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21 05:16:41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韵文,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形象的比喻,讲述了四种动物爪子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融童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好文本。

一、创设情境,读好“下雪啦,下雪啦!”

1播放下雪录像,师旁白:下雪啦,下雪啦!大树披着雪,房屋披着雪。早上,当你睁开眼时,发现全世界都变白了,你会高兴地喊――(学生接读:“下雪啦,下雪啦!”)

2厚厚的雪地在等着你们,下雪了,你最想做什么?

3赶紧去叫醒其他小朋友,把这个好消息,大声地告诉他们――(学生接读:“下雪啦,下雪啦!”)

(设计意图:韵文的内容较浅显,多读自然能理解。读是一种整体性的把握,语感的直觉性在于读的意合性的实现。只有读才能呈现语境,才能将冰冷而静止的语词,唤醒并呼吸。“下雪啦,下雪啦!”两个“下雪啦!”的重复呈现,它所营造的节奏是欢乐、急促、递进而有意义的。在这个欢快的节奏背后,它勾联起了我们日常经验的画面“惊奇、奔跑、呼喊、欢跳,恨不得将这一喜讯告知世界上所有的人”。这个环节,设计分两步走:播放录像,呈现真实情境,由画境作用于心境,激起一种现场感;第二步,问学生,下雪时你最想做什么?目的在于使学生入境入情,自觉参与雪地游戏,唤起真实体验。有了真情实感,读的感情自然水到渠成。)

二、图文结合,理解“群”与“个”

1出示两个句子:“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和“雪地里来了一个小画家。”

2出示两幅图片(一幅有鸡、鸭、狗、马四种动物,另一幅只有小鸭一只。)

3师:小朋友能不能给上面的两个句子配上图画,再说说理由?

4总结:原来,很多人,我们用“一群”;只有一个人,我们用“一个”。

5练习:小朋友知道了什么是一群,什么是一个,老师想考考大家。

群 个

(1)有一( )老师,在给我们上课,她是谁,哦,是我们亲爱的林老师。

(2)今天来了一( )老师,来听我们上课,我们掌声欢迎他们。

(设计意图:语文的课堂,在于言语,在于语言的运用。关注形式,关注语词的运用,关注句式的表达,应为语文教学之重。群与个,是量词的变化,直接体现物体的数量的区别。群,多指动物与人物,而个的范围则更为广泛。通过小练习的比较和运用,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言语实践能力。)

三、读读连连,认识四种动物的爪(蹄)的形状

1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他们都是谁呀?你能不能这样说一说?

出示句式: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有_______,有_______,有_______,还有_______。

2这些小画家,他们都画了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第3、4两句,读完后,请小朋友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连连”。

(学生拿着枫叶、竹叶、月牙、梅花,到黑板上贴一贴。)

3为什么这样贴?枫叶贴在小马下面行吗?(引导学生说出类似“因为,小马的脚像月牙”这样的句子。

4读一读:

(1)对着黑板上的贴画读一读。(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2)师生合作读:老师念“小鸡”,小朋友们念“画竹叶”看谁反应快。

(3)男生女生合作读。(男生念“小鸡”,女生念“画竹叶”)比一比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得好。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重点部分,是为了解决认知不同动物脚的形状。当然,认知在语文教学中只属于一级目标,是最浅层的目标,甚至都不能算作是语文教学目标,因为这是自然科学课可以解决的事。语文老师应具有语文的眼睛,去发现语言文字的教学价值。此环节的第一步是让学生拿着贴画去“连”,这是将课堂形态化静为动,让学生上台,是课堂节奏的变化,是课堂秩序的变序,可以调节孩子们的心理气氛;无论是贴错还是贴对,都能构成一个思维聚点:为什么这样贴?或为什么不这样?这是课堂的第二步。学生会怎么回答呢?很明显我们的问题将触动到他的意义网络中的一个节点,盘活它周边的词语区域,并将提取出“像”这个词,当学生说出“因为小鸭的脚像枫叶,或和枫叶很像”时,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是不着痕迹地实现了?)

四、以读带讲,读出后面四句的感情

1四个小组和老师合作读。(第一小组读“小鸡画竹叶”,老师读“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第二小组读“小狗画梅花”,老师还是读“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2同学们,老师读这句话时“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你听出了什么?(“小画家”真厉害。)

3师:青蛙为什么没参加?生接读:他在洞里睡着啦!(注意引导读出轻声感觉。如:小青蛙在睡觉,不要惊醒他,小声读一读。)

(设计意图:朗读的指导重在启发感情,技巧其次。老师轻轻地说:不要惊醒它,小青蛙还在睡觉呢!于是孩子们想起了他的父亲睡觉时,他的母亲睡觉时,他的朋友哥哥姐姐睡觉时的情境了,他们睁大了双眼,从小嘴巴里小心翼翼地读出这句话时,我们就不仅在教他朗读了,移情、切己、契心。这是德性思维的培植。)

五、熟读补白,背诵课文

1师:小朋友们,咱们再读一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背下来。

2引导熟读成诵。课件出示:(老师可以读文字部分,学生读出未显示的部分。)

下雪啦,______________。

雪地里来了______________。

小鸡画竹叶,______________,

小鸭画枫叶,______________。

不用颜料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此处的设计,是给学生记忆一个扶手,在熟读与背诵中间设置一个思维缓冲区域,让孩子们不仅不觉得背诵是件困难的事,而且“有趣”。在师生合作背诵,或男女生合作背诵时,他们体会到合作、共享的成功。)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新星学校

上一篇:《雪孩子》教学设计 下一篇:估算教学的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