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儿童唱歌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07-21 02:06:54

浅析儿童唱歌兴趣的培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儿童的唱歌能力,主要以兴趣为动力来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儿童唱歌兴趣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正确选择歌曲内容,要根据儿童的特点正确选择歌曲材料。其次精心设计活动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后要把教师的教与儿童的自主探究相结合。

关键词:儿童唱歌;兴趣;培养

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而强化审美体验的重要手段是运用音乐教育中音乐本体(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和声、调式、配器等)去教育感染儿童,这才是最积极有效的方法。因为无论是歌曲还是乐曲都远远超越了歌词和曲名所能表达的情感,所以人们常说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音乐能直接地影响人们,特别是影响儿童的情感,这对帮助孩子认识周围世界有着特殊的作用。通过各种音乐活动能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可使他们掌握简单的音乐技巧,并能发展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儿童在音乐的感染下能陶冶性情,对美好的事物有良好的感情,对生活无限热爱。儿童只有学会认识音乐,学会体验音乐的美、追寻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而唱歌兴趣的培养,则是重中之重.

一、正确选择歌曲内容

(一)歌曲材料的选择

在我们平时接触的歌曲材料中有许多好歌,但并不一定完全适合儿童歌唱,有些歌曲歌词太陈旧偏离儿童生活经验,儿童很难理解。有的歌曲节奏过于复杂,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有的歌曲音域过宽,影响儿童的发声,所以歌曲的选择直接影响歌唱的质量。我们有必要选择那些内容健康、旋律简单、形象鲜明、或有游戏性质的歌曲,或从歌词到音乐、从题材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贴近儿童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如:“小兔子乖乖”、“数鸭子”等歌词形象、口语化强,可让儿童边唱边表演,边唱边游戏,从而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这样使孩子们喜欢,学起来有积极性。再加上教材的恰当处理和教学的充满趣味性的设计,就能吸引孩子学习。儿童的思维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要把音乐教学与儿童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既能让儿童欣赏,又能提示儿童。如:在来园时播放轻松愉快的乐曲,激起儿童愉快的情感;儿童锻炼时选择一些活泼有力,带有进行曲形式的乐曲,让儿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午餐时听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有利于儿童心情愉快,增进食欲。午睡时播放恬静、柔和的摇篮曲,儿童听着音乐很快就入睡了,培养了儿童良好的午睡习惯;耳濡目染,让儿童在快乐的环境中积累经验,在愉悦的体验中获得发展。

(二)根据儿童各年龄班的特点选择适合的音乐材料

1、低段

创设合适的游戏情境,组织儿童开展音乐游戏活动,培养儿童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旋律、节奏、歌词含有较多重复成分的歌曲,可以减轻儿童记忆、反应的负担,培养儿童对歌唱的兴趣。

首先,可以选择贴近儿童身边生活的歌曲作为教学内容,儿童能轻易体验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学会歌曲。例如:《秋天》、《树叶飘》、《蓬蓬头》、《亲亲我》、《小茶壶》、《不倒翁》、《玩具进行曲》、《三条鱼》、《蚂蚁搬豆》等等。

其次,一年中,人们要过许多节日,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与常见节日,相应的、适合低段儿童演唱的歌曲,开展歌唱活动,培养儿童的歌唱兴趣。例如低段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活动开始环节教师与儿童亲切谈话,鼓励儿童说说自己会做哪些事情,激发儿童说的愿望。并将学习歌词提前到此环节,让儿童在师幼谈话中熟悉歌词“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袜、自己叠被子、自己梳头发”等等。这样既萌发儿童爱妈妈的情感,又激发儿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愿望,更能帮助儿童提前熟悉了歌词。歌曲中有多个小节是切分音节奏型,低段儿童就需要通过多次欣赏教师有节奏地反复念、唱这几个小节的歌词后,学习跟着教师学唱有切分音节奏型的乐句,熟练后,再请儿童集体随乐演唱歌曲。这样多数儿童能将有切分音的乐句唱得比较好。

2、中段

中段儿童经过低段的培养,已经打下了基础,所以在活动中会更容易理解。中段要注重儿童能力的培养,如节奏、歌词等。让儿童学习用领唱齐唱的方法演唱歌曲,按原歌词的内容和格式创编新歌词,并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的乐趣。在音乐创造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是“乐于参与即兴创造活动。”儿童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活动目标是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结合歌曲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编创的歌词,并结合歌词进行即兴动作表演。教师需改变以往的图谱,换成了生动的背景图,以及相应小动物的图片和节奏卡,让儿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各种动物在这里悠然自得地生活,同时将歌唱、体态律动、创编歌词等儿童喜爱的活动融入教学当中。

3、高段

高段儿童已对音乐有了很深的了解,高段的主要任务是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鼓励儿童大胆尝试运用语言、动作、打击乐伴奏,感受乐曲的结构、性质及乐曲所蕴藏的内涵;发展儿童感受音乐的能力,激发儿童在尝试活动中提高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培养儿童热爱、尊重妈妈的情感。在活动过程中,首先要创设情景,激发儿童学习兴趣,鼓励儿童大胆尝试用语言描述,结合动作表演来分析,表达乐曲的结构性质、情感内容。尝试用动作,巩固对乐曲的乐段、乐句的认识,尝试用乐器演奏。

二、精心设计活动过程

只有教师让教学设计与教材的处理充满趣味性,才能够吸引儿童,使儿童对教学的内容感兴趣。新授歌曲时,在歌曲间奏的地方加进适当的声音,儿童觉得十分有趣。教学设计也包括整个音乐活动的设计,而设计好整节音乐活动的环节与环节的自然过渡也非常重要,做到各环节情节化,承上启下,过渡自然,使儿童从一个意境走到另一个意境。这样做既提高了儿童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又在游戏中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表现力、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在组织教学中,教师的语气、表情和动作都会不自觉地影响儿童的情绪。如果教师的语气是儿童化、趣味性的;教师的表情是丰富的、多采的;教师的动作是有童趣的、夸张的。那么,儿童的兴趣会很高涨,儿童会积极参与。另外,注重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教育也是在音乐活动中最需要做的。

三、儿童自主探究

儿童唱歌兴趣的培养不能只靠简单的教师教儿童学来完成,儿童的自主探究、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注重培养儿童的表演力、理解力、创造力。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为此,我们要经常为儿童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孩子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己。在音乐活动中,应注意启迪儿童的形象思维来创造性地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能让儿童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活动,这不仅能让儿童快速的记住学习内容,而且还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方便。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把培养儿童兴趣放在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黄莉莉《儿童音乐兴趣的培养》

[2]林菁《儿童音乐兴趣的培养》

[3]唐文娟《节奏律动与儿童音乐兴趣的培养》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1999(3):60

[4]邱艳静《如何培养儿童的音乐兴趣》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6):123

上一篇:探究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下一篇:班集体工作中的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