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时间:2022-07-21 10:20:55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1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疗效评估,对失效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不断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锁定加压钢板治疗156例患者,手术时间45-95分钟,平均55分钟,出血量80-150ml,平均100ml。术后随访6-24个月,156例病例得到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0-12W,平均11W。髋关节功能:优143例(91.7%),良7例(4.5%)差6例(3.8%),优良率96.2%。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效果满意,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老年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76-01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骨折,随着社会老龄化,其骨折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股骨粗隆间血运丰富,传统的保守治疗也能愈合,但长期卧床会导致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尿路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其死亡率可达50%[1].手术能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早期手术治疗及功能锻炼观点已被广泛接受。锁定加压钢板的设计遵循BO原则,锁定钢板不与骨面直接接触,减少了对骨界面的应力作用,保证了骨膜的血运。另外,螺钉与钢板的扣锁形成了一种框架结构,可对骨折进行有效支撑,任何方向的应力均不影响骨折的稳定性,可满足早期下床活动的需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1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现回顾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56例患者,男72例,女84例;年龄65~95岁,平均74.5岁。根据Tronzo Evans分型[2],Ⅰ型29例,Ⅱ型57例,Ⅲ型46例,Ⅳ型24例,均为闭合骨折。致伤原因:车祸伤47例,跌倒伤73例,其他伤36例;合并症:有98例合并两种以上的内科疾病,其中有糖尿病59例,高血压病65例,冠心病19例,肺部感染16例。伤后至手术时间6h~18d。

1.2 手术方法:手术在连硬外麻醉下,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患侧臀部垫高15度,C型臂X线机监视下先使患肢作外展牵引再内旋复位,纠正患肢短缩、旋转畸形。复位良好后,于股骨大转子顶端向下作长约10cm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股骨近端,充分显露大转子骨折端,再次对骨折部位进行牵引复位,选择合适长度的锁定加压钢板,于钢板普通孔处钻孔后拧入普通螺钉,然后于钢板近端旋入套筒后钻入3枚导针将钢板作临时固定,C型臂X线机确保其在股骨颈内,拔出导针后钻孔拧入锁定螺钉。剩余锁定孔分别钻孔后拧入螺钉,放置引流管后逐层关闭切口。

1.3 围手术期处理:术前均予以胫骨结节牵引或股骨髁上牵引制动,完善相关检查。有合并症者请相关科室会诊,积极治疗原有内科疾病,控制血压和血糖、改善心肌供血、控制肺部感染等使患者能耐受手术。术前2小时开始应用抗生素,至术后3-5天,为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未用止血药,行抗凝治疗7-10天。24-48小时后拔除引流管。术后次日可摇床坐起,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三天后用CPM机被动屈膝、屈髋活动,一周后可在床上主动屈髋。对于EvansⅠ型、Ⅱ型骨折,术后二周可持双拐下地不负重行走,EvansⅢ型、Ⅳ型骨折,术后四周可持双拐下地不负重行走,待拍片证实有明显的骨痂生长后,方可逐步负重行走,平均11周后骨折愈合方可弃拐行走。另外,术后应避免患肢反复过度内收活动,还应加强全身抗骨质疏松的治疗。

1.4 随访和评估:术后定期随访复查,1、2、3、6、12、24个月,常规拍髋关节正侧位片。评估内容:骨折复位状况;钢板螺钉位置有无松动、断裂、退钉、穿出或切割股骨头颈;骨痂生成以及骨折愈合情况;有无髋内翻畸形、肢体短缩。关节功能评估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3],包括疼痛、功能、下肢畸形、髋关节活动范围等4大项。90-100分为优,80-90分为较好,70-79分为良,70分以下为差。

2结果

加压锁定钢板治疗156例患者,手术时间45-95分钟,平均55分钟,出血量80-150ml,平均100ml。术后随访6-24个月,156例病例全部得到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0-12W,平均11W。150例内固定成功,其中7例(Ⅱ型1例,Ⅲ型2例)螺钉在股骨头中的位置向上移位,并轻度髋内翻。失效6例,2例(Ⅲ型1例,Ⅳ型1例)滑动超过20mm,并有髋内翻畸型大于100度,2例(Ⅲ型1例,Ⅳ型1例)螺钉穿出股骨头,1例(Ⅳ型)螺钉切割股骨头颈,1例(Ⅲ型)钢板断裂。末次随访评定关节功能:优143例(91.7%),良7例(4.5%)差6例(3.8%),优良率96.2%。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严重创伤,多伴有骨质疏松及多种严重合并症,患者一般状况较差。骨折处理须在全身状况允许的条件下进行,入院后积极行术前准备,包括术前的必要检查、治疗内科合并症及预防并发症,身体情况允许下尽快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骨折端坚强固定,重建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早期进行负重活动,避免或减少骨折间接引起的并发症[4]。能否早期活动取决于内固定的稳定性,Sonstegard等[5]认为影响骨折内固定系统强度的因素包括:骨骼质量、骨折类型、骨折的复位情况、内固定的设计、内固定的植入位置。外科医生能控制的只有骨折复位质量、内固定器械的选择及植入技术。

3.1内固定的选择

目前,股骨粗隆间骨折常用的手术固定方式有动力髋镙钉(DHS)内固定、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A)内固定、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FP)内固定。

