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键 复活被淹没的“脊梁”

时间:2022-07-21 03:50:19

“假如不是卜键,可能我们永远也不会去关心这样一位历史人物。”这个历史人物叫王鼎,陕西蒲城人,他以生命书写了人生最后的奏章。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那些为帝王将相作家谱所谓的‘正史’,也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卜键

笔名吴楚、双舸子,江苏徐州人。文学博士,研究员。现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家清史办主任。近些年,卜键接连出版了《李开先传略》《传奇意绪》《中国小说文体与文学精神》《从祭赛到戏曲》《明世宗传》《双舸榭重校评批金瓶梅》《摇落的风情》等著作,另外,笺校注释《金瓶梅词话》《红楼梦》等,主编《元曲百科大辞典》。

“假如不是卜键,可能我们永远也不会去关心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在历史学家卜键《国之大臣――王鼎与嘉道两朝政治》新书研讨会上,陕西人民出版社社长惠西平如是说。而卜键自己则说,他之所以要为王鼎立传,是被其生平事迹深深打动了。

王鼎,陕西蒲城人。清朝道光时任东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鸦片战争中,极力主战,反对议和。愤于清朝在英军的枪炮胁迫下,即将签署《南京条约》,在留下遗折,反复重申“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穆彰阿)不可任,林(林则徐)不可弃”后,自缢于军机处别院,是谓“尸谏”。

卜键认为,在任何时代,国家的庙堂之上,都集中了一批股肱能臣,但真正有操守有信仰者极少。王鼎年近八旬,功成名就,家庭美满,本可以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却在国家危亡之际以常人不能理解的方式从容赴死,用决绝的态度,践行了儒家舍生取义的原则。在任何时代,王鼎这样的人都是民族之英雄,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应该等同于屈原。

毫无疑问,王鼎是中华文化的殉道者,他平静从容地选择了死,充盈着纯正坚贞的大爱,一死以警醒世人,以殉国报国。王鼎同时也是一个例证,只要中华文化的经典存在,华夏道统就不会泯灭断绝,风骨、信仰、气节就会因时激撞,愈抑愈强。

《国之大臣――王鼎与嘉道两朝政治》是历史学家卜键的又一力作,洋洋洒洒,七十万字,整整耗时两年。“以军国大事为节点,带写出一些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着力在信仰和担当,无论顺逆,都不忘山河社稷。卜键先生以史家之严谨,文学家之妙笔,钩沉各类史籍,终成此书。”学术界对这本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从此书的广度和深度可以看出,作者卜键具有关于清代学术研究的全面深厚素养,否则是写不出这样的著作的。”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如此评价。

史学界的奇人

卜键给人的感觉总是神采奕奕,脸上总挂着微笑,说起历史来就会滔滔不绝。他担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学的是文学,起初研究的是戏曲,后来对历史又有浓厚的兴趣,转而研究清史,此后一发不可收拾。或许正因为这样的经历,让他的新书《国之大臣――王鼎与嘉道两朝政治》不同于一般的史书――它更像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文学读物。

有趣的是,卜键给自己取了两个笔名,一个叫吴楚,另一个叫双舸子。“我除了做学术研究,还担任了两个行政职务,就如同脚踏两只船,我是希望自己能做到两方面都齐头并进。”卜键解释自己取此名的原因。他以前做过文化报的总编辑,管理着一个不小的团队,他说管理者并不是要事必躬亲,“你只要把条理理顺了,信任你下面的人,把事情分配下去,就很轻松了。”卜键笑着说,并流露出如孩童般的得意神色。

尽管担任着行政职务,但并没有影响卜键对学术的钻研,无论是文学、戏曲,以及后来的清史,他都会全身心的投入,这让他在学术领域建树颇丰。而此次《国之大臣――王鼎与嘉道两朝政治》的出版,无疑成为卜键最近几年清史研究的一个完美的注脚。

在《国之大臣――王鼎与嘉道两朝政治》研讨会上,名流云集。张岂之、高建群、黄留珠、李浩等文化名人,以及卜键的同事马大正、朱诚如、杨伟光、赫晓琳、王立新等专家,都给这部史学巨著以较高的评价。有学者称“卜键这个史学界的奇人出了一本奇书。”

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邬书林说:“这是作者深情写出来的书,我多次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是怀着对先贤敬重的心情在写王鼎,是怀着对国之大臣修为的推崇在写王鼎,怀着对国家兴旺的企盼在写王鼎。这是一本有察古鉴今价值的书,也是一本兼具文学性和学术性的著作。”

陕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薛保勤在发言中说:“这本书是卜键先生的应邀友情之作,一个史学大家,又兼有大量的行政管理事务,却抛开杂务,聚焦王鼎,历时两年,煌煌七十万字,视野宏阔、视角独特,考据严谨、资料丰富。卜键沉下心来创作陕西籍的历史人物作品,为清史补白、为忠诚立传。”

“我们在编辑出版本书的过程中,每每赞叹作者思维的宏阔、视角的独特、考据的严谨、资料的丰富。近年来,图书市场多的是快餐式阅读的历史作品,像《国之大臣――王鼎与嘉道两朝政治》这样厚重的史家之作,实在是凤毛麟角。”作为此书的出版方,惠西平为能出版此书而感到欣慰。

时代需要“国之大臣”

面对业内人士的夸赞,卜键显得很冷静。他说这本书一定还要出修订版,里面仍然有一些细节值得推敲。当谈到该书创作时,卜键显然又恢复了先前的神采。王鼎这个人物形象一直在他心里挥之不去。

在我国历史上,除却那些贪酷庸劣的官员,从来都有认真做事的人,有既做事也作秀的人,王鼎属于第一种人。清朝至嘉道朝已是盛极而衰:苗变、教变、民变、兵变,统治者强力镇压的模式未变;治漕、治盐、治河、治边,常也是理乱愈纷,按下葫芦浮起瓢。正是在这样一个年代,王鼎一步步走向高位,靠的是拆解难题的能力,是勤恳务实的作风,更是品德和节操。他是“有守有为”清正明练的官员典范。他曾多次奉旨往各地办案,曾历仕六部中的五个部,也曾任短期署理河南巡抚、直隶总督,堪称救火队员,所至无不竭心尽力。

而王鼎的形象,只有在与同时期朝廷大员的比较中,才能凸显其价值。与传主的决绝赴死相映衬的,是更多位高权重者的弄权营私和尸位素餐,他们都是“国之大臣”,但与王鼎立身行事相比,高下立判。王鼎不屑于追逐生前身后之名,专注于国计民生,其风骨气节,足以映照千古,启悟今人。

卜键感慨,通过创作《国之大臣――王鼎与嘉道两朝政治》才深入理解,治国之难,治史之难,仅凭一部《国之大臣――王鼎与嘉道两朝政治》,想叩开史学大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谈及王鼎,卜键总有说不完的话。王鼎这样的人物被历史所忽视,这让他感到痛心,他告诉《时代人物》记者,“我希望能将王鼎搬上银幕,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历史人物。”

上一篇:姚远执拗的“进城”导演 下一篇: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