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金融发展比较研究

时间:2022-07-21 12:40:46

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金融发展比较研究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对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对比,找出三者之间的差异和各自发展的优劣势,以期对其他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金融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区域经济;金融发展

我国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许多学者研究我国各省和地区的经济同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观点和建议,但是对于这三个经济区域的研究多从产业结构,经济模式等方面研究,涉及金融领域的较少,即使有研究也多是就单个区域的研究,如: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课题组的(1996),通过对珠三角金融现状的分析,找出珠三角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珠三角金融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从多方面推进珠三角金融业的发展。刘志友(2003),通过逐步完善组织体系、金融调控体系、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体系等,在长三角地区实现金融活动的高效化。朱春红(2005)在分析环渤海经济圈金融合作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机构的设立、信息共享平台的打造、机构的整合、京津合作等八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环渤海经济圈金融合作的对策和建议。诸多研究中很少有研究将三个区域的金融发展结合起来对比研究,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出发,通过三个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以期对区域金融的发展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一、金融服务业宏观环境比较

金融市场直接相关的宏观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实力、经济增长、法律环境、税收等相关外资政策环境、国际经济地位、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与否、整体市场及政府的信息透明度、各行业的人才素质、政治风险、城市基础设施、人文环境等。这些因素尽管并不直接决定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但外部环境的优劣无疑是促进或者阻碍金融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我们以三个地区的中心城市广州、上海和北京的宏观环境为代表比较。

通过比较,京沪穗三城市在经济增长、税收、外资政策、人才素质、城市基础设施、人文环境等方面与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差距较小,而在经济实力、法律环境、国际经济地位、市场经济体制、信息透明度等方面与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差距较大。三城市之间在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方面差别不大。但由于我国法律规则与国际接轨不够,以及司法制度的不尽完善,三城市的法律环境将对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

由于国家对金融业的高度控制,三城市在金融监管、信息透明、机构创新等方面的条件基本一致。上海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近年来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其国际声誉、金融产品价格特别是金属期货产品价格的国际影响力在三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北京由于拥有全国最多的高校、两院院士以及大量海外留学生,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北京由于其无可比拟的全国金融管理中心地位、数量众多的金融中介机构和丰厚的智力资源在金融人才、金融中介及配套机构和金融创新能力方面得分相对其他指标为好;但北京的金融市场准入及自由度、货币自由兑换、国际化程度、价格的国际影响力、国际声誉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表现一般。广州与上海和北京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

此外,在政策优惠方面,各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别。珠三角地区早期发展的优惠政策,是该地区有较强的金融实力。如1980年5月国务院批准深圳经济特区创立。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决定在深圳特区实施特区金融政策,赋予特区金融四个特权:一是信贷资金“切块”管理权。二是利率调控权。三是存款准备金率调节权。四是机构准入审批权。特区金融政策的实施极大的推动了特区金融的全面发展,到1996年,特区就已经构建了门类最齐全、服务网点最密集、从业人员比例最高的多种类、多功能、市场化与国际化的新型社会主义市场金融机构体系,办理种类齐全的金融业务,提供最新的金融工具,特区金融业成为深圳经济的支柱和第三产业的“龙头”。16年内,为深圳提供了占整个基建投资1/3以上的流动资金,累计发行股票筹资300多亿元,金融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1%,自身也形成了3500亿元的金融资产总规模。超长规的金融政策带来超常规的金融发展,金融对经济第一推动力得到了体现。[1]

而长三角地区发展起步较珠三角地区晚,相应的政策优惠减少。环渤海地区是近几年才开始发展的,相对于前两者,国家的优惠政策偏移较少,只能依靠自身的改进和完善才能较快的发展。虽然国家的优惠政策较少,本地区为了经济的发展,外资的引进,相应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如上海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早就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北京明确提出了发展首都金融业的概念,制定了一系列扶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天津采取了多项措施为金融业发展开“緑灯”,近来又提出要争取成为国家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江浙两省金融业的发展更是有目共睹,这与两地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培养吸引金融专业人才密不可分。因此地区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宏观政策环境的支持。[2]

二、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金融资源聚集程度比较

金融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那么一个地区金融资源的丰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其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潜力。金融资源的聚集程度反应金融机构聚集资金、人才的能力,着重反应现实的城市金融竞争力或金融实力。通常用金融机构存贷余额、保费收入、资本市场上筹资金额等指标来反映。

(1)三个地区的金融机构的存贷款余额表(表1)

(资料来源:2000-2011年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编辑[3])其中:珠江三角洲以广东省为主,长江三角洲以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的数据加总得到,环渤海地区以北京市、天津市、山和西省、辽宁省、山东省、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数据加总得到。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总量上来说,环渤海地区有绝对的优势,直观上可以看出,环渤海地区的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总量是珠三角地区的2.41倍,是长三角地区的1.2倍。同时,环渤海地区的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总量是珠三角地区的2.24倍,是长三角地区的0.95倍。但是从增量上来说,环渤海地区没有长三角地区增长的快。从以上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三个地区的增长中,长三角地区增长的最快,环渤海地区次之,珠三角地区最后。

