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高职衔接问题研究

时间:2022-07-22 12:46:25

试论中高职衔接问题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模式都发生了转变,并提高了对人才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做为为我国培养专业化人才的教育机构,必须构建完善且科学的教学体系,确保其发展协调。然而,我国现阶段的职业教育存在中高职衔接问题,即高职教育生源紧张,而中职生很难升入高职院校,进而限制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

作者简介:孙爽,女,天津人,天津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升学衔接问题。

职业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这两个体系,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虽然属于同一类型,但是其教育的层次与阶段存在差别,且两者衔接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不利于我国职业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 我国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模式与社会结构的转变让我国职业类院校面临新的挑战,其教育目标从就业率转变为就业质量。若想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就必须保证中高职教育系统化,可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但是我国中高职教育存在衔接问题。

首先,中职生晋升积极性低。2011年《职业技术教育》指出我国职业生就业竞争力低。例如,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多为技术要求低的一线员工,综合能力低下且晋升能力低,从而打消了中职生晋升的积极性。其次,高职院校生源紧张。现阶段,我国各个地区都出现了高等院校招生困难的现象。例如,2012年高等院校因生源问题将录取分数线降至180分却依旧无法完成相应的招生计划。根据相应数据显示,山东省在2012年落空的职业招生计划约为5万个。而河北省自2009年来,高等院校招生数量连创新低。最后,职业教育系统不健全。中职教育同高职教育存在层次的区别,因此其教育内容与教学目标也有所差异。一般而言,中职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基础应用型人才,而高职教育的教育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丰富其理论知识。但是,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两个独立的体系,缺少相应的衔接,因此中职技术型人才很难再次进修,可见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2 我国中高职衔接问题的成因

为培养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加快我国现代化的建设,我国自上个世纪就展开了对中高职衔接问题的研究,得出我国中高职存在衔接问题的以下成因。

第一,中高职教育目标不衔接。现阶段,我国中高职教育各自为政,都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其教育目标存在重合,且未考虑到教育教学的递进性。此外,随着我国教育课程的改革,许多中职学校都忽视了理论的重要性,侧重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导致中职学生因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无法适应高职教学的教学内容。

第二,招生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主要有5种中高职衔接途径,即3+2模式、对口招生模式、自学考试模式、五年一贯制模式以及函授等。而中高职院校的生源多为高中生,其对口招生的数量只占所有招生数量的5%。此外,中职生虽然可通过3+2模式以及五年一贯制模式上升到高职院校学习,但晋升数量很少,从而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度。

第三,职业教育教材脱节。我国中高职专业教材的系统性不高,而文化课程教材两者又存在脱节问题,且高职教育的教材同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相近,其专业性与职业性较低,从而造成了中高职教育教材不衔接的现象。

第四,中高职教育的课程脱节。现阶段,我国中高职院校因其教育系统的独立性而独自发展,又因其教育性质相同其课程设置方面存在重复与冲突问题。例如,中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内容重复,非专业教学内容不衔接,还有一些中职院校自主删除了一下非专业的教学内容,加深了职业教材课程脱节的情况。中高职衔接的核心为课程链接,若无法实现这一点,我国职业教育的未来可谓岌岌可危。

3 我国中高职衔接问题的对策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中高职衔接不但能够减缓高职院校的生源压力,还提升了中职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并利于职业教育的长久发展,因此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如何解决我国中高职衔接问题已成为职业教育首要问题,只有建立起完善的中高职衔接渠道,开展一体化教学体系,职业教育才能达成其教学目标。

第一,制定中职生名额指标。中国现阶段的中职教育很难为学生提供晋升渠道,且经过学习之后,多数中职生都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期望能够继续进修。因此,高职院校若能够招收成绩良好的中职生,不但可以提升其社会竞争能力,还可提升自身生源质量,从而为我国输送高级技术型人才。所以,我国高等院校在制定自主招生名额时应制定一定比例的中职生名额,其比例约为40%左右。同时,为鼓励中职生进修,提高高职院校对中职生的吸引力,高职院校可制定相关鼓励政策,例如免试升学政策,这种政策的性质同普通高校的保送相似。例如,凡是获得过全国性职业技能大赛的前三名的中职生可直接升入本省高职院校继续进修。

第二,强化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性。现阶段,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未曾考虑过中职生的情况,很多进入高职院校的中职生不得不进行重复学习。因此,中高职院校需明确自身定位,而高职院校要以中职院校的教育为基础制定相应的教育任务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由浅入深,使得专业课程呈现一体化,从不同层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强化中高职教育的链接性。

第三,明确中高职人才的培养层次。中高职教育因教育性质相同,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相似,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对此,中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的教学目标系统规定人才培养计划,明确自身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完成的标准。中高职院校可设立相应的资格证书以此证明学生职业能力的等级,中职生只有进入高职院校进一步学习才可获得更高一级的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 王玲,周志刚.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1(25)

2 朱雪梅.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11(07)

3 刘荣秀.中高职衔接的现状调查与政策评析――以广东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16)

4 汤光伟.中高职衔接研究[J].职教论坛,2010(22)

上一篇:以题带点,以点带面 下一篇:浅谈工作目标管理的应用方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