论知识的扩充与深化,缺少案例分析、交流互动和实践研讨,很少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行为的反思、实践能力的研究。培训只能应付一时的需要,不能针对不同学校的特殊问题。另外,由于培训多在校外进行,参加培训的班主任必须离开本职岗位,不利于维持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我们认为,只有开展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在培训中切实提高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执行力、班级事务协调的领导力、班级管理的艺术性,才能使班主任顺利实现专业化成长。

山东省青岛第五十三中学在培训中以“以教育名牌为先导,以优势经验为助力,学以导思,研以提能”为指导思想,以“交流凝聚智慧,特色打造品牌”为培训目标,以首席发言――同伴对话――理论研读――行动深化四环节为研修方法,构建了以班主任工作沙龙和校园博客为组织形式的班主任互助研修模式。

通过定期举行班主任工作沙龙,贴近班级工作实际,实施主辅板块周期滚动培训制。以主题班会的“三课一制”(主题班会评优课、观摩课、说课和反思制)、班级工作特色谈、每月议题、学情分析会为主干板块,以大型主题活动、突发事件处理为辅助板块,根据学校整体工作的时效性,选择适合的板块进行全员参与性的培训。班主任通过认真思考发言主题,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说出自己的体会,就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回味、梳理、反思的过程。因此,班主任在叙述自己的个人经验时能更好地与自身交流对话,在同伴研讨中能更好地观摩模仿,通过成员间的对话和协作,利用教师集体的智慧与经验解决自身困惑的问题,不断反思提升,从而推动整个班主任团队的进步。

学校利用校园网建立校园博客,贴近班主任思想动态,聚焦班主任周记和德育叙事交流。班主任每月撰写二篇以上的博客,通过对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的探讨与感悟,记录自己成长的历程,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为后续行为的改进与完善提供多种可能。班主任之间着眼于自己的教育信念与教育智慧,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氛围,得到同伴的帮助与建议,再在理论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理念与水平,最终在实践中深化和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以群体的共同愿景和隐性文化推动不同年龄段的教师进一步自我成长。

二、实施互助研修,

提升班主任专业化水准

学校在培训中认真分析班主任队伍的结构特点和工作风格,在培训内容上围绕提高班主任的学习能力、教育教学双赢能力、研究能力和执行能力,以实用、有效为衡量尺度,不断总结提炼经典板块,更新充实新鲜板块。每次培训的议题可以是自上而下的,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树立典型,推广经验;也可以是自下而上的,由老师们围绕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凝练为议题,开展经验交流和专题研讨,不断促进班主任群体交流,倾力打造德育品牌,真正做到培训素材来源于一线,培训效果作用于一线。

(一)构建自主发展机制,在自我驱动中发展自己

1.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在反思中求发展

没有班主任的自我发展,就没有班主任的专业化。个人发展规划不仅是对班主任自身发展的引领和督促,也是班主任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一份好的发展规划,能准确地反映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思路、努力方向和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成长轨迹。定期对照规划进行反思,会使人养成对日常工作与学习的一种敏感和探索习惯,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

2.学习―实践,在发展中促提升

我们倡导精心读好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激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增强班主任理论提升的内在需求。学校着力于班主任的精神成长,开展了“四读二写”活动,即读教育理论,读名家经典,读教育期刊,读专家论谈;写读书笔记,写校园博客。在活动中,班主任结合实践向其他教师推荐让自己受益最深的期刊文章与教育教学书籍,通过一个个触发自己教育灵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案例,阐明自己推荐的理由,达到在读中有所感,在感中有所悟,在悟中有所行。教师们只有切实感受到应用理论指导工作的妙用,才会把学习上升为内在的需求,形成乐读乐思的良好阅读习惯,更加深刻透彻地了解教育的真谛,提升教育理念。

(二)构建团队学习平台,在借鉴、研讨中完善自己

1.实行挂牌班主任制度,促使班级德育品牌的形成

随着班主任们不断成熟,学校引导他们形成各自的教育风格,建立班级的德育品牌。2004年学校出台了《以优秀班主任的名字命名班级的管理规定》,有7位班主任进行了挂牌,至今学校已评选出三届挂牌班主任。我们定期邀请挂牌班主任进行专题研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总结自己的管理模式,并回答教师们的疑问,为其他教师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借鉴,激活了他们探讨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的热情。在培训交流中,班主任们进一步增强了德育工作“五个研究”的意识,即教育个案的研究、常规常态的研究、适时适度的研究、协同合作的研究、经验模式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的执行力和班级协调的领导力,有助于班主任专业化的阶段式成长。

2.开展专题活动的集体交流,提升班主任设计、实施主题活动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常常出现活动效果不明显,呈现方式不精彩,活动寓意不深刻,容易走过场,流于形式,缺乏情感的融入与共鸣等问题。我们认识到,德育想要有鲜活的生命力,它的教育素材就必须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呈现方式易于被教育对象所接受,从而实现德育无痕的效果。我们发现,班主任的单兵作战往往带来的是对活动研究与领悟的不透彻,活动开展的方式太单调,思路不开阔。因此,我们在培训中经常开展德育专题活动的大集体交流,班主任提出自己在实施主题活动中遇到的困惑和困难,发扬协作精神,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如:在班级文化创建活动中,学校根据活动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先后举行了三次集体交流,就活动主题如何提炼,活动形式如何易于展示,活动效果如何强化等方面开展交流,拓展了班主任设计活动的发散性思维,达到“集体交流铸共识,精雕细琢显真功”的效果。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形式不断丰富与拓展,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与亮点。

