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文课堂变为学习乐园

时间:2022-07-22 12:12:11

把语文课堂变为学习乐园

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施展才华的空间,所以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是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所谈的点滴体会,仅供同行们参考。

一、巧妙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新奇、有趣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学《论语十则》时,我先讲述了有关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著名故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学《口技》一课时,先让学生自由模拟生活中熟悉动物的相关声音,然后引出林嗣环的《口技》中所描写的口技能把多种声音融合在一起同时发出,学生听后就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这样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挥手之间》时,刚一上课,我就向学生展示“挥手之间”的照片,问:“这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照的照片?”学生答后,由此切入新课。除此之外,还有对联导入、歌曲导入、比较导入,等等。

二、精心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没有问题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应把问题视为学生学习的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课堂设计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难易程度应适中,如果问题设置过难,会使学生失去思考的基础,达不到预定的目的,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相反,过于简单,又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不能只求数量不求质量而随便设问。如学《伤仲永》一课时,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的问题是: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学问做人呢?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学生去思考,深入理解文章,启发学生深刻领悟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三、寓教于“乐”,陶冶学生的情操

美妙而动听的音乐,可以使学生紧张的神经系统得到舒缓,他们心情舒畅就会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享受,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如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学《白毛女》时放《北风吹》,等等。我们在教学中运用音乐手段,使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发挥作用,把音乐与文学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写作意境,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角色扮演,使学生情绪高涨

初中生的模仿能力较强,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内容,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劲头。如讲《雷雨》一课时,我安排愿意表演的几个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从中体会每个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学《鸿门宴》时,让学生扮演在场的各个人物,模仿他们的语言、动作,从而领会“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一文章主旨。学《背影》时,为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可让学生表演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过程,注重动作模仿,体会父亲厚重的爱。

五、绘制图画,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绘制图画对于语文学习来讲既新鲜又有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朱自清的《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郑振铎的《海燕》时,为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掌握,新课结束后,我采取绘图达意的做法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收获绘制出有关《春》《桃花源记》及《海燕》的情景图,这就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系统完整的认识,并从中感受到美就在生活中,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六、开展竞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竞赛能刺激人的自尊心、好胜心。在课堂上适时地开展学习竞赛,促使学生情绪高涨,积极表现,渴求成功,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是学习的必要做法之一。如学完诗歌单元后,我将全班学生合理分组举行赛诗会,每组选派代表登台展示,老师适时地“煽风点火”,使参赛学生进入争先恐后的状态之中,对于当场出现的好诗,教师带领其他学生给予掌声鼓励,这样学生个个摩拳擦掌,场面十分热闹,学生精神兴奋,学习效率定会很高。学习现代文后,我组织学生举行成语接龙赛。学文言文后,安排对比实词、虚词古今用法的比赛。总之,竞赛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思维得以开发,随机应变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堂是场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法,突显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扬起学生学习的风帆,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在地遨游。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碾庄中学)

上一篇:对高职体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情感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