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合作机制研究

时间:2022-07-21 03:05:3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合作机制研究

摘要: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职业教育是教育领域内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近几年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合作实践,深入分析了合作双方的优势、合作原则、合作模式以及合作成果,最后提出了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对于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合作机制;研究

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已经成为培养学生技能应用能力的重要形式,许多工程和技术型大学都在努力寻求与行业、企业合作的理想方式。例如,美国社区大学提倡“边工作边学习”模式[1];德国则实行“双元制”教育系统,即教学活动交替在企业和学校进行[2];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也与多家国内知名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学历补偿教育,帮助学生获得专科、本科层次的学位[3]。2003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源自传统高校的本科压缩型专科教育暴露了很多问题。因此,面向社会实际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改革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成为计算机专业改革的当务之急。

1研究背景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学科开设于1986年。1999年,随着开放教育的开展,计算机学科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中央电大一个重要的工科专业。目前,电大计算机学科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截至2009年7月,全国总计有24.5万学生学习了本专业,目前在校生约12万余人。

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计算机学科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承担着更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成为我们当前工作的主题。1998年,开放教育刚刚开始,中央电大计算机学科及时调整了专业教学计划,推出了计算机应用专科专业,下设4个专业方向,分别是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信息管理和计算机控制。这个三年制的教学计划因为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受到了热烈欢迎,到2006年秋,电大总计招生14万人。

目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高等职业教育的兴起严重冲击了中央电大的计算机专科[4],这就要求我们及时调整计算机专科教学计划。

2研究内容和方法

2.1合作原则

2003年7月,中央电大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签署了信息技术领域合作的框架协议。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电大计算机专科改革开始由三年向两年制的软件蓝领人才培养迈进。2006年3月,双方进一步签订了在全国软件行业开展中央电大计算机专科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协议以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关于在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合作的职业院校及培训中心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计算机专科专业试点工作的通知》,将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双方将为电大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认定、软件人才岗位能力技术认定以及国际著名厂商的技术认定,共同商讨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开发,建设教学资源,邀请企业和行业专家对系统内教师进行课程培训,互通和共享软件人才需求信息。

中央电大面向社会与行业企业合作,双方的契合点在于以行业需求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中心。人才培养根据地方的社会经济地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发展背景、产业的技术群领域来定位,合作教育围绕人才培养规格而展开[5]。具体到计算机专科,就是要根据社会需求,针对行业企业需求的计算机技术和职业岗位来培养人才。

行业协会拥有软件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及众多与其合作的企业信息,掌握专业发展市场定位的第一手材料;而电大计算机专科以往延用传统本科压缩型的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社会对大专人才的实际需求差距较大,往往培养的人才理论上没通,实践上又不行,教师和学生都十分苦恼。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力发展已经指明了计算机专科人才的市场定位,电大与软件行业协会的合作瞄准了市场,利用电大的系统办学规模和严格的教学及管理运作体系,可以为国家培养大批技能应用型计算机人才。

2.2合作模式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合作开展计算机学科教育,最初的想法是瞄准市场需求,解决学生的实践问题,重点是构建合作模式,探索实际运作方式。

(1) 信息共享。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目前共有接近700家直属会员单位,加上各分会的会员单位,共有3000多家。会员单位以广大软件企业为主,如中国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中排名前100名的企业大多为协会会员单位,另外还包括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等,范围十分广泛,掌握国内软件行业的大量信息,这对于电大计算机学科开设新专业及建设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方向十分重要。同时行业企业了解电大的办学信息,对员工技能培训、软件产品的宣传和使用以及面向社会吸收与协会合作的中职院校生源也十分重要,双方的互惠互利是合作长期进行下去的动力。我们一改只聘请高校教授参与专业建设的传统,聘请软件行业协会、企业的专家进入专业建设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工作。

(2) 资源建设。

电大与行业企业合作的亮点之一就是专业及课程资源的建设,尤其是对计算机专科这种职业和岗位指向性较强的专业。行业协会拥有一批IT企业和高校的优秀双师型教师,他们具有高等教育学历背景,并拥有在企业和生产一线做培训工作的先进技术,是高职类专业的宝贵教师资源。以计算机网络专业为例,在行业协会的协助下,我们聘请了专业领域内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

如网络管理方向2门方向课的主讲教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位博士,由软件行业协会推荐,是长期从事Windows网络管理研究与教学工作的专家,在微软授权培训中心讲授微软最新网络和安全课程,深受学员欢迎。

网页设计方向网页设计三剑客3门课程的主讲教师是软件行业协会推荐的,汇集了熟悉艺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均是在一线教学和培训的新东方优秀讲师,出版发表了很多该领域的著作。他们对课程内容熟练,授课生动,课程资源丰富,保证了课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网络编辑方向的3门课程由北京中鸿网略教育技术有限公司组织专家建设,中鸿网略是人力资料和社会保障部网络编辑师职业资格认证的实施单位。电大该专业方向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该职业国家技能鉴定要求实现了无缝衔接,学生学习后即可报考国家考试。

此外,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也聘请了国家“信息管理师”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的多名成员进行研讨;涉及软件使用的课程,我们联系了神州数码等大型IT企业技术人员协助建设课程资源。在课程测评方面,我们与ATA合作开展基于计算机的考试改革。

(3) 生源组织。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软件人才的需要,加快国家六部委《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提到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探索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促进职业(岗位)资格证书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决定自2006年秋季起在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合作的职业院校及培训中心联合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专业试点工作。这一举措受到了中职院校的积极响应,目前我们已经联系到的中职院校生源约2万多名。