DHS作为髓外内固定钉板系统的代表,具备内在的角稳定性,同时具有动力性和静力性双重加压作用,且能保持良好的股骨颈干角,是治疗稳定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金标准”。但DHS内固定术中需要广泛暴露,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老年患者难以耐受,术后易出现并发症[6];其力臂较长,主钉为单钉固定,加上骨质疏松的骨骼对螺钉的把持力降低,固定欠稳定,对于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易出现股骨头切割、螺钉松动、钢板断裂、髋内翻、畸形愈合等并发症[7]。

PFNA为髓内中心性固定,负重力臂短。螺旋刀片在置入时自由旋转并尽可能使翼片周围松质骨压紧,使内固定-骨界面的质量增强,骨折稳定性好,有利于骨折愈合,并可早期行功能锻炼。但黄广聪等[8]认为,PFNA是针对西方人的解剖特点而设计的,内固定物的外翻角度较大,对于亚洲患者来说,在扩髓和插入主钉有一定困难,可能造成较大的损伤,髓腔狭窄的患者慎用。因其对术者操作技术要求高,以及对患者髓腔的要求,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广泛使用。

LPFP是近年来开始逐渐使用的髓外内固定系统,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特点有:

微创外科技术。针对股骨近端解剖特点设计的锁定钢板有形态贴切的接骨板设计,手术过程中无需进行接骨板预弯,小切口切开再插入锁定钢板,每个锁定螺钉借助导向器经皮钻入,通过接骨板与骨骼固定,创伤小,出血少,适合老年人体质差,手术耐受性差的特点;

锁定钢板仅以固定杆贴近骨面,接骨板与骨面无直接接触与压迫,减少对骨骼骨膜血运的破坏,利于骨折端的血供;锁定钢板的近端通过3枚锁定螺钉,呈现内收圆锥状,向股骨头方向内聚,能有效预防股骨头的旋转和拔出,并且对骨折端产生较强的支撑力,能防止髋内翻的发生;锁定的螺钉与钢板形成一个整体,转移了钉与钢板的力矩,应力可以通过钉颈部传导到骨折的两端,而且部分锁定螺钉还可以形成角度,增加了拔出的应力[9],适合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典型病例见图一。患者可以早期离床、早期功能锻炼、早期下地负重,从而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3.2 LPFP注意事项及失效分析

3.2.1 手术应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进行,术前良好的复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骨折端的复位需确保颈干角>130°,尽量做到正、侧位均复位满意;注意避免颈干角、骨折块异位等方面的异常;准确地把握锁定钢板的长度及螺钉的深度、角度、方向;手术尽量采用闭合复位及小创口,减少手术创伤,提高疗效。

3.2.2 近端进入股骨颈内的锁定螺钉方向位置很重要。本组病例中2例螺钉穿出股骨头,1例切割股骨头颈,均因锁定螺钉方向位置不佳,钢板放置稍偏后,致螺钉打出股骨颈外。螺钉固定技术要求一次性打入成功,反复打入易使螺钉松动。强调手术应由具有相当经验的医师操作,掌握好穿钉技术。

3.2.3 注意小转子和股骨距内后侧皮质的复位,因其对骨折的稳定性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蔡迎峰等[10]认为小转子缺损是引起髋内翻的重要因素。术中对股骨上端后内侧有缺损的Ⅲ型、Ⅳ型骨折,小转子明显移位者,应尽可能予复位后用锁定螺钉固定,这样可明显增加骨折端的稳定性,得到良好复位固定。本组2例病例发生髋内翻,1例因小转子粉碎严重,复位不佳;另1例严重骨质疏松,股骨头颈与股骨干之间失去稳定性,固定不佳,导致髋内翻畸形,影响关节功能。

3.3 术后康复

术后康复对于治疗的结果有重要影响,制订完善的康复治疗计划,不仅能使患肢功能得到早期恢复,而且对患者的体能与各脏器恢复至关重要。要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纠正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术后尽早开始肢体的康复训练,包括肌肉的等长收缩与关节CPM机锻炼,不仅能使关节、肌肉在活动中恢复功能,还能有效防止下肢静脉形成、防止肺梗塞的发生。负重时间应根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骨的质量及内固定质量来决定。本组1例Ⅲ型骨折患者,术后3周即下地负重行走,导致钢板在股骨颈内切割骨小梁造成钢板松动、钢板断裂,故不能盲目地指导患者过早下床负重行走,严重骨质疏松或不稳定骨折的患者,早期应在床上进行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3~5周后视骨折愈合情况再扶拐下地不负重活动,待拍片证实有明显的骨痂生长后,方可逐步负重行走,平均11周后骨折愈合方可弃拐行走。否则无论内固定多么坚强,都不可避免地导致骨折端移位和畸形愈合,钢板断裂、松动、断钉等现象。

参看文献

[1]宋世锋,姚伦龙,张熙民等.高龄患者髋部骨折的治疗(附表49例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9(9):633-635

[2]赵勇,周大鹏,田竞,等.PFNA内固定结合近端控制技术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12):1085

[3]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09-710

[4]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

[5]Sonstegard DA,Kaufer H,Matthews LS.A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implant,reduction, and prosthesis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J]. Orthop Clin North Am,1974,5(3):551-570

[6]刘强.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华骨科杂志,2014,34(1):92-95

[7]李其庆,谢斌,杨卫国.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1):100

[8]黄广聪,郭应伟,潘俊宇等.DHS、PFNA、LPF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06(6):545-546

[9]杨傲飞,何承建,徐超敏.LCP与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8):680-682.

[10]蔡迎峰,陈胜,张维,等.股骨小粗隆致损的生物力学评价及其临床意义[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16(3):178.

上一篇: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在小细胞肺癌中的应... 下一篇:前列腺增生症并慢性肾功能不全TURP治疗效果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