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课堂关注差异

时间:2022-07-21 06:28:29

直面课堂关注差异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教师孜孜以求的教学目标。然而,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班级学生数多达五、六十人。学生基础、学习行为习惯、接受能力都存在较大差异,课堂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一定的弹性,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所有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关注学困生,激励课堂学习

学困生对学习有畏惧困难的心理,自卑心强,自信心不足。课标指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关注,鼓励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在提问时,把简单易答的知识点问题留给学困生;课堂管理上,及时肯定面学困生专注的眼神;课堂练习时,学困生工整的书写,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由此培养与建立学习自信心,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倍数与因数》时,师指3×4=12:这是一个乘法式子,我们可以说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师再指2×6=12。根据这个式子谁也能这样说说,先请学优生回答后,接着又请了学困生来复述,并及时肯定他们的回答。在学习“找一个数的倍数”这一环节时,师:12是3的倍数,18是3的倍数。3的倍数就这二个吗?生:还有。师:你能说出一个3的倍数吗?这时,把回答的机会给了学困生,通过他们的回答板书:6、9、24、30……。虽然学困生的回答是不完整的,跳跃式的。但是,他们也有能力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根据他们的回答,我进行了有序整理后,再与学生分析找倍数的方法。这样使学困生意识到自己也能解决问题,慢慢的就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课堂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

课堂回答中,学困生难免出现错误。有的教师针对回答错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常会选择置之不理不予评价,转而提问其他学生,等待正确答案的出现。殊不知,学困生回答问题时,是鼓足勇气才举手的。被冷落后,自信心慢慢丧失下一次就更不敢举手了。教师应做到“对的要表扬,错了也要表扬,表扬你回答问题的勇气”。及时给予心理上的关爱,接着耐心引导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鼓励改正,给学困生自我纠错、自我反省的机会。

二、关注学优生,开放课堂设计

课标指出:“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学优生大都接受能力强、学习习惯好,如果按常规的教学流程,处理教材内容,他们就会“吃不饱”感觉学习内容没有挑战性,久而久之对课堂失去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围绕教学目标、适时合理地对教材进行调整、重组使其处于“最近发展区”,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还可以开放练习设计,在题目中增加趣味性也能吸引学优生。如:在学习《倍数与因数》结课时,我提出:数字本身也存在许多有趣的现象,引导学生找6、28的因数,接着指出把它的各个因数相加就有“奇迹”出现。学生算出后发现因数之和是本身的2倍,随后介绍完美数。把数学知识与有趣的数学现象相连系,增添了数学的内涵。如:在学习《素数》时,出示这样的练习:在括号里填上素数( ) + ( )=30,( ) + ( )=20,( ) + ( )=24,在学生完成后,提出:是不是所有的偶数都有这样的特征?随后介绍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事迹。

又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时,我出示① 41 ×2=82 ,②41 ×2=83 。这样的练习能突破学生乘法学习的进位难点,两道题的对比,使得学生懂得要仔细审题、认真对待。题目的开放设计,既能照顾到一般学生的能力与解答水平,又能鼓励优秀学生寻求全面、开放的解答。为学优生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思维发展空间。

三、关注中间学生,调动课堂表现

课堂中还有一部分学生成绩和能力介于学优生和学困生之间,课堂学习既不积极也不主动。在小组交流学习中,不思考也不发表意见大部分时间选择倾听;在动手操作时,只是简单的参与,大部分时间选择观看;分组竞赛时,不愿意“抛头露面”,游离于课堂活动和教师视线之外。这些中间学生占班级的大部分。课堂上,中间学生大都会“借用”学优生的课堂回答,很多时候还抱着“课堂反正有人回答,我就不用思考了”这样的想法。课堂上不愿意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也不想有非常积极的表现。教师要在课堂中创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激发中间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主体发展。

如:在课堂上出示练习时,要求学优生不急于喊出答案,避免其课堂表现的“强势感”,而是要求全体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在教师的巡视过程中,给予中间学生必要的引导和提示。这样他们也会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解决问题有了主动性,学习的积极性就加强了。又如:在小组合作中,把学习水平相近的中间学生分在同一小组。学生会因为组内伙伴水平相近,没有了学优生的依靠对小组活动有担当,在活动就能中体现自我价值。同时,由于水平接近心理上没有压力,而敢于发表观点展示自我。这样在班级反馈的小组展示上,中间学生也有了表现的机会。

在数学教学中,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处理教材,有效调动课堂氛围,有效给予鼓励课堂表现。在外部条件和内在作用下,突出学生课堂主人的主体地位。带动学困生学习,激发中间学生的潜能,推动学优生前进。尽可能地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所有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能获得发展。达到“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上一篇:周海群:施比受更有福气 下一篇:丹尼尔·戴·刘易斯:“戏痴”从未拍过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