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投放区域材料提升活动价值

时间:2022-07-22 01:34:50

有效投放区域材料提升活动价值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儿童以游戏为生活,他们从游戏中强身健体、活泼动作、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是儿童的良师。”华爱华教授说,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会得到智力的发展、情感的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游戏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活动区作为幼儿游戏的场所、载体,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功能。活动区实施与开展的核心是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操作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是区域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前提。在区域活动中有效地投放和运用材料,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活动兴趣和乐趣,更可以提高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一、结合教育目标,材料的投放做到有的放矢

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隐性的老师,是幼儿认识的中介和桥梁。教育目标隐含在投放的材料中,渗透在教师所创设的环境中,当幼儿一旦进入教师所精心创设的环境中,在与材料的游戏互动中就自然的获得某方面的发展。所以,在投放区域材料时要做到心中有目标,让材料有效地体现教育目标。例如,平时我们为了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的精神,就为幼儿提供了有趣的、直观形象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大班关于沉浮的小实验材料,幼儿将纸片、木块、铁片、塑料玩具等放入水中观察并发现铁片是最快沉到水底的,木块和塑料玩具是浮在水面上的,而纸片先是浮在水面上,然后慢慢地沉到水底去了。通过操作观察,幼儿发现了很多问题:为什么纸片先是浮在水面上,然后再沉入水底?为什么铁片最快沉下去?为什么木块和塑料玩具不会沉下去呢?有了问题的引领幼儿就会继续实验、观察、探索,通过实践操作,幼儿逐渐培养起了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投放的材料要丰富且功能要体现多样性原则

活动区材料投放的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幼儿区域活动的质量,在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活动材料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材料的功能多样性,使同一材料实现不同的教育目标。例如:在“蛋糕制作区”我们提供了各种小豆子,这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豆子,不仅可以起到装饰“蛋糕”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幼儿根据这些豆子的形状、大小、颜色来进行排序和分类。提供丰富而多样的功能材料,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同时也使幼儿在与众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各种感官,通过看看、听听、试试、比比、想想,提升思维能力,理解事物的多样化,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和发展。

三、材料的投放要有层次性,兼顾个别差异,避免一刀切

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也就是材料的“细化”。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要考虑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在投放材料之前要观察幼儿,分析符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活动材料,材料所呈现的梯度是否适合幼儿的心智发展水平,是否需要增加或者减少层次,以尽可能地使材料的呈现符合幼儿的发展程度。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多层次多样性的活动材料。例如:小班生活区,为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豆子和玻璃碗,让他们进行倒豆子的活动,要求相对较低;为能力较强的幼儿提供豆子、勺子和碗,让他们进行舀豆子的活动,或增加难度用筷子夹豆子的活动,还可以更换豆子的大小来改变活动的难度等。这样,区域的材料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在自身适合的环境中逐渐提高。

不断对原有材料进行抽取或添加,适时增强材料对幼儿的挑战,在材料投放中,对原有材料进行部分抽取或添加,是对原有材料的提升和创新,也是对幼儿的一个新挑战,而且意味着有新的任务吸引幼儿。在中班益智区投放的瓶盖分类材料中,起初只是请幼儿按颜色或大小进行分类和点数。随着幼儿兴趣的减弱,我们在其中添加了一份记录表,请幼儿将每次抓出的瓶盖在记录表中按颜色或大小分别记录数量。记录表的添加增强了该材料的可操作性,提高了任务的难度,提高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并且能使幼儿直接、及时地看到自己在操作材料时的成果,让幼儿产生成就感,给幼儿带来了新的体验及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四、及时准确地捕捉幼儿的兴趣点,随时调整补充材料

教师在设计区角活动内容,投放操作材料时,总是通过观察幼儿和投放的材料的互动过程获得信息。当教师观察到孩子不喜欢参与某活动时,教师就要考虑:是降低要求?是增加材料的操作难度层次?还是提供材料引导幼儿进行同一难度的另一个活动以满足他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活动材料,始终保持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五、投放的材料要有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

探索性的材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动手操作和简单的重复训练,教师所投放的材料必须在幼儿动手操作的同时引发幼儿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发与支持幼儿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与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例如:美工区的纸盒栅栏,我只给孩子们提供了长短不一的硬纸盒,其他的材料并没有完全投放。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发现,要制作栅栏还需要白胶、夹子、各种水粉等材料。我留给了孩子填充的空间,这样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大胆地进行创作。经过孩子们的合作他们探究出栅栏要先涂底色再进行花纹装饰最漂亮,而用短纸壳、夹子固定连接栅栏就可以做成又坚固又漂亮的围墙。可见,活动区材料投放为孩子们提供了创作的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创造,在与材料的高效互动中使幼儿学会自主探究。从中我们也发现了幼儿巨大的探索潜能。同时要为幼儿多提供一些未成型的半成品玩具及自然材料,这样,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便会大大提高。就如废旧易拉罐今天是用来踩梅花桩,明天也可用作“小超市”中的商品,后天又可以在美术区中作个“瓶子娃娃”……如此一来,既节省了游戏材料放置的空间,又体现了“一物多玩”的功效。

六、注意区域之间材料资源的组合运用

各个区域活动材料之间往往存在着互动作用,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到材料之间的组合使用。例如:在美工区,我们投放了许多彩色广告宣传纸,幼儿将广告宣传纸裁剪,卷成一个个彩色的圆环,幼儿用线将圆环串成一串串很漂亮的项链或者手链,并将它们拿到表演区装扮自己或同伴。然后,我们在益智区投放了记录表与水彩笔,引导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彩色项链”进行比较长短、记录纸圈排列的顺序及颜色分类等活动,这样,区域之间的材料便能很好地组合利用,提高区域材料的有效利用。

对于教师来说材料是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物化体现;对孩子来说材料是主动建构经验和认识周围世界的中介和桥梁。材料的合理选择和投放是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值得我们深思探究。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海阳市实验幼儿园)

上一篇:15CrMo压力容器储槽焊接工艺设计 下一篇:发展低碳畜牧业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