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时事报道的民生课题

时间:2022-07-21 11:04:12

论时事报道的民生课题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十七大报告更是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地方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高度关注民生是其职责所在。而地方党报的时事报道以权威的新华社电讯稿为主。宣传党和政府如何关注民生更是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时事报道应关注民生

其实,关注民生应是党报时事报道的应有之义。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人民。党政机关的重要时政活动、重要会议、决议政策出台等,无不与百姓的利益息息机关。人民群众接受党报的信息则是从“有用性”这一最基本的目的出发来看的,是否对他们有用,给他们带来什么实惠。对于直接的、近期的、人民群众可以直接感受。而对有些间接的、长远的、隐现的,人民群众可能一下子难以体会到,因此,这就需要党报体现民生视角,突出民生主题,让人民群众自觉地将党和政府的重点工作与自己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近年来,《南阳日报》先后报道了中央一号文件,取消农业税、解决人民群众“最基本、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都紧紧扣住广大人民群众“这对于我们有什么好处”这一心理服务群众,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不论干什么事情。只有倾注感情,才能干好。时事编辑做民生问题的报道也是如此。时事编辑的民生情怀是基于对人民群众的热爱,也是“三贴近”的基本要求,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热爱人民、服务人民。要充分关注民生,从普通百姓的立场出发选用稿件,反映他们的呼声;关注平民百姓的生存状态、生活细节和现实困惑,充分反映他们的所困所扰、所思所想。只有编辑在时事报道中注入感情、关注民生,才能通过事关民生的新闻,梁起党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传递民声、民情、民意,传达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解决等,让人民群众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从而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同时,时事报道更要不遗余力地强调党和政府为解决民生问题、改善百姓生活所做的各种努力,所办的各项实事、好事,引导干部群众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站在国家和全局的高度,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努力引导群众增进理解、达成共识,为深化改革、为社会稳定、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时事报道的“民生”定位

现在的读者面对海量的信息,更多的是一种“淘汰式的阅读”。就是他们往往只选择自己最关心的内容。把握读者的这种阅读心理,我们更多地编发关乎社会公平、关乎大众利益、关乎民众生存的新闻,力求做到“共同关注”。每年的高考及教育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农民工问题、就业、社会保障等,这些都关乎民生。无疑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我们积极报道这些方面的各种信息。既体现了中央的政策精神。又服务了社会民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比如:2008年10月9日至12日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我们选发了《土地政策调整将成新一轮农村改革关键――真正让农民基层自治》,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就如何进一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农民合法权益在土地政策调整中不受侵害;如何更积极地正视农村社会存在的矛盾及如何化解矛盾等百姓关注的各种问题,发表了一些前瞻性的见解,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

党报时事报道要从反映社会热点中定位民生取向,同时更要体现社会责任。要做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所谓对上负责,就是要尽可能地将党和政府记者手解决,但社会舆论还没有形成共识的社会问题。通过选择个案,用事实说话,搞好舆论引导,引起全社会关注。对下负责,就是要以积极的态度、历史的眼光、人文关怀的情感反映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求。时事报道关注民生,一方面要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要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帮助党和政府化解矛盾,做到帮忙而不添乱。

创新形式烹出“民生”昧

新华社每天播发的电讯稿达200多篇,其中相当一部分事关民生,烹制“民生大餐”,原料丰富。如何选发组合这些稿件,让读者觉得有味,结合本人的时事报道经验,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设立专版、专栏。党报关注民生是为了更加增强读者的注目率。如何表达,直接影响新闻宣传的社会效果。《南阳日报》推出了“特别关注”、“政策解读”等专版、专栏。对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重大举措、重要法律政策进行解读。房价一直是百姓关注的话题,2008年7月,针对当时楼市价格松动的迹象,我们适时采用“特别关注”的形式刊发了《“十字路口”的楼市,到底是理性回归,还是欲扬先抑――破解2008楼市迷局》,权威专家就当前楼市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挤出楼市多年积累的泡沫。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才是房地产市场应有的常态,指导消费者理性购房。报道刊出后受到读者的好评,版面因内容好也被评为月度好新闻。

打好组合拳。整合新华社稿件,把各地出台的事关民生的政策、措施集中刊发,开阔读者视野,引发读者思考。同时,遇到国家重要方针政策出台时。我们经常采用图片、文字、点评“三合一”的形式。采用这种形式,是吸取了各类媒体所长,即视频图片的视觉冲击力、文字的叙述性、点评的“穿透性”,吸引受众眼球。有时我们还把指导性强的政策条文,通过精制小标题、辅之相关的背景知识等新闻链接,化解为对民生有实用价值的新闻,使政策条文不再枯燥,引导读者精读。

精制标题、精选图片。在时事编辑环节中,制题尤为重要。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因此我们在制作标题时,将群众最为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写进标题。在吃透新华社稿子的同时。从字里行间抓住最核心的、最有表现力的事实来发挥,用准确传神的语句制作出形象生动的标题,出奇制胜,吸引读者往下看。同时精心挑选图片、合理编发图片,使版面图文相宜、活泼大气。

总之,构建和谐社会,民生问题是重中之重,党报时事报道应关注民生。随着和谐社会的推进,关注民生的报道必将越来越受到时事报道的重视,成为党报的一个新亮点。

上一篇:报纸版式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误区 下一篇:提高新闻图片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