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手机依赖症的策略应对

时间:2022-07-22 04:34:48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手机依赖症的策略应对

摘要:针对当前智能手机影响中学生正常校园学习的问题,我课题组结合近两年的相关调查材料,提出中学生摆脱手机依赖倾向的具体对策:家长多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学校加强管理,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中学生培养自制力,养成正确的手机使用习惯;移动营运商要为中学生远离手机依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等。以期多措并举为解决此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对策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9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6.95亿,中间包括1.63亿19岁以下青少年,占手机用户总数的23.4%。而依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利用手机在课堂上看电子小说,下课聊微信,晚上休息时间看视频、听音乐,甚至用手机在考场上作弊。这意味着功能日益强大的智能手机,在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广大的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冲击。针对这一突出的问题,2015年3月至今,我课题组成员在邓州市组织了初高中学生及家长数百份问卷调查,以及进行师生访谈和移动通讯公司有关领导的咨询,提出中学生摆脱手机依赖倾向的具体对策,以供教育同仁和中学生家长们作为参考:

一、加强家长监督,是预防出现手机依赖症的重要前提

1.在经济方面铲除孩子形成不良消费习惯的物质土壤。中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长的支持,所以家长在学生平时消费方面给予适当的限制,有利于让孩子远离手机。如每月生活费定时定量支付给学生,尽量少给孩子留大额的零用钱,就可以减少中学生私自购买手机的机会。2.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和交流沟通工作。为此家长要适时提醒孩子远离手机,尤其是不能玩手机游戏,观看网络不良视频,慎交网友。多讲述身边同龄孩子由于迷恋手机而造成的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其他违法犯罪的故事,让孩子对如何使用手机形成正确的观念,拒绝不良诱惑。3.增加亲子活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在周末或假期,家长要抽出时间,多陪孩子进行有益的体育和户外活动,让他们了解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感受阳光和亲情。多同他们平等沟通交流,少采用打骂、训斥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注意尊重孩子真实的想法,让孩子能够信任家长。学会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向家人倾诉。这样培养出阳光的孩子,往往就不会沉迷于对手机的依赖。

二、规范学校管理,是促使中学生远离手机依赖的主要保证

中学生的绝大多数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学校管理是避免孩子形成手机依赖倾向的重要保证。1.学校要筹资搞好校园公用电话、学生平安卡、校讯通等基本通讯设施建设,使家长能够联系到学生,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状况,从而让家长对孩子的在校情况放心。[1] 2.学校加强中学生使用手机危害宣传,制订并落实限制校园内学生使用手机制度。我们建议在每年高一新生入校时,及时召开家长会议,通过播放中学生使用手机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的视频和PPT图片,以及展示宣传册及专题版面等方式,让孩子家长充分了解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危害,为创建无手机校园做好家长思想方面的工作。3.学校在进行校园管理过程中,要采用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我们建议应该是由学校每周开学统一收缴学生手机保管直至周末放学再与返还的办法,有利于中学生理解和配合学校管理工作,避免个别受处分学生出现异常的冲动行为。4.适当增加学校报刊阅览室、微机室开放时间,开齐体、音、美等综合素质教育课。[2]积极引а生认识今天开放的世界和国家蓬勃发展的现状,让美好的中学时代沐浴知识的阳光,让青春释放出活力和正能量,从而为孩子远离手机提供精神方面的支撑;5.创立学校心理咨询室,积极利用心理干预,促使具有手机依赖倾向的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逐步让他们摆脱对手机的依赖。6.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引导和督促中学生养成正确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班主任要在在自习课和晚上就寝等学生爱玩手机的时间,多到教室和寝室检查,督促学生养成不迷恋手机的良好习惯。

三、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让中学生远离手机依赖的关键

中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自制力,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他们能否远离手机的关键。1.中学生要充分认识玩手机的危害,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要把拥有手机做为时尚的标志,更不能把携带高端智能手机进入校园做为自我炫耀的资本。2.在学校生活中,要让孩子全身心关注学习过程,促进自身身心的健康成长。以生活朴素为荣,以成绩优秀为荣,以富有责任心为荣,以身心健康为荣;以生活奢侈为耻,以成绩落后为耻,以缺乏责任担当为耻,以嗜好不良为耻。3.要求孩子正确选择交往对象,慎交网友和异性朋友。4.在平时生活中正确使用使用手机。要把它归位为大众通讯工具,而非娱乐工具。作为一位有担当的青少年,自己要控制好手机,而不能成为手机控。必要时,自己可以让家人协助,下载有关戒除手机依赖的APP软件,逐步改掉机不离手的不良习惯,力争做阳光少年。

四、通讯公司要为中学生摆脱手机依赖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015年底,全国移动通讯部门在工信部的统一要求下,逐步实施实名登记制度。结合同移动通讯公司管理人员的访谈活动,以及国外教育部门通过立法方式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规范做法[3],我们课题组成员建议:各移动通讯公司应当规范网络运营行为,对未成年人上网系统服务实行时间性限制。建议每天未成年人手机上网时间不得超过1个小时,尤其要在晚上休息时间(21点后至早上7点前)杜绝未成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上网,从而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外部空间。

总之,让孩子远离手机依赖,还中学生一个健康、阳光的中学时代,是我们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愿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百年前梁启超先生为中华民族复兴,就发出这样振聋发聩的呼吁。作为21世纪初的中华民族的一员,就更应该奉献出我们的爱心,为今天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萍. 中学生手机依赖症[J]. 大众心理学,2011 (07)

[2]丁冬泉.初中生“手机依赖症”的早期干预研究[J].考试周刊,2012(46 )

[3]姚计海.国外中小学手机管理制度的分析及思考[J].人民教育,2013(9)

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手机依赖症现状及对策》,课题编号:1252015029。

上一篇:基于J2EE的校园信息化办公日志管理系统的实现 下一篇:《新形势下县域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研究》研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