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一以贯之”探究

时间:2022-07-21 02:52:10

摘要:“吾道一以贯之”出自《论语・里仁》,自古以来,对“吾道一以贯之”中“一”的解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认为其是指“乐”,一种超越了外在的一切而向内的一种精神诉求。本文分别从纵向孔子的一生和横向即生活、交往、求知、理想志向等方面来探求,得出孔子人生之道“乐”以贯之的乐之真、乐之善、乐之美的思想。

关键词:吾道一以贯之;乐;精神诉求

一、对“吾道一以贯之”中“道”的探究。在《论语》中先后有两次提到了“吾道一以贯之。一次是在《论语・里仁》中有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另一次是在《论语・卫灵公》中也有:“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中两处的“吾道一以贯之”至今让后人众说纷纭,不得其解。而曾子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是否就可以恰如其分的解释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道”呢?其他学者也对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做过“仁”、“礼”、“孝”、“中庸”等各种解读,然而正可谓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我认为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的“道”指的是孔子以其圣人之心而感悟的“乐”之道。这种“乐”之道是贯穿孔子所有道理的一个中心或一条主线,通过这种“乐”之道把所有的道理贯穿起来。这种“乐”道是重视人的精神情感体验的,它把伦理与审美结合起来从道德情感中体验美的境界。

二、从纵向来总结孔子之道“乐”以贯之。孔子的“道”正是由自身走过的人生之路所展示的。在《论语・述而》中有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可见“乐”伴随了孔子的一生,孔子在其一生的奋斗进取之中始终对人生抱有一种乐观的态度,这种乐观的态度是发自内心的真感情的流露。这种乐使孔子消解了物质与现实的忧愁,达到了食忧两忘的境界,就连时间也淹没在孔子“乐”的境界之中。从上述可见孔子的一生因“乐”而悟道,最后突破了“欲”与“矩”的界限,而可以随心,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达到自我身心的全面的最大的自由和谐的境界,而这种境界就是孔子所感悟的“乐”的境界,即“成于乐”。

三、从横向来探究孔子之道“乐”以贯之

1、生活上,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同时,她也赞美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王阳明对孔颜乐处的解释是这种乐是“真乐”是人心的本然状态,是与良知合而为一的。所以孔颜之乐是超越了物质本身,而向内心的一种对自由、对独立意志、对善的一种精神诉求,贫与富只是外在的境遇,而孔子的精神生活的快乐超越了物质和外在的一切形式,他并非乐贫而是安贫乐道。

2、求知上,孔子在学习和求知的过程中,也显示了他的乐学思想。孔子曾问过子贡:“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子贡对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对于此“一以贯之”我认为孔子自己做出了回答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孔子明确指出了求知的三种状态:“知之”是对知识的理性把握;“好之”是情感观照;“乐之”是心灵的体验与享受。这三种状态对于孔子来说孔子对知识的追求更多的是心灵的体验与享受。只有在“乐之”这一种境界中,主体与客体才得到真正的统一,达到了一种高质量的求真状态,可见孔子之乐是真之乐。

3、在交往上,孔子在《论语》开篇也指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远”不仅是空间上的距离远,而且也是时间上的久远,但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之间不会因为这些而改其乐。这种“乐”是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念,以及类似的理想道德追求基础上与朋友相处交往时产生的内在愉悦感。

4、在理想与志向的追求中,在孔子所有的“道”中一以贯之的“乐”的思想达到了更高的境地。“……点,尔何如?”……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这里对理想志向的描写给人一种没有主客体对立的紧张的感觉,而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和谐的审美的境界。人与物都是“各得其所”“各遂其性”,进而达到灵魂与天地万物的圆融之境。将人的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结合起来,在自然山水之中体会生命的乐趣,达到了善之乐,美之乐。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孔子之乐在于对“道”的寻求中,对物质本体的一种内在精神超越,这种超越是一种物我两忘的审美的快乐,达到了真善美的统一,所以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来说,孔子的一生都是“乐”以贯之。

四、孔子告诉我们“乐”道如何一以贯之

首先,孔子说:“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在生活的具体细节中孔子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从不同的方面告诉我们有益的快乐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好处和以交了不少有益的朋友为快乐。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骄傲为快乐,以游荡忘返为快乐和以饮食荒淫为快乐。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孔子从生活中的不同侧面告诉我们:要以何为乐和不要以何为乐。其次,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是孔子思想的一个核心,也是最重要的道德条目,从本意来看孔子告诉我们“乐”要建立在“仁”的基础上,但是从现实意义上看,是要告诉我们,这种“乐”要建立在道德善的基础上才可以长乐,告诫我们要注意道德的培养。再次,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庸”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这里孔子告诉我们“乐”要坚持“中庸”的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我内心的宁静与安乐。

透过以上的分析与探求我得出的结论是:“乐”道乃是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 之道。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育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沙河园区,创新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