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原声电影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不足与对策

时间:2022-07-21 10:34:23

利用原声电影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不足与对策

[摘要] 英语原声电影作为大学英语学习的辅助手段固然有其特殊的情境优势,但由于影片中的语言以俚语甚至脏话为主体,鱼龙混杂,有许多不适合于教学的内容,也有部分影片以动作与情节取胜,语言份量较少,因此,以电影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中教师选材与剪辑作用不可忽视,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活动,以作为影片学习的必要巩固手段。

[关键词] 建构学习 影片辅助教学 副语言

原声英语电影正在日益走向大学英语教学课堂。的确,对于无法亲身到国外全真的语言环境里去提高自己语言质量的学子而言,文情并貌的原声电影不失为一种便捷而廉价的学习途径,更重要的是,除了看、听以外,还能在欣赏故事情节的同时体验到异域的文化语境,真可谓一举而多得。在国外,早有学者对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特别是美育手段作了充分的探讨(Watson,1990);而国外内学者更是也在积极地探讨利用原声英语电影作为语言教学的媒介(Goodwyn,?99aWood,1995;孙对勇,2006)。

但如果我们因此而把电影文本奉作学习语言甚至习得文化的规臬,那可就是大错特错了。

问题

首先,电影文本,从声音到画面,都是经过典型加工的结果,并非生活的原貌。脚本的创作者会根据主题的需要从生活中选取典型性事例进行故事、情节性加工;导演会根据画面、卖点的需要加入各种电影画面处理手段;演员会根据自己对电影剧本的理解结合自己的音质与形象特征加进许多表演的成份。因此,不难看出,电影离“生活的真实”,也就是我们幻想的语言的原始情境,有着多重之隔。

其次,电影中的语言,尤其是在美国电影中,有许多不适合于学生学习、却因其特有的生活刺激性对青年学生的特殊吸引力而在学生中可能大有市场的内容,集中表现在大量的俚语甚至是脏话,即所谓的“四字母单词”(four―Ietteredwords),如damn,hell,fuck之类,在大多数传统的阅读文本中,这类词都被其它的符号,如用f―――来代替(fuck),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就因为在其中有Fuckyou这样的语言,至今在美国部分地区都被列为禁书。但在电影中,主要地可能是出于市场原因、或对虚假的生活真实、也或者是因为个别特殊情境的具体需要,这类语言都直接地出现,学生们听到这样的语言往往都觉得很“过瘾”、学起来很“酷”而竞相模仿,于是在一些演讲竞赛、课堂参与活动中有不少学生会刻意地使用这样的语言,如果有老师指出其不妥时,他们甚至会振振有辞地反驳说电影上经常常出现这样的镜头。在一些有外籍教师参加的座谈会上,这些英语的母语使用者也不时地抱怨,说中国学生的许多英语表达太不注意场合了。

事实上,这些在许多影片中司空见惯的俚语、脏话在美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中也一样地不受欢迎。一般是在非正式场合在由非常熟悉的年青人彼此组成的活动中都会使用这种语言,以表示其彼此间可以由共同的语言组成一个特殊的非正式的亲密圈子,否则,在较正式的场合下,这样的语言会令说、听双方都很难堪。

对策

因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原声电影在语言教学中其形象生动、易于为学生接受的一面,但绝对地不可能成为语言学习的范本,这一点,不但教师必须清楚,而且有必要让学生也具有这样的意识。相反地,电影,特别是那些制作精美的传统经典,是进行纯粹以语言教学为目的以外的欣赏与分析的良好范本。所以我们的主张是不把英语原声电影作为“语言”学习的工具,而将其作为一个复杂的可分析性文本,而让电影语言成为该文本中的一个有要组成部分,来作为我们分析、探讨、甚至批判的对象。这样才真正地体现了语言学习中语言作为工具、而不是目的的本质。

要做到这一点,老师的评选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一、电影范围的选择;二、对电影进行有选择性的编辑,以突出重点和便于重复。

在选择电影文本时,固然要考虑到语言来源的复杂多样性,让学生充分接触到各个时期丰富的语言环境与文化背景,接触到各种风格的语言形式,但更要体现出精要的特征,更好地满足特定的教学目的的需要。无庸讳言,许多好莱坞大片是以宏大场面中的动作与情节取胜,语言在其中要么只占到极少的份量,要么就是如前所论,更多的是俚语与脏话。英语国家电影固然有大量的影片较多地表现了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中尔虞我诈的不良现象,但也一样地有歌颂人类主流价值追求的佳作,这类影片才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首选。另外,老师的编辑与加工工作必不可少,除了回避一些不必要的不健康的、或冗余的这类不适于课堂教学的画面,更重要的是要突出与语言应用、文化分析等相关主题,而且要照顾到课堂时间的安排。

对于利用电影配合大学英语学习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性环节就是合理组织起以英语为媒介的有效的学生参与活动。因为电影主要靠情节与画面取胜,所以,即使没有很好的语言层面的理解,大部分学生也基本上能把握电影的主要内容,更何况,国内市场与网站中提供的电影基本上配有汉语字幕。虽然汉语字幕有利于加强对情节的理解、加强对含糊单词的辨认,但无疑对语言的训练会打一个折扣。更何况,电影以其动态的画面与声音,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对学习留下的印象稍纵即逝,心理学实验的结果告诉我们,对凭听觉接触到的内容的记忆效果仅在15%左右,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相应的活动来保证学生的语言参与,通过即时具体的活动来加强学习者对语言的认识。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地采取了以下的几种手段:

1.提问式:在影片放映前或结束后,根据情节内容安排一定的问题由学生来用英语进行回答讨论,不追求答案的正确与否,而重点考察学生对电影主题与语言的认识程鹿

2.自主评价式讨论: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就电影的主题、表现手法、或自己最(不)喜欢的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反驳、支持别的同学的观点,前提是用英语表述;

3.画面配音:在语言教学中,身体语言、语言的节奏、重音等副语言(paralanguage)现象非常不容易教授,语言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现象在提高语言表达质量的副语言层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而电影赏由于长期的职业经历,能够非常精彩地通过副语言来传导各种丰富的信息。精选一些精彩的对白片段让学生来为画面配音,我们将这些选取的片段配上英文字幕,在自己的教学网站上挂出来,让学生在业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进行配音练习,然后适当地安排课堂时间请部分同学来进行课堂表演,由于学生必须对上演员的节奏,至少是在时间上要做到与画面接近的水平,慢慢地,对这种副语言的意识就逐渐积累起来了,这类活动往往深受学生欢迎。

结语

大学英语学习作为学习的高级阶段,个性化学习与情境化学习理应成为主要的学习形式(Spiro,et al 1991),但由于思维模式与媒介和技术的限制,在我们的大学英语课堂上很难以真正的得到贯彻。如今网络课堂教学在各高校得到普及,使建构学习理念的贯彻落实有了便利的平台,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一个包括电影文本在内的多文本的超链接平台(邓天中,2005),在贯彻“以写促学”的过程使“写长法”(王初明,2000)教学理念有了一个便于操作的主题,在影片辅助教学过程中做到泛看(听)与精练相结合,使包括副语言在内的语言质量诸要素同样地进入我们的教学视野,以促进外语教学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上一篇:联合开发电影旅游产业 下一篇:解读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荒诞”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