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时间:2022-07-21 11:30:27

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关键词】 化学教学;实验;科学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3―0110―01

课标指出化学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的唯一目标,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巨大优势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因而我们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获得知识、提高技能,更要能启迪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那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些体会。

一、指导学生上好演示实验课,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

对学生而言,演示实验的内容是没有学过的新内容,因此演示实验课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例如,喷泉实验、铝热反应等,若实验前不明确观察实验方向和重点,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到声、光、色等次要现象上,从而忽视了对实验本质现象的观察。由此可见,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指导学生看得准、看得细,善于抓住重点和实质,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指导学生在观察时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再者,课堂演示实验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因此,教师应该就观察到的现象指导学生思考、分析,概括、总结。例如,金属钠分别与水和无水乙醇反应,从两者的剧烈程度及金属钠在反应中所处的位置,学生稍加分析就能得出正确结论。这样既避免了死记硬背,又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二、利用“反常”实验现象,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不可避免一些“反常”现象的发生。如何对待这些“反常”现象呢?我认为这些实验现象的出现正好制造了认知上的冲突和失衡,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苯酚的性质实验”时,苯酚与浓溴水反应,当向苯酚溶液中滴入少量浓溴水时,振荡,白色沉淀会消失,这与书上所说不符,学生会感到不解。这时,教师可及时告知:生成的三溴苯酚溶于过量的苯酚中,故振荡后白色沉淀会消失。谜团解开了,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又有所拓展。又如,学生在做“乙醛性质实验”时,会出现三种不同颜色的沉淀:黑、褐、红,学生往往不得其解。这时,教师只要稍加提示:氢氧化铜在80℃时会分解。再引导学生对照实验,乙醛量不同,沉淀也会不同。这样学生恍然大悟,思维能力亦在实验中得到发展。

三、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实验设计既动手又动脑,能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实验,可提出:若以氯水代替盐酸滴定氢氧化钠,以酚酞作指示剂,设计实验说明:最后一滴氯水滴入后,锥形瓶中溶液褪色是由于酸碱中和引起还是氧化所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最终得出:中和滴定指示剂颜色随溶液酸碱性变化是可逆的,而氧化褪色不可逆,于是设计出返滴来观察。通过这一设计,学生的整合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其聪明才智也得以展示。

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应是“导师”而不是“教师”。在学生的实验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和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通过自身主体的努力逐渐提高能力。总之,实验设计能使学生在缤纷多彩的创新活动中发展创新能力,领悟创新教育的内涵,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

四、开展家庭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家庭实验基于课本,源于生活,就地取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尽情发挥,大胆探索,在实验的设计、准备、操作、改进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使学生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学以致用。如将白醋倒在玻璃杯中,放入一只鸡蛋,通过观察蛋的沉浮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体验化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又如,前段时间兰州的水污染事件,可让学生在家自制简易净水器:用一个空的剪去底部的塑料瓶、带导管的单孔胶塞、洁净的膨松棉、纱布和活性炭即可制成。整个实验取材方便,制作简单。通过该实验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家庭实验是课堂演示实验的延伸,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沃土。

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只要我们不懈努力,这项持续发展战略会让学生终身受益。我们并不要求学生都像科学家那样有伟大的发明创造,但我们要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正如布鲁纳所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上一篇:刍议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指导小学生识记英语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