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常见考点及对策初探

时间:2022-07-21 02:15:43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是高考的重点、热点和渗透点。考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度和熟练程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纵观近年来高考有关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试题。从中不难发现几个常见的考点。针对这些考点的分析突破方法及应对策略,笔者粗略地探究浅谈观点如下:

考点一、符号的应用是否恰当

例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硫化钠的水解S2-+H2O=H2S+2OH-

(B)Al2S3投入水中2Al3++3S2-+6H2O 2Al(OH)3+3H2S

(C)加热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Fe3++3H2OFe(OH)3 +3H+

(D)明矾溶液加热水解生成沉淀 Al3++3H2OAl(OH)3+3H+

解析:(A)项中S2-的水解是微弱的可逆反应,且以第一步为主,正确的产物是HS-+OH-。(B)项Al2S3投入水中发生强烈的双水解反应,反应较彻底,正确的应为:2Al3++3S2-+6H2O=2Al(OH)3+3H2S。(C)项在加热条件下,能促进Fe3+的水解,不能用“”,且制得的Fe(OH)3胶体不能标“”符号。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对策: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时要注意看等号()、可逆号()、箭号(、)是否应用恰当。一般离子方程式和制胶体用“”,另外要特别注意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1)常温下发生单水解的盐,由于反应较微弱且可逆,离子方程式中不写“”,用“”,不标“”或“”箭号。

(2)加热条件下发生单水解的盐,由于加热能促进水解,一般不写“”,应写“”,要标“”或“”箭号。

(3)多元弱酸(或中强酸)跟强碱组成的正盐如Na2S、Na2CO3、Na3PO4等水解时,其离子方程式可分步写,也可只写第一步,但不可多步合为一步写。

(4)能发生强烈双水解反应的盐,如Al3+与HCO-3、CO2-3、S2-、HS-、AlO-2,Fe2+与HCO-3、CO2-3组成的盐,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中,不写“”,应写“”,要标“”或“”箭号。

(5)能发生较微弱的双水解的盐,如CH3COONH4,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中,不写“”,应写“”,不标“”或“”箭号。

考点二、几个守恒有没有遵守

例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金属钠与水反应Na+H2ONa++OH-+H2

(B)Fe2(SO4)3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H2S 2Fe3++H2S2Fe2++S+2H+

(C)H2O2溶液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2MnO-4 +7H2O2+6H+=2Mn2++6O2+10H2O

(D)铜片与稀硝酸反应Cu+NO-3 +4H+Cu2++NO+2H2O

解析:(A)项错在H原子不守恒。(C)项错在电子得失不守恒。(D)项错在电荷不守恒。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对策:

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原则加以配平,因此,在分析判断时还要注意所给离子方程式是否遵循“三守恒”。

考点三、化学式拆与不拆原则

例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钙溶于醋酸中CaCO3+2H+Ca2++H2O+CO2

(B)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2-3+2H+H2O+CO2

(C)Cl2通入石灰乳中制取漂白粉Cl2+2OH-Cl-+ClO-+H2O

(D)Ca(HCO3)2溶液与盐酸反应HCO-3+H+H2O+CO2

解析:(A)项错在将弱电解质CH3COOH写成离子形式。(B)项错在将微溶物碳酸镁写成离子形式。对于(C)项,石灰乳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反应后的生成物中也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该反应只存在化学方程式,不存在离子方程式。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对策: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首先要解决的是反应物、生成物的“拆”与“不拆”的问题。因此,应注意:

(1)离子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Cu与浓H2SO4的反应、NaCl固体与浓H2SO4制取HCl的反应、Ca(OH)2与NH4Cl取NH3的反应等均不存在离子方程式。

(2)单质、气体、氧化物、固体、难溶于水的物质以及弱酸(CH3COOH、H2S、HClO、HF等)、中强酸(H3PO4)、浓硫酸等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

(3)对于弱碱氨水,作为反应物写成:NH3·H2O;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较大时,写气体分子式NH3并标“”符号,否则一律写NH3·H2O。

(4)弱酸、中强酸的酸式根离子如HCO-3、HSO-3、H2PO-4、HPO2-4等一般不能拆开书写,只有强酸的酸式根离子才可写成电离形式,如HSO-4可写成H+和SO2-4。

(5)对于微溶物如Ca(OH)2、Ag2SO4、CaSO4、MgCO3等,作为反应物时,若处于稀溶液则写成离子形式,若是浊液或固体则写成化学式;作为生成物时,一般用化学式表示,并标出“”符号。

考点四、反应物与生成物要对应的几条规律

例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过量Cl2通入FeBr2溶液中Cl2+2Fe2+2Fe3++2Cl-

(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2C6H5O-+CO2+H2O2C5H5OH+CO2-3

(C)Mg(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

Mg2++2HCO-3 +Ca2++2OH- =CaCO3+2H2O+MgCO3

(D)在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Ca2++2HCO-3 +2OH-CaCO-3 +2H2O+CO2-3

解析:(A)项由于还原性Fe2+>Br-,又Cl2过量,Fe2+、Br-全被氧化。 (B)项由于酸性H2CO3>C6H5OH>HCO ,HCO 比C6H5OH更难电离出H+,反之可知C2-3O 结合H+的能力比C6H5O-强,因而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只能生成NaHCO3,与通入的CO2的量无关。(C)项由于Mg(OH)2的溶解度比MgCO3小,故生成物是Mg(OH)2而不是MgCO3。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对策:

(1)考虑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以及溶解度等的强弱大小,要符合“强者先行”原则。

(2)注意反应物互相滴加的顺序,如Al3+与OH-反应、AlO-2 与H+反应、CO 与H+反应、NH3·H2O与Ag+反应等,均为滴加顺序不同,离子方程式也不同。

(3)考虑反应物间的适量、过量与少量的关系,给定具体量的反应物的关系以及恰好沉淀或恰好中和等关系。

(4)酸式盐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若涉及量的多少时,可依据是否符合“少定多变”原则。即离子方程式中,凡不足量的物质,其参加反应的阴、阳离子个数比,应等于化学式中这些离子的个数比,而过量物质的个数比,不一定等于化学式中的个数比。如果没有明确的用量,用任一反应物作为不足量分析出的离子方程式均属正确。

上一篇:“校企嫁接”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作用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