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本科毕业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

时间:2022-07-21 11:43:28

医学本科毕业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

[摘 要]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对临床医师综合素质的要求,在医学本科毕业生住院医院规范化培训过程中,除了进行必需的临床技能培训,还有必要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科研能力培养方法包括学习科研理论,选择科研导师,科学选择课题,申请科研基金等。

[关键词]医学本科毕业生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133-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临床医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医师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临床技能,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医学科研能力。五年制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一种主要的培养模式,目前医学本科生毕业后除了少数考取研究生有机会获得良好的科研培训,绝大多数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很难得到规范的科研训练。[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专业所特有的教育阶段,是医学毕业生向临床医师过渡的重要阶段,也是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近年来,全国各地都陆续开展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只有顺利完成规范化培训后,住院医师才能成为独立工作的临床医师。因此,在医学本科毕业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除了进行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还有必要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其整体临床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3]通过培训,把临床能力培养和科研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造就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

一、住院医师科研能力培养的意义

医学科研能力是指医师从事医学研究时,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对医学方面未知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科研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系统,包括资料检索能力、信息综合提炼加工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力(论文的撰写)等。由于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加上现今的业绩考核体系,对临床医师科研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临床医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和较高的科研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4][5]

优秀的临床医师不但要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及时地诊断疾病,准确地治疗用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临床工作细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寻找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寻找防治疾病的措施。而这些就需要进行研究、探索、分析,才能找到致病因素和疾病发病之间、临床表现与病理生理之间的深刻联系。[1]总之,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对住院医师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其开阔视野,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本科生住院医师科研能力的现状

受到教育体制、教育思想、科研体制、科研条件等的限制,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对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力度非常有限。已有的数项调研显示,医学本科生科研水平低下,多数对科研活动不感兴趣,对科研重要性缺乏认识,很少阅读国内外医学期刊,不会撰写医学论文,对于科研设计、论文写作技巧等与科研相关的基础知识缺乏了解,参加科研实践活动较少。因此,大多数医学本科生不满意自己的科研素质。[1] [5] [6]

在住院医师培训过程中,尽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临床能力相似,但是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弱于硕士生、博士生。[7]在上海市现行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中,本科生培训年限为3年,长于硕士生2年、博士生1年,因此,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建立针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方法与体系,以帮助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对此,我科近几年在对住院医师的科研能力培养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总结如下。

三、本科生住院医师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学习科研理论,培养科研思维

由于本科生在校期间接受的科研能力训练很少,在住院医师培训阶段又要忙于日常医疗工作,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的科教部门有必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可以是周末,可以是晚上)让本科生住院医师集中学习医学统计方法、临床流行病学、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循证医学等与科研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和理论,从而初步培养其科研思维。

另外,培训基地医院多为医疗、科研条件较好的教学型医院,经常会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医院作学术报告或是组织各种学术会议,这种学术报告、学术会议就是培养科研思维的另一种途径,应该引导本科生住院医师积极参加。当然,只是具有科研思维还不够,还需要科研“引路人”。

(二)选择科研导师,制订培养计划

临床医学和科学研究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都需要有导师的指导。实行住院医师科研导师制度是落实住院医师科研培训计划,保证住院医师科研培训效果的关键措施。培训基地医院可在全院各科室遴选科研带教导师,以具体指导住院医师的科研实践活动。科研导师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同时承担科研课题,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8]

每位本科生住院医师可有1-2名导师作为住院医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人。科研导师根据培养对象情况和临床、科研实际条件,制订可行的科研培养计划,如检索医学文献、开展科研设计、撰写科研论文等,做好科研“传、帮、带”工作。

(三)科学选择课题,认真切实完成

科研导师应该根据本科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导师自身承担的课题情况,选择合适的临床或基础课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9]必要时,医院科教管理部门可以划出一段脱产时间以支持住院医师的科研工作。对于科研工作,一般本科生在脑海中的印象往往是实验室的各种仪器,以及 “基因”、“分子”等高、精、尖项目,其实并非如此。所以,科研能力的培养应该首先从临床工作开始,让住院医师感觉到科研就在自己的身边,帮助他们树立做科研的信心。立足于临床实际,导师可以指导住院医师对某种疾病的认识提出新观点,比如回顾分析疾病的临床表现,总结疾病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或以此找出新的治疗方法。以呼吸科为例,导师就曾指导几名住院医师通过查阅病史与文献,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呼吸科、胸外科诊断为肉芽肿性肺疾病、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病例,分别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转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些住院医师可能会对基础研究产生兴趣,导师可以将自己的各类基金课题分成小课题,让住院医师参与完成。导师联系实验室的指导老师,让住院医师抽出时间进入实验室,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对简单的基础科研工作,比如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细胞培养模型,以鼓励他们的科研热情。当进行某些有难度的科研工作时,比如细胞转染,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体会到科研工作有时是很繁琐,很枯燥的,但是适当的科研压力,可以锤炼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攀登科技高峰的意志。

从事临床或基础科研工作的目的是培养住院医师的科研能力,让住院医师掌握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合理的科研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收集或者实验操作,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9]本科生住院医师从事课题研究不一定是要得出研究成果,而是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细致的科研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培养正确的科研道德观,为其今后独立申报科研课题,承担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长期以来,受限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和繁重的临床工作,住院医师培养中存在着临床和科研相脱节的现象,即重临床,轻科研的现象。住院医师是各级医院未来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主要力量。如何培养住院医师的科研能力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本文初步探讨了住院医师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意在抛砖引玉。只有在培训基地医院、临床科室、科研导师、住院医师共同努力下,才能实施好这项工程,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思想、适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

[ 注 释 ]

[1] 黄一虹,王志荣,董晨,等.五年制医学生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的调研及培养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7(6):1066-1068.

[2] 刘峰,王奕,陈迟,等.内科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模式的初步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6):48-49.

[3] 朱萧玲,计根林.谈住院医师科研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1(4):703-704.

[4] 潘娌妮,吴蕾蕾.浅谈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9(1):20-21.

[5] 桂明,钟狂飚,彭伟莲,等.五年制医学生的科研素质调查及培养策略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0(2):399-400.

[6] 张作鹏,梁子敬.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的调研及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0(4):139-140.

[7] 施国文,冯智英,林岩,等.不同学历层次住院医师特点及培养建议[J].浙江医学教育,2013(1):39-41.

[8] 贾敏,张玲.发挥住院医师责任导师作用 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71-72.

[9] 叶韵杰,商艳,李强.浅谈如何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科研能力[J].卫生职业教育,2014(9):144-145.

上一篇:赵雷的音乐源泉 下一篇:风雨里有根的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