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宝谈中国核电

时间:2022-07-21 11:43:12

张国宝谈中国核电

日本核危机之后,中国核电产业何去何从成为各方瞩目焦点。3月25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接受了《财经》记者专访。

自1999年9月担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开始,张国宝主管能源工作逾11年,并于2008年3月出任国家能源局首任局长。今年1月,张国宝从国家发改委卸任。

日本福岛核泄漏发生之初,张国宝正在浙江三门核电站考察。3月14日,他与中核集团、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三门核电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对日本福岛核电事故成因、堆型、处置及我国核电装置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并向中央有关领导报送了分析报告。报告最后的结论是:只要技术先进,9级强震下核电站也有安全保障,中国不能因日本的老旧机组出问题就在发展核电上因噎废食。

在向《财经》记者介绍这次分析会时,张国宝特别指出,三门核电副总经理缪亚民曾作为国际核电协会(WANO)检查组副组长在福岛检查一个月,有福岛核电站全套图纸。

3月23日,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召集专题会议讨论福岛核危机。20余位与会专家达成如下共识:第一,事故原因首先是罕见天灾;第二,出事设备过于老化、存在安全设计缺陷;第三,日方在事故处置中出现失误;第四,中国的在役核电站技术比出事的福岛核电机组已大大改进,新的在建核电站更是采用了非能动的设计思路,安全性是有保证的。

张国宝认为,国务院3月16日出台的四项决定非常及时,事实上中国历届中央政府都强调,核安全是核工业的灵魂,这是十分正确的。中国核电起步不晚,但至今只有13台机组投入运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央对发展核电一直十分谨慎。但与此同时,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也是中央的既定方针。既要安全,也要发展,两者不可偏废。

确保安全,高效发展

《财经》:3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假如核安全规划不出来,产业发展规划也得等着?

张国宝:制定核安全规划的任务在福岛核事故前就布置了,国务院还发了个纪要。原来是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现在任务交给了国家核安全局,但国家能源局继续制定核电安全规划。核安全规划到底做多大、涵盖什么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很复杂。规划出来之后,还要征求能源局意见、发改委意见、其他部门的意见,各个部门看法是不是一致?还要上国务院办公会,把这一套流程走完,我估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长期规划报到国务院已经快一年了,当时中央领导就提出要制定核安全规划,等核安全规划出来以后,中长期规划才能定。

《财经》:全国有六台核电机组已经拿到了开工许可证,但尚未开工,现在这六台机组是否会受影响?

张国宝:会受影响。比如说原来红沿河的5号、6号机,原计划今年一季度至少开工其中一台,但现在看起来停了。2010年开工建设了十台机组,原计划今年要再开工八台到十台,但现在看来,已经批过的这六台也得踏步走了。

《财经》:另外14台已经拿到了“路条”(批准进入前期工作)的机组,是不是也得停下来了?

张国宝:也得等安全规划工作完了以后才能继续。

《财经》:再怎么说,已经开工的28台不会受影响吧?

张国宝:从目前国务院四项决定来看,应该是在检查的过程当中,加强安全,没有颠覆性意见的话,这28台应该是继续的。如有安全问题,则须由职能部门重新审议。

《财经》:有一种意见认为,暂停新建的影响不大,因为即使把已开工的28台机组建完,也要好几年。

张国宝:这种观点不一定确切。核电站建设周期在五年左右,今年不开工,第六个年头就没有核电投产。另外这几年为促进核电产业,投入了300多亿元以形成设备制造能力,停下来对设备制造企业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财经》:为什么我们每年都要有核电投产?

张国宝:核电装机量占发电装机总量的比例,世界平均水平是16%。中国到2010年末,发电装机总量9.5亿千瓦,投入运营的核电装机量1080万千瓦,比例只有1.14%,发电量只占1.9%。现在全世界有443台核电机组在运行,美国104台、法国58台、日本54台,中国才13台。中国的核电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所以对煤炭的依赖才这么高。

《财经》:国务院针对核电作出了四项决定,如何理解这四项决定的基调?

