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走进文本 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

时间:2022-07-21 01:51:05

让学生走进文本 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落实《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在读中走进文本呢?

一、营造氛围,激情促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人的潜能会得到最大的发挥。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北师大版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但有些文章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这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的情境,辅以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既能拉近学生和教材的距离,又能有效营造学习氛围,强化学生的探究热情,有利于学生满怀激情参与阅读实践。

在教学《我家住在大海边》一文时,事先我调查了一下班上学生对大海的了解情况发现:虽然地处沿海,但因为所处家庭环境不一样和安全等其他方面的原因,学生对大海的了解并不多。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热情,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化静态为动态,先播放一段美丽富饶的海边风光。蓝天、白云、海湾、渔船,随着浪花的拍打声逐步显现,教师再配以声情并茂的讲解:这就是大海。海水多蓝呀,海面上翻卷着白色的浪花,这是浪娃娃们在欢迎我们呢。听,远处传来海鸥的叫声,她们在海面上尽情地歌唱着。瞧,那是渔船,勤劳的渔民们每天乘着它们出海捕鱼……如此,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对大海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学生在观看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大海的向往与企盼中,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去思考、去想象自己心目中的大海,这时候老师告诉学生丁丁的家就住在这美丽的大海边,自然地导入新课。这样,用多媒体创设一个与课文描述相应的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们读起书来就有滋有味了。

二、借助想象,移情促读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源于生活。在激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后,我们应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充分感悟课文的情节和主题。感悟不能只靠语言文字,而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意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情感迁移,获得真切的体验,并与文本产生共鸣。联系生活,借助想象,就是一种很好的移情途径,学生通过想象,可以体验到文本深处的美的意境,美的人、事、景、物。

如在教学《春天的雨点》一课,我让学生看着插图结合生活实际,想象一下:乌罕娜老师护送达丽玛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俩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凝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达丽玛会想些什么?她会对老师说些什么?同学们兴致很高,发言踊跃。有的说达丽玛可能会说:“老师,上课的时候我不该走神,我以后一定会改正的。”有的说达丽玛会说:“老师,我上课走神,你不但没批评我,还给我补课,你真是我的好老师。”还有的说:“乌罕娜老师会说:‘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老师真替你高兴。’……”无需多费唇舌,浓浓的师生情谊就尽在其中。

这样,借助想象,引导学生进行感觉迁移,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碰撞沟通了文本与孩子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他们置身情境,就会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和投入,从而更好地与文本对话,有效地感悟了课文,提高了阅读效率。

三、角色体验,入情阅读

阅读教学不仅要重认知,而且要重体验。让学生获得体验的一条直接的途径就是让学生直接参与再现课文的情景,如举行分角色朗读、角色扮演、改编课本剧等。这样真正“走进”文本,文本中蕴涵的丰富的情感因素就潜移默化地进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我们要改变被动的说教式的“体验”,从多角度、多层面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自然,在学生的角色扮演中流于浅表或误入歧途时,教师应及时伸出援助的双手,把学生“拉”回来,引导他们获得健康、正确的体验。

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时,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矿泉水瓶、水,请一名同学上台演示并讲述乌鸦喝水的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在亲身操作中体会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衔进瓶子的细心与耐心,观察水慢慢升高的现象,能使乌鸦喝水的经过更直观形象,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验乌鸦动脑动“手”而成功的快乐,也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自己动手亲身实践的重要性。再如,教学完《皮鞋匠和银行家》一文后,让学生编演课本剧,学生们表演得惟妙惟肖。凭借这样生动活泼的活动,一方面检验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让他们在表演中进一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刻体会到一个人应当认识自我,相信自我,确立自我,要愉快地生活。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阅读的品质自然也就提升了。

四、链接生活,主动阅读

新课程强调生活化的教学。“阅读教学应该基于生活,超越生活,面向多元世界;始于课堂,走进课堂,融入复杂社会。”可见,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我们可以以作业为桥梁实现教学生活化的扩展。作业除了巩固课内知识的功能外,还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生活的功能。通过作业,让学生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生活的有心人和主人。生活化的作业可以在课前预习时布置,如让学生收集与课文有关的人、事、景、物等;也可以在课后布置,如开展调查研究,举行主题探究活动,在生活中实践、印证课文内容等。

在教学完《我家住在大海边》一文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1. 动手画画你想象中的大海。2. 学唱一首歌唱大海的歌。3. 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有关大海的故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做,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找一找,把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扩展到课外,深化了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校内外联系、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育体系中学语文、用语文。

再如,学了《和氏献璧》一文后,为了让学生对和氏璧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我让他们去搜集有关和氏璧的历史故事,进行拓展性的阅读。在日积月累中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扩大其知识面,而且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提高了阅读效率,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语文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上一篇:运用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快乐习作 下一篇:在阅读教学中关于立体化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