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者大多自我感娆良好

时间:2022-07-21 09:25:14

低能者大多自我感娆良好

心理学家已经证明,相比于成功,我们有时对自己的失败视而不见。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没有能力的人惹人讨厌:他们大多自我感觉良好,根本认识不到自己有问题。

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贾斯汀-克鲁格和大卫・邓宁进行了一项测试,试图证明能力不足者缺少对自己技能的正确认识。他们举了麦克・阿瑟惠勒在匹兹堡抢劫银行的例子。

这名1995年被捕的罪犯,在不戴口罩且没有任何伪装的情况下抢了两家银行。当警方将监控录像播给他看时,他抗议道,“我有涂果汁”。这名天真的罪犯认为,只要用柠檬汁抹抹脸,监视器就看不到他了。

现实生活中,多数人觉得自己的幽默感高于平均水平。实际上,一个人认识自己的程度是由表达能力来决定的。那些讲笑话能力略高于平均水平的人,基本可以精确地进行自我评估;而那些不能正确认识什么是幽默的人,通常无法准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这并不是从主观上测量幽默。实验表明,这只是关于逻辑推理与语法的测试。科学家已经确定了这一规律,他们在每个案例中都发现了同样的模式:3组研究中,每组表现最差的人也同样是能力最低者,这些表现垫底的人还往往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对此,克鲁格和邓宁的解释是,准确评估技术水平的能力依赖于执行技能,两者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所以一些高估自己的人,不仅能力有限,也缺乏心理工具来认识自己的无能。

在关键的最终测试中,克鲁格和邓宁找到一批在逻辑推理任务中表现欠佳的人,通过培训,这些参与者的自我评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这表明一个人的能力水平确实能够影响自我意识。

缺乏能力和不客观的自我认识,不仅存在于抽象的实验中,也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例如,自认为最懂枪的猎人会在枪械知识中存在误区;问询技巧不足的医生,无法认识到自己的缺点。

这种被称为“邓宁一克鲁格效应”的现象,已成为一种心理学家所谓的“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具体而言,是关于个人认知过程的认识,以及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这一理论应该能解释你的同事和朋友那些令人费解的自信了吧。

在你自我感觉良好之前,请记住一件事:现实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样。当然,你也可以特别欢乐地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继续“无知”地快乐下去。

上一篇:浅谈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体态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