(4) 师资培训。

作为一个巨大的教育系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师遍布全国各地。以计算机专业为例,有专职教师2869人,其中31%具有高级职称;兼职教师1410人,其中33%具有高级职称。优秀的教师对保证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因此中央电大一直坚持进行师资培训。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以电大系统教师面对面培训为基础,后续的培训通过电大在线网络组织,主要有课程教研中心、实时网络会议、非实时论坛等,此外课程的实验和实训部分都安排制作演示实验内容的流媒体课件和交互式训练的CAI课件,供电大系统师生使用。我们还邀请系统计算机教师参加软件行业协会的年会,提供培训咨询服务。

(5)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开放教育的重要环节。事实上,各级电大难以监控下级电大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而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实践训练,因此实践问题不落实,教学质量就得不到保证[6]。中央电大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合作恰好有助于解决这个难题。软件行业协会是庞大的行业系统,覆盖全国并拥有众多的企业会员。如果各级电大能与当地的软件行业协会会员企业很好地合作,就可以有效解决实践问题。为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我们正在积极协调,逐步开展。

3实施效果

2006年秋,电大计算机专科进行了重要的教学改革,原来三年制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停招,全部改为两年制专业。首先是教学目标的改革,即改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为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传统模式的教学计划源于高校的理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结构,电大的专科计划仅仅进行了理论知识的压缩和实践环节的增强;而新的模式根植于职业需要,通过分析特定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形成课程,进而成为专业。新模式提高了实践课程的比率,配置了必需的实践课件,减少了不必要的理论知识。

我们开设了2个两年制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下设网页设计、网络编辑、网络管理三个方向。新专业的推出得到了师生的热烈支持和积极响应,两专业当年首届招生人数达到5339人,取得了预期的成果。招生情况如表1所示。

两个专业共开设了23门课程,其中11门课程由软件行业协会负责,3门课程分别由浙江、大连和天津电大负责。在软件行业协会的努力下,我们已经按照电大标准完成了基本的课程资源建设任务。课程的资源包括:电大的各阶段教学文件、文字教材、流媒体实验课件、考试改革方案。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为这两个专业的学生提供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认定、软件人才岗位能力技术认定,使学生可在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证书。

2007年秋,电大计算机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重新调整,便于计算机专科计划与之顺利衔接。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产业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的不同需求,该计划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特色人才的培养需求,分4个方向提供了选修课程的参考指导,并与北京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合作进行了学位授予。

在前面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我们还将和北京青鸟IT教育公司合作,自2010年春推出网站开发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扎实的程序开发理论基础、较全面的网站开发技术知识、较系统的网页设计和系统维护能力,能胜任网站开发与维护工作及相关岗位的复合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

4合作反思

(1) 信任。

合作过程是一个互相了解和信任的过程。从2003年软件行业协会介入到电大计算机教学中,到2006年的全面合作,双方增进了了解,加深了信任,巩固了合作的信心。一个素质高、讲信誉的良好合作伙伴,是合作是否成功的关键。

(2) 潜力。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中国软件行业协会都是比较大的系统。对于中央电大来说,如何更好地利用行业协会优势,挖掘合作潜力,特别是如何开展省级电大层面与行业协会的多方位合作,是我们需要思考和逐步解决的课题。例如,如何借助行业协会所属的分支机构会员单位,为电大系统各教学点提供本专业教学必需的实训场所,进行系统教师的培训等工作,如何建立和完善合作的新机制,加快电大系统计算机学科的自身发展等。

(3) 壁垒。

开放教育“随时随地学习”的教学方式与职业技能教育注重实践的原则间存在壁垒,即如何在远程教

育中实践职业训练。尽管教师已经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源包,但由于成人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矛盾突出,实在难以保证学生按时到实践场地完成实训,而对于那些非计算机工作环境的学生,实训的意义就更加重大。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5结论

高等教育的改革需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学科重新思考专科层次的办学目标,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习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作为一个巨大的开放教育系统,中央电大与行业的合作并非易事。开展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合作,对于发挥双方优势,探索可操作的合作模式,保证毕业生质量,满足社会需要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肖珍校. 国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发展与启示[J]. 海外职业教育,2007(11):177-178.

[2] 阮志勇,齐宏,李亚婉. 面对经济发展的挑战:德国双元制教育的背景变化和我们发展策略之管见[J]. 陕西电大学报,2007(1):51-55.

[3] 郝丹,曹凤余. 着眼终身教育,构建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远程教育,2007(3):5-10.

[4] 陶水龙,袁薇. 携手行业企业构建电大计算机学科[J]. 中国高等教育,2007(22):56-57.

[5] 李进. 产学合作教育三题[J]. 教育发展研究,2006(7):18-21.

[6] 龚声蓉,杨季文,朱艳琴. 校企合作,培养IT应用型创新人才[J]. 计算机教育,2008(21):23-28.

Research about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CCRTVU and CSIA

YUAN Wei

(Engineering College, China Central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1, China)

Abstract: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ject in education field. China Central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CCRTVU for short) cooperated with CSIA in its software courses. Author introduc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two organizations, analyzes the principle, mode and results of the cooperation, brings up questions and gives ideas to resolve in the end. It will be significant to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CRTVU and other industries.

Key words: CCRTVU; CSIA; cooperation mechanism; research

上一篇:“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比较教学法 下一篇:研究性学习在“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