3.完善主题班会教育模式,推动系列化德育课程的开展

学校一直坚持由德育干部组成评课领导小组,开展主题班会评优课活动。学校确立了从选题上要立足不同年级、从内容上要落实德育课程、从作用上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评比原则,每学期对各班命题类、自选类、专题类主题班会进行全校性评比。每次主题班会比赛前,班主任要进行说课比赛,通过分析班级情况来说设计思路,通过讲解环节设计来说情感教育的渗透与升华,通过培训学生细节来说学生能力锻炼的设计。评比后,其他班主任进行评课分析,通过点评进一步交流思想,相互完善,较好地提高了班主任设计主题班会的水平。

4.举办每月议题,进行主题式的沙龙交流

各年级围绕培养以“感恩•责任•自信”为核心特质的“阳光、大气学子”的和谐德育目标,每月以“问题生成话题,实践提升经验”为主题,设置培训菜单,针对存在的现象分析原因,制订措施,反馈效果。初一年级采取诊断式培训模式,初二年级采取讨论式培训模式,初三年级采取团队合作培训模式,群策群力,提高班主任共同作战的能力。经过分析、讨论,大家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和途径,确定自己解决问题的计划和设想,既有效提高了班主任的能力,增长了教育教学经验,又调控了班级和级部发展走向,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5.召开学情分析展示会,强化教育教学双赢意识

班主任是班级各项事务的协调者,必须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双赢意识。为了班主任能更好地站在班级发展的角度,协调老师间、师生间的关系,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协调学生优弱势学科间的关系,学校坚持用学情分析展示会来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总结不足,全面提高班主任协调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三)构建自我反思机制,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

1.建立多重研训方式,促进班主任进行反思

我们积极拓展校本研修的外延,促使班主任换一个观察视角,变一种思维方式,依托个人与互助式反思,提升班主任教育教学品质,形成校本合作文化。有一位周老师是这样反思的:“《成长路上有你相伴》这节班会,是学生自己寻找主题,解决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自己设计过程,我只给加了几个小标题。整节班会让我深有感触,特别是辩论中精彩的对白,让我看到了学生在面对友谊、学习和竞争时的彷徨和患得患失。他们对美好友情的渴望,对优异成绩的渴望都是那么强烈,却不知如何去做。我突然发现,其实我们对学生有时真的不是很了解,所以有些工作就很难做。这节班会使学生认识到,要学会感恩,学会理解别人,学会平衡友谊与竞争的关系,在朋友的帮助下,共同进步。我也认识到,要了解学生必须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2.进行班级周记交流,记录个体反思的心路历程

我们用撰写班级周记来督促班主任工作反思,有反思才有实效,有反思才有延续,有反思才有热情。班主任以周记为载体,反思自己的实践,这既是搜集整理自己的教育案例的过程,又是总结提炼自己的教育智慧、教育艺术的过程。一篇篇来源于实践的感悟与思考,既是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教育案例,又是一步步自我成长的过程。班级周记记录的只是班级生活中的一个侧面,但通过这种持续不断的描述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成长。正如老师们所感悟到的:班主任只要用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在问题面前方法总会比困难多!

3.创建研修博客,增强教师行为反思的自觉性

实践证明,学生发展和班级发展重在均衡,而均衡就必须要求形成一个有着共同思想意识、目标要求和行为特点的教师群体。经验共享对教师个体来说,就是把自己的生成性经验外化给同伴,把同伴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积累。班主任们通过研修博客,在交流中仔细审视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矛盾,集体反思,对问题把脉、会诊,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总结专项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经验。

4.通过个案引导,推动班主任理顺工作流程

在实践中,我们针对班主任工作中发生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综合分析,帮助教师掌握解决各种问题的方式方法,以教育理论为依托,最后得出比较一致的适应同类问题解决的方案。班主任及时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实践中,用自身的言行教育学生,对学生的习惯养成等方面给予影响和示范,如:心理问题、行为规范、感恩教育、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厌学问题、激励教育等方面。通过学生的变化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使学生正确处理身边的人与事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在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能力中为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校本培训工作积累可贵的学习资源。

三、对互助研修模式的理性反思

教育需要智慧型的班主任,而班主任的智慧来自于学习和感悟,来自于实践和反思。互助研修模式强调班主任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防止和克服了各自为战和孤立无援的现象,充分发挥了班主任集体的作用,在班主任间的心理相融、教育教学的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中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团队教育风格的形成,使一批中青年班主任迅速成长、成熟起来。

在工作中,我们也感到互助研修毕竟是新生事物,可能一开始不能成为班主任们自觉的行为,学校在模式创建上还处在不断摸索改善中,制度建设特别是评价机制方面还不够完善。因此,学校必须培养不仅是一个而是一批互助研修的引领者、组织者,通过对互助研修活动的实施进行规划和组织,与班主任们共同制定互助研修计划,共同构筑研修目标和前景,使参与到活动中的每一个人都品尝到合作的快乐,在心理上找到归属感,产生职业上的幸福感、成就感,激发他们教育教学的创新意识,使互助研修成为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渠道。

上一篇:向孩子打开心门 下一篇:把班集体打造成文化的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