(2)三个地区的保费收入表(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从总量上来说环渤海地区的保费收入是最高的,长三角地区次之,珠三角地区最少。从增加的幅度上来说,珠三角地区增加的最快,环渤海地区次之,长三角地区最慢。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资本市场上的大量资金流失,更多的资金进入保险行业,外资保险公司争先在广州、深圳设立分支机构,促进了当地保险业的发展。

(资料来源:2000-2011年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编辑)

(3)三个的区的上市公司额度(表3)

(资料来源:2000-2011年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编辑)

从表3可以看出:从筹资总额上来说,环渤海地区最多,2007年中国的资本市场达到最高点,受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资本市场上的筹资能力开始大幅度下降,其中以长三角地区最为明显,可以推测出长三角地区依赖资本市场融资的企业数目较多,筹资额度影响最大。

从以上三个图表中可以看出,在金融资源的聚集程度上来说,长江三角洲的金融资源的聚集能力是最高的,也就是长江三角洲的金融竞争力是最高的,此地区的金融发展潜力也是最高的。环渤海地区的金融资源的聚集能力次之,珠江三角洲最后。但同时应该意识到,环渤海地区从面积和人口总量上来说,是最高的,虽然在金融资源的总量上来说,占有一定的绝对优势,但是相对来说,环渤海地区比其他两个地区还是低的,因此环渤海地区在金融资源的聚集程度上来说,应该充分利用目前现有的总量上的绝对优势,但是同时也应该改善内部的金融结构体系,利用许多外资金融机构的总部设在北京的优势,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带动金融服务的全面市场化,推动金融业的全面发展。

三、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金融资源力的比较。

金融的资源力主要反映金融机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拓展金融业务的能力。经济决定金融,经济的发展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潜在的金融竞争力。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融业务需求的大小。可以用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出口总值来衡量。

(1)三个地区的GDP统计表(表4)

(资料来源:2000—2011年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编辑)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GDP的总量上来说,环渤海地区的最高,长三角地区次之,珠三角地区最低。但是从增长幅度来说,珠三角地区是增长最快的,珠三角地区次之,环渤海地区最慢。

(2)三个地区的出口总值统计表(表5)

(资料来源:2000—2011年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编辑)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5年之前珠三角地区的出口总值在三个地区中居于首位,长三角地区仅次于珠三角地区,但是长三角地区后来居上,2005年之后的出口总值都超过了珠三角地区,而环渤海地区在三者中出口总值是最低的。可见,珠三角地区是外向型经济,出口贸易较多。而长三角地区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加大,该区内的出口加工企业增多,出口贸易也逐日增多,而环渤海地区多是内陆型企业,出口加工业发展较慢,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加强出口。

(3)三个地区的实际利用外资统计表(表6)

(资料来源:2000—2011年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编辑)

从上表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的实际利用外资额在2007年之前,在三个地区中居于首要地位,增长幅度也最快;环渤海地区后来居上,2007年之后增长幅度加大,超过其他两个地区,说明受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受到影响,实际利用外资的能力在下降,而环渤海区也成为外资企业新的宠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4)三个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表(表7)

(资料来源:2000—2011年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编辑)

从上表可以看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总量上来说,2005之前,长三角地区的收入最高,珠三角地区次之,环渤海地区最后。但是随着国家加大对环渤海地区的投资和改革,改革的推进,环渤海地区的发展速度惊人,成为金融业务需求最多的地区。

从以上的对比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三个地区的金融资源力各有千秋,环渤海地区在国内生产总值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三个区域中居于首位,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促进经济的发展,可以预见,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环渤海地区需要更多的金融支持,同时也更能促进金融的发展。长三角地区在出口总值、实际利用外资方面超过珠三角地区成为三个地区的龙头,说明长三角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在逐步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大批量的进驻长三角地区,也给该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出口加工的机会,同时也加剧了金融业之间的竞争。

四、结论

本文仅以十年之间的数据为例,来比较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三个地区的金融发展状况,由于数据资料有限,仅能大致估算。在2000年之前,珠三角地区的金融聚集度和资源力是最大的,2000-2005年之间长三角地区在这些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2005年之后,环渤海地区后来居上,成为三大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在于环渤海区弱化政策方面的劣势,借鉴珠三角地区在吸引外资,长三角发展民间融资方面的经验,扬长避短,积极推动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改革,建立金融中心,多渠道融集资金,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这对其他地区的金融业发展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经济组.广东金融业发展现状及建设金融强省的调研报告.http:///crn-webapp/cbspub/secDetail.jsp?bookid=1307&secid=1640.

[2]韩立岩,王哲兵,冯燕.我国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关系研究.cn/cn/CEAC/2005in/qyjjx700.pdf.380K 2005-9-29.

[3]2000-2011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山西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作者简介:张萌(1981-),女,山东滕州人,硕士,山东英才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转型经济与财政金融制度。

上一篇:企业财务预警分析问题探讨 下一篇:浅析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