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研究

时间:2022-07-21 10:04:19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研究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也备受关注。同时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也不断改进创新,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法,逐渐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本文笔者就将对如何实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创新

由于新课标的要求,我国在贯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方案上逐渐得到落实,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也得到认可和实施,教师在原有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上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将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作为重要目标。

一、小学语文课堂的现状

(一)教师是课堂上的主人。虽然新课标的实施工作逐渐得到完善,但有些地方,教师仍是传统观念,在教学方式上没有进行改变和创新。并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只是自己在课堂上不停对课文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学习上形成被动。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由于很多原因,教师在课堂与学生的沟通存在很多问题,尽管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表现,但却无法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只是一味的责罚,没由分析原因,再加上学生本身对教师有畏惧心理,这样就导致教师与学生无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

(三)创设情境教学。我国小学语文课堂长期以来都处于平静的教学环境,教师在讲台上教,学生在下面不停的记知识点,很少在课堂上交流探讨,教师也缺乏创新观念,很少实行创设情景教学,因此,语文课堂环境缺少活力。虽然,有时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但当学生答错问题时,教师就会进行批评,不顾学生的尊严,这样缺乏活力的课堂,学生自然而然不会喜欢。

二、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少主动性。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致使学生很少主动学习,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总是需要教师的督促和管理。而也正是由于教师的督促才导致学生的不良习惯的养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及时并正确的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方面缺少主动性。

(二)学生缺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致使语文内容显得也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就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并产生厌学的态度。再加上语文课堂氛围平静,教师在讲课时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下降。

(三)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方式。在有些学校,语文教师既要担任班长任又要讲课,导致语文教师的工作量加大,教师很难在教学观念和方式上形成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教授学生知识,无法发现学生对学习语文的能力,教师没有发现学生的特点,无法因材施教,致使学生的语文成绩得不到提高[2]。

三、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制定的策略

(一)创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根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上存在丰富的文化内容和人文精神,这些对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文化熏陶与感染,使得小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保持愉快的心情,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以此来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能够入情,达到学生陶冶情操的目的[3]。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想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拉进师生关系。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形象,使学生喜欢自己并认可自己,只有这样才会使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增强对学习语文的求知欲,教师才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付出真挚的情感,注意在课堂上的语言艺术。教师还要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以免课堂气氛枯燥、乏味,教师要通过语言的艺术性来加强语文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的表现自己,产生学习的乐趣。教师要适时的关心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并且能够尊重教师,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只有把握住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三)改变传统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立足于创新。在实际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尤其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教师应以趣味性的知识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比如:现在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已经离我们很久远,内容理解的难度相对增加,对于这一情况,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的进行思维探索的发展,使学生手脑并用,保持平衡的心态来学习语文,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语文教学产生兴趣。

总之,教无定法,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积极创设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古板的教学,以此来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立足于实践教学,才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小学生勤于思考、动手的好习惯。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琴.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初探[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3,(7):45-57.

[2]范利花.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7):65-78.

[3]赵令芳.提高小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小作家选刊,2014,(3):32-45.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分析 下一篇:放飞学生思维 写好想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