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7-21 09:34:14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并对该类患者实施监护、整体护理、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结果经治疗护理,27例好转出院,11例死亡,根据Killip心功能分级。其中死于Ⅱ级的有2例(22.2%),死于Ⅲ级的有5例(38.4%),死于Ⅳ级的有4例(100%)。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溶栓治疗,并在溶栓中及溶栓后给与严密监护、仔细观察、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等全面精心护理后,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555[2007]02-1 14-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缺血坏死,属于冠心病的严重并发症,我科自2005年3月~2006年10月收治了38例心肌梗死患者,经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在40~72(54.3±12.4)岁:发病时间2~12(3.2+7.6)h。38例中22例合并下壁心肌梗死,9例为合并下壁、后壁的心肌梗死,7例为后壁并右心室梗死;疼痛性心梗26例,其中12例表现为持续性胸前区痛,5例上腹部痛,5例背部痛,4例左肩痛;无痛性心梗12例,其中5例突发气促,3例反复呕吐,2例晕厥,2例心悸。根据Killip心功能分级,I级有12例,Ⅱ级有9例,Ⅲ级有13例,Ⅳ级有4例。

1.2治疗方法(1)绝对卧床休息,进流质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畅通,吸氧镇痛,应用极化液及能量合剂。(2)进行溶栓治疗,入院距发病

2结果

经治疗护理,27例好转出院,11例死亡,其中死于Ⅱ级的有2例f22.2%),死于m级的有5例(38.4%1,死于Ⅳ级的有4例(100%)。

3护理

3.1溶栓前准备尽早持续开通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最大可能挽救缺血濒死的心肌,及时处理并发症,预防缺血或梗死的复发,降低住院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患者进入急诊内科抢救室后,嘱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氧气吸入(2-4L/min),以利于心肌供氧,并可减轻胸痛和心律失常[1]。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心肌耗氧对再灌注后心肌顿抑的恢复也至关重要[2],进行心电监护,详细记录来院就诊时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建立2条静脉通道,抽血急查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常规、血糖、血脂、电解质等:掌握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和适应证、配合医生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溶栓治疗的必要性、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常规备好除颤器、心电图机、血压计及肾上腺素、阿托品、胺碘酮、利多卡因、多巴胺等抢救用药。

3.2溶栓时监护熟练掌握临床评价再通的标准,溶栓期间进行心电图监护,溶栓前记录心电图为基础值,溶栓后第10~15分钟记录心电图,30分钟打印全导心电图,次日打印全导心电图4次,第三天3次,以后每日1次,详细记录心电图的确切日期、时间、ST段抬高值,特别注意观察ST-T演变,以判断溶栓效果和及时发现再灌注心律失常;耐心听取患者主诉,溶栓时每15分钟记录胸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有无伴随症状等,溶栓后2小时内评估胸痛是否迅速缓解和消失是判断冠脉再通的有效指标;随时和医生联系,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心率、脉搏,以防止并发症,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3.3溶栓后观察了解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以防治并发症的发生。①出血:轻者为局部出血,重者可全身出血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而危及生命。溶栓过程应做到:严格床头和书面交接班、多巡视患者,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全身皮肤粘膜、大小便和痰的颜色变化,溶栓时避免进行动脉穿刺及肌内注射。②再灌注心律失常:急性心梗患者溶栓治疗时临床症状好转、胸痛症状减轻、ST段恢复期或正常后突然出现心律失常,是判断溶栓治疗的有效指征之一,如抢救不及时可导致猝死,心律失常亦是溶栓并发症。溶栓患者必须进行严密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及早进行治疗。③低血压:低血压可由大面积心肌梗塞后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输出量减少所致,也可能与血容量不足、再灌注性损伤、血管扩张药及合并出血有关。故需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在溶栓的30分钟内,每10分钟内测一次血压。溶栓后3小时内,每30分钟测一次,1-2 d后改为每2小时测1次,血压平稳后根据病情延长测量间隔时间,病情稳定后5~7d可转出CCU病房[1]。④凝血功能:检测凝血时间(ACT)、部分凝血活酶活性时间(APTT),使其ACT及APTT在25分钟、80秒之内。

对于无痛性心梗患者更要提高警惕,无痛性心梗的并发症大多发生在24小时内,以最初4小时室颤和猝死的威胁最大,因此,发病72小时的细致观察至关重要[3]。老年病人占无痛性心梗的比例更高,其原因是老人常伴有脑动脉硬化、合并有糖尿病及心脏植物神经的衰变等都会降低对疼痛的敏感性,部分病人起病就晕厥、心衰、休克、合并肺炎、消化道出血等为主要表现[4],常易掩盖疼痛症状造成误诊或漏诊。所以,对老年病人不能只注意症状,要把心电图、心肌酶等生化检查作为常规,以免误诊或漏诊。

3.4心理护理

3.4.1合理安排饮食以清淡、低热、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食盐过多,因食盐中的钠离子会加重心脏负担。

3.4.2保持情绪稳定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加之多有动脉硬化,情绪易激动,性格偏执,精神压抑,敏感多疑,气量小,对疾病顾虑不安,对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在意,加之心肌梗死患者补液量多,输液速度慢,病人甚至吵闹纠缠,不讲道理,护理人员要谅解老年病人,以娴熟的护理技能,温和亲切的语言,热情周到的护理,使病人的情绪和心理保持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换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目。

3.4.3出院指导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入恢复期后,在护理时要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引导,创造最佳心理环境,保持良好而稳定的情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6周后,体力恢复,病情稳定,避免过劳和精神过度紧张,保持乐观情绪,防止过度兴奋与激动,指导他们学会自我调解,自我控制,保持心理健康,充满恢复健康的信心,待病情完全稳定后,适当进行体育活动,但要循序渐进,以活动后不引起心绞痛及明显不适为度,还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因为寒冷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会导致心肌缺血及促进人体产热,增加人体负担,使血管收缩,增加回心血量,从而加重心脏负荷,出院后指导心肌梗死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心电图,坚持门诊对症康复保健治疗。

上一篇:护士HIV职业暴露的防护 下一篇:妊娠合并重度高脂血症性胰腺炎15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