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广场文化的发展

时间:2022-07-21 01:26:54

浅论广场文化的发展

作者简介:夏华中,(1978.1-),男,籍贯:周口市淮阳县,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文化局,职称:助理馆员(初级职称),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摘要:随着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强,其中以满足群众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的群众文化活动成为丰富广大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主要活动形式,是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核心。近年来,人民的生活富裕了,开始关注自己身边生态环境的改善。广场文化日益成为城市文化中最活跃的娱乐与休闲方式。丰富多样的广场文化既增加了城市的动感与色彩,又显示了城市的文化个性。它是集民俗文化、商业文化及体育文化于一体,开创政府与人民互动共创的一种新形式。于是人们很自然地聚集到面积广阔的场地,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广场,开展一些自娱自乐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促使广场文化成为当代城市文化不可忽视的新资源。

关键词:广场文化,城市,发展

一、广场文化的特点

广场文化,顾名思义是城市广场所呈现的文化现象以及在广场中所展示出来的文化。它包含富有文化气息、表现较高美学趣味的广场建筑、雕塑以及配套设施等,在广场上进行的专业或民间的各种艺术性表演,表现出了很强的艺术气息。它是城市公共生活最集中的地方,是政府公益性最能体现的地方,也是城市公共文化集中展示的地方,成为市民社交、休闲与受教育的场所,也成为外来旅游者旅游与休憩之处。在这个没有围墙的大舞台上,参与广场文化的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欢聚在广场。人们在这里既可以是欣赏者,也可以是表演者,在这里没有身份、地位的差别,人们可以轻松自在、无拘无束、自由流动,在休闲中感受着文化的熏陶,寻找着自己的乐趣,尽情地展现自我。广场文化的缤纷绚丽、多姿多彩,是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既然广场是城市的“客厅”,管理者都想把这“客厅”装扮得美丽大方,对外可迎八方宾客,展示自己城市的精神风貌;对内则使居住者生活得心情舒畅,并轻松自在地享用它,观赏它。

广场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各种文艺、体育等具有艺术性的活动,各种节庆都需要艺术活动支持配合,这就使之具有了审美性的特点。这些文化体育活动有的属较高雅的艺术活动,如广场文艺晚会等,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即使有的活动是出于自娱自乐,如跳舞健身,也包含一定的审美在内。广场文化的审美性是寓教于乐的,它对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广场文化又成为向公众进行审美教育的公共课堂。

广场文化的公益性是其最大的特点,它是连接党委、政府同群众之间感情、关系的一座桥梁、一条纽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说,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广场文化,文化部门应把握住这个绝好的机遇,让广场文化充分显现出来。

二、 广场文化的功能

以群众需求和群众满意为广场文化的出发点。所到之处都出现了比较火爆的场面,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说明现在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呈现多样性,天天待在家里看电视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他们需要多种形式的文化滋养。广场文化活动这种露天演出的形式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形式活泼、易于接受,而且邻里之间可以加强了解,相互交流,增进友谊,陶冶情操,正好满足了他们渴望走出家门,回归自然的心理诉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既是文化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深入实际,深人群众,了解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积累丰富多彩的创作素材,为创作优秀作品打下坚实基础。

广场文化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对文明、高尚、和谐的追求,无疑是对封建迷信和低俗文化现象的一种抵制否定。它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以其昂扬向上、健康有益的格调,体现了群众文化的品位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其独有的形式内容,显示着广场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我们要认真研究广场文化,正确引导广场文化,充分发挥广场文化的各项功能,提高市民文化生活质量,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三、 广场文化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广场是人们集会、休闲娱乐、健身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其中广场民间艺术、广场舞蹈、送戏下乡等形成了群众自发或有组织地参加广场文化活动的主体,从而体现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形式。在文化广场的日常活动里,主要有扭秧歌、器乐表演、曲艺、交谊舞、太极扇等形式。这些节目都具有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且寓教于乐、寓艺于乐的特点,并且旨在健身,综合地反映了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内涵并发挥着它的作用。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里进行的各种文化活动演出,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高质量、令人耳目一新的文艺节目,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文化氛围,为人民奉献了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因此,广场文化不仅是群众文化的综合缩影,而且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平台载体。

充满勃勃生机的广场文化,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改善了居住环境,优化了城市的软环境,提高了城市综合竞争力,对于建设现代化文化名区和区域文化中心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已和城市的品位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广场文化是群众文化中最为活跃、最为广泛、最有生命力的一个分支。在广场文化活动中,“文化因素”潜移默化地触及、影响着千百万居民的精神世界,它能启迪智慧,开通思想,陶冶性情,健康益寿。人们在比赛娱乐、演戏唱歌、学习锻炼等玩乐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和感染。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准,还能较为广泛地传播科学、文化、专业技能和艺术知识。因此,广场文化活动起着无形而巨大的教育作用。

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今天,人民对精神享受的渴望愈加强烈,工作之余的娱乐就成了他们休整身心的必要过程。广场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的形式,打破了行业、年龄、房舍的局限,使任何有活动能力的人都可不受约束地参与其中。广场文化既给农民们提供了自我表现的广阔舞台,也给居民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看台,对各种年龄、职业、文化层次的人都有一定的娱乐作用。

总之,在广场文化这个大舞台上,文化部门特别是文化馆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其努力程度、队伍素质、贡献精神如何,直接影响着广场文化的开展。所以,围绕“服务”二字,看准“效益”二字,实现“价值”二字,应成为文化单位做好广场文化工作的准则。一是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广场文化既然是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活动,是能够让群众满足的活动,是能够出成果、留痕迹、造声势、有影响的活动,是能够让文化事业单位忙起来、活起来、争得位置、显示价值的活动,那么文化事业单位就应当积极主动、全力以赴地投入进去,要增强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推出有影响的广场活动,把点子想到前头,把工作做到前头。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活动效益。广场文化涉及面宽,活动形式又新颖多样,迫切需要文化事业单位的人员既要有较高的服务水平和综合协调能力,又要有高超的应变能力,自身业务素质适应变化着的形式需要。除了创作、辅导、导演、捧练等项目外,舞台装置、灯光音响、创意设计等方面的配套服务也要紧紧跟上,这对文化馆的人员素质是一个很全面的检验。“打铁先要自身硬”,每次的广场文化活动,逼着文化馆人员去学习、去提高。奉献精神是干好广场文化的最基本要素。文化单位的同志们要热爱奉献、吃苦耐劳,才能大大提高文化活动。文化单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在,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能开创文化工作的新局面。(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文化局)

上一篇:素质教育形势下如何引导体育生健康成长 下一篇:浅析网络男同性恋亚文化流行原因