张国宝:我认为基调就是重视安全,这是中央历来的态度,就是把核安全放在核文化的首位,这个观点我觉得是十分正确的,其实历届政府都强调,核安全是整个核工业的灵魂和核心。中国核电在起步阶段就碰上了1979年的三里岛事故,接着又是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事故,这两起核事故在中国的核电建设进程中影响是非常大的。

要不要搞核电,要搞多快,国内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十五”计划使用的措辞是适度发展核电。什么叫适度?有人解释说,就是把已经在建的干完。当时在建的核电机组只有四台。所以如果田湾核电站不拖期,按原计划在2004年投产的话,那么从2005年到2009年,长达五年的时间里,中国就没有新的核电站投产。

“十一五”期间,核电发展方针调整为“积极发展”,共开工建设了29台机组,其中两台已于去年底投产。中国的核电装机量,投产的加上在建的,突破了4000万千瓦。

“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方针是“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但是刚刚公布就遇上了日本的核事故,这对中国核电下一步的发展肯定是有影响的,在原来的基础上,肯定要缓一缓。但是,安全是为了发展,两者不可偏废,我们不能因日本的老旧机组出问题就在发展核电上因噎废食。

核电审批是否过多过快

《财经》:现在国内舆论普遍担心,过去五年中国核电项目审批是否过多过快?同时在建28台机组,在建规模占全世界的40%,会不会有安全隐患?

张国宝:任何国家的核电建设都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你看看其他国家核电发展的历史,美国104台核电机组,上世纪的70年代到80年代是它的建设高峰,最多的时候,一年同时在建的核电反应堆有61个。法国一共有58个反应堆,它的建设高峰期是上世纪80年代,最多的一年,同时在建28台机组。

那么,美国人、法国人30年前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做呢?我们对自己就那么没有信心吗?我觉得我们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多人还停留在过去的记忆中,认为中国还很落后,在心灵深处认为中国人一定不如西方人,其实我们在很多领域已经实现赶超了。对中国国力做出正确判断,这对领导人尤为重要。

《财经》:很多人都担心,我们的核电人才是非常有限的,建设规模这么大,有限的人才一下子被稀释掉了,而核电站的安全要求、技术要求又非常高,人才方面有隐患吗?

张国宝:“十一五”之前,我们已经注意到了核电人才的培养,我曾跟上海交大的马德秀书记专门讨论过,从大学工科二年级学生当中,不管原来是哪个专业的,在自愿基础上,允许转到核电专业来。我们现在至少有六所大学有核电专业,这些年已经培养出了一大批人。

在核电企业和科研院所,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双倍配人,比如说一个控制室里6个人值班就行了,但是我们一般都按12个人配,就是为了培养人才。类似的措施,好多年以前我们就开始实施了。

《财经》: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担心,因为要走相关程序,一般来讲核电站从申请立项到拿到开工许可证要五六年时间,但是过去五年中,有的核电站三年甚至更短时间就获批了。在核电项目审批中存不存在这种情况,比如说这个项目本来没打算批,但是因为省长、书记挂帅跑项目,或者因为别的什么原因,这个项目就被放行了?

张国宝:核电站的审批非常严格,不是哪一个人就能说了算的。除了国家能源局和发改委的审批,国家核安全局、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水利部都要出具证明。这么多环节,你要想都买通了,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一个部门之内,也不是一个人说了就能算的。

以国家能源局为例,处长、司长到局长,哪个环节做哪些工作,都有严格的规范,从来没有哪个项目,是我张国宝说批就能批的。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国家能源局审批的核电项目中,没有一个是你刚才说的那种情况。

二代、三代不是非此即彼

《财经》:现在核电技术路线的选择上,二代加和三代技术,还有三代技术中的AP1000和EPR,争论还是比较多,您的看法是什么?

张国宝:首先, 不管是三代还是二代加,都是压水堆,区别在能动还是非能动。三代技术是1979年三里岛事故以后,美国人研发的。什么叫非能动,就是外界没有动力,也能够自己保护自己。AP1000的设计标准,是事故发生72小时之内,反应堆可以自行处理事故,不会发生堆芯熔化,这些技术是二代所没有的,确实提高了安全性。

至于今后是不是都采用AP1000,还是说可以再上一些二代加,这一直有争议。我们之所以决定引进三代,就是希望发挥后发优势,站在一个高起点上往前发展。这是一个民主决策的过程,不是哪个领导人的意见。当时全国的专家都集中到北京封闭投票,不是简单的无记名投票,而是每个人都写出自己的意见,并且签名备案,最后绝大多数专家赞成引进AP1000。

但是,AP1000需要经过实践检验后才能大规模铺开。过去两年,我们在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开建了四台AP1000机组,三门1号机组将在2013年底或2014年初并网发电。按有关规定,核电站试运行一年之后,向国家核安全局提交《最终安全分析报告》和《装料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通过之后,核安全局发放运行许可,同时发改委能源局组织国家验收,待全部通过后,核电站才可投入正式运营。

这是不是说,2015年之前,中国就不建核电站了?显然不是。所以还需要上一些二代加机组。我国的二代加是基于M310技术的改进型机组,M310在全世界有近80台在运营,这个毕竟是经过多年运营后证明过的技术,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有保障。

《财经》:有些人批评说二代加上得太多,五年上了26台,浪费了宝贵的厂址资源,是这样吗?

张国宝:厂址不是问题。中国已勘察过的可建核电站的厂址,建设容量在2.4亿千瓦左右,现在投产加在建的,一共4177万千瓦。三代最好,二代加都别上,有不少人不同意这种观点?人家也可以说三代不好,毕竟你还没有拿出来一个完整的三代核电站。

《财经》:引进 AP1000既然是中央的决策,为什么后来又要引进EPR?

张国宝:因为法国锲而不舍地作工作,国家在外交层面上需要平衡。法国人过去在核电技术上帮了我们很多,所以也要照顾法国一下,而且法国的EPR也是三代,只是走了不同的技术路线。

《财经》:AP1000为什么在中国第一个用,这是美国的技术,为什么美国不首先使用?

张国宝:美国电力需求的增长率没有中国那么高,而且实际上美国也批准了,今年2月底,奥巴马宣布在美国南部开工一个AP1000核电站,此前北卡罗莱纳州已经开工了一个AP1000机组。

《财经》:但是美国是在中国开工一年多之后才开工,美国是不是把中国当成了技术试验场?

张国宝:因为中国是第一个建的,试验场也可以这么说。但是反过来看,我们为什么不能抓住这个机遇,发挥后发优势掌握三代核电技术呢?如果美国人不转让技术则另讲,既然他们愿意转让,那何乐而不为呢?根据双方协议,如果中方能做出140万千瓦的机组,那知识产权就是中方的了。这点比法国人要优惠得多。

《财经》:引进AP1000是不是打击了中国已有的核电技术队伍,有些专家说,中国现有的核电二代加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本来可以在此基础上向三代升级的,是这样吗?

张国宝:关键是我们自己开发的堆型没有取得核安全局的许可证。另一方面,有机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什么不这么做呢?为什么非要从零开始呢?而且,已经掌握的知识怎么会没有了呢?没有那些知识,怎么去消化吸收引进的技术?英雄一定会有用武之地的。

“国核技”的角色

《财经》:中国在决定引进AP1000后,国务院又成立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核技)作为三代技术自主化的主体。是否因为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抵制AP1000,才不得不成立国核技?

张国宝:国核技是合资公司,国家控股,中电投、中核、中广核都是股东。之所以成立国核技,是国家考虑到中广核一直在用法国人的技术,主要精力放在那里,中核集团又搞了CNP1000,并在建设田湾核电站,田湾是俄罗斯的技术,由中核来接AP1000的话,美方、俄方都有所担心。所以,国核技的成立,关键是中核、中广核有别的业务,而不是什么抵制。

《财经》:国核技既无技术背景,又无工程背景,能否担起三代技术自主化的重任?

张国宝:第一,AP1000是非能动技术路线,和二代技术的能动路线完全不同。无论谁担纲,都需要重新学习。

第二,国核技的人员不是白丁,他们都是有核电背景的,包括董事长王炳华在内,很多人都是从中核、中广核过来的。至于工程背景,国核技不是业主,业主还是那三家――中核、中广核、中电投,国核技只是消化吸收并转让三代技术,同时与美国西屋、绍公司一道负责核岛部分的工程。

《财经》:有人对国核技收取技术转让费不满,说它买技术花的是国家的钱,为什么还要赚同行的钱?

张国宝:那你说怎么办?白拿?人家就是翻译也是有自己的劳动在里面啊,更不用说消化吸收所付出的辛苦了!况且中核、中广核、中电投在国核技也都有股份。

《财经》:国核技将来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张国宝:他们想法很多,有自己当业主的打算,但我们希望他们把精力放在技术开发上,消化吸收三代技术并实现自主开发,这是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是国家交给国核技的任务。

本刊实习生朱对此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以财政政策改善增长质量 下一篇:农房